同样是宁死不降,曹操为何斩了高顺,却收了张辽?

因为两个人的性格使然,决定了彼此命运归宿。再就是张辽会做戏,加之关羽从中求情,曹操做顺水人情于关羽,所以,曹操选择了杀高顺,收张辽的决定。

同样是宁死不降,曹操为何斩了高顺,却收了张辽?

那么,真的如此吗?不妨让(秉烛读春秋)为亲们解读这段历史吧。

首先说下曹操为何选择杀掉高顺?高顺又是何方来历?

高顺,三国时吕布帐下中郎将。史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所统率的部队非常勇猛,号称“陷阵营”。

可见,高顺是一个不善言辞、踏踏实实做事的将军。

我们都知道,吕布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高顺当初还是受吕布重用,高顺曾为吕布杀了判乱的郝萌。但吕布忌惮高顺能力太大,逐渐削弱高顺的权利。最后把“陷阵营”交给了有亲戚关系的魏续了。

直到吕布节节败退的时候,才把兵权和陷阵营部队交给了高顺,高顺也从来没有恨意。

由此可见,高顺是忠于吕布的。这从三国演义中的叙述可窥一斑。

同样是宁死不降,曹操为何斩了高顺,却收了张辽?

吕布兵败被曹操所杀,高顺、张辽、陈宫等吕布手下同时被俘。

〖操问曰:“汝有何言?”顺不答。操怒命斩之。(引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寥寥数笔,就杀了高顺,原因一会我告诉亲们,为了直观对比一下张辽,先叙述下张辽吧。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吕布下邳败亡后,归顺曹操。

由上面简介看出,张辽侍奉的并非一人,而是多次易主。这就明白了,曹操收张辽,实在是张辽会做戏罢了。且看张辽精彩演技吧。

同样是宁死不降,曹操为何斩了高顺,却收了张辽?

〖却说武士拥张辽至,操指辽曰:“这人好生面善。”辽曰:“濮阳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却?”操笑曰:“你原来也记得。”辽曰:“只是可惜。”操曰:“可惜甚的?”辽曰:“可惜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操大怒曰:“败将安敢辱吾?”拔剑在手,亲自来杀张辽。辽全无惧色,引颈待杀。曹操背后一人攀住臂膊,一人跪于面前,说道:“丞相且莫动手。(引自三国演义)〗

曹操要杀张辽,何必那么多废话。像杀高顺一样,岂不快哉。

其实就是曹操和张辽演了一出“双簧”罢了,可苦了木讷不言语的高顺了。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也诠释了一句话:“叫的欢的未必是好狗”。

张辽不能称的起是吕布的“忠犬”。

张辽不死,还有就是关羽的求情,曹操做了顺水人情。

高顺此人必死,其一是没人求情,其二口才不行,其三是曹操为夏侯惇报仇。

原来高顺曾和夏侯惇决斗,高顺不敌,拨马就跑,此时高顺手下张弓搭箭,射瞎了夏侯惇的一只眼。

曹操和夏侯惇是族兄弟,这仇就记在了高顺头上了,此仇不报,曹操无颜面对众兄弟。

所有这些因素,造成了高顺必死无疑。

通过比较看出,张辽成全了曹操奸雄之名,这个名头曹操还是比较看重的。

同样是宁死不降,曹操为何斩了高顺,却收了张辽?

〖曹操举剑欲杀张辽,玄德攀住臂膊,云长跪于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引自三国演义)〗

关羽、刘备、曹操三方做戏,成就了张辽不死,曹操收了张辽,同时成全了以后张辽的威震逍遥津的美名。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综上,愚忠也要讲究方略,也许高顺没有三番五次跳槽经验吧,输给张辽不足为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