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六招就能解决城市内涝,可为什么还是年年看海,你需要知道

明明六招就能解决城市内涝,可为什么还是年年看海,你需要知道

来源 | 城市规划

大家越来越关心城市内涝问题,那城市内涝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知道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出现以前,下雨时,落在地上的雨水一部分会直接经土壤渗入地下,没能渗入地下的那部分雨水则会就着地势慢慢汇聚到小河大江,最终流入湖泊或者大海。

而在城市建成后,下雨时,大部分雨水会落到建筑屋顶、马路、广场上。相对土壤来讲,它们既不透水又很光滑。

因此,落在上面的雨水不仅不能渗入地下,还会以非常快的速度流入下水管道,再经下水管道被输送到污水处理厂。或者直接排放到城市周边的河、湖等自然水体中。

明明六招就能解决城市内涝,可为什么还是年年看海,你需要知道

自然环境中雨水循环机制

明明六招就能解决城市内涝,可为什么还是年年看海,你需要知道

城市中雨水循环机制

清楚了城市中雨水的输运机制,就不难理解,在暴雨时为什么会形成城市的内涝。

这是因为,下水管道运输的水量总是有限的。在暴雨时,短时集中降雨不能迅速经下水管道排走,就会积在马路上,倒灌到立交桥洞里或者处于低洼处的房屋中。

明明六招就能解决城市内涝,可为什么还是年年看海,你需要知道

暴雨前夕

其实,暴雨不一定是洪水猛兽,大可不必“闻雨色变”,可以有好办法防止内涝,让雨水变废为宝。比如:光秃秃的屋顶经过绿化,雨水可以先浇浇屋顶的花花草草,多余的再慢慢排走等

当然,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注重保留、保护河流等水体,将低洼地建成有渗水、蓄水功能的湿地、公园等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既美化环境,又能蓄渗雨水。

这样精心规划建设的城市就是“海绵城市”。

明明六招就能解决城市内涝,可为什么还是年年看海,你需要知道

海绵城市示意图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 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本质是要让雨水在城市中的循环过程更加“自然”,下雨时下垫面能够有效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又可经适当的处理,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改变了传统的“以排为主”的雨水管理模式,强调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效仿自然,提高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实现城市的良性水文循环,维持和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明明六招就能解决城市内涝,可为什么还是年年看海,你需要知道

屋顶花园

以下我们详细介绍6种解决城市内涝的方法。

01 “ 蓄 ”

“蓄”是指利用雨水调蓄设施进行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峰值削减和延滞的措施。常用的调蓄设施包括湖泊、河道、池塘、生物滞留设施、湿塘、雨水湿地、雨水罐、调蓄池、下沉式广场等。

由此可见,广义的蓄水措施同时具有提升景观、优化生态、防涝减灾、污染消减、雨水利用等多种功能效应。

因此,针对不同的功用目的,蓄水设施在应用当中应充分考虑因地制宜与多样化的设计要求,同时蓄水设施还应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明明六招就能解决城市内涝,可为什么还是年年看海,你需要知道

具有调蓄雨水功能的设施----雨水湿地

02 “ 净 ”

“净”是指利用城市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通过物理和生物净化作用有效去除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染质的措施。

雨水经过净化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降低污水处理厂的工作负荷。

常用的净化设施包括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湿地、绿化屋顶、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植草沟、砂滤系统、入渗沟、渗井、湿塘等。

明明六招就能解决城市内涝,可为什么还是年年看海,你需要知道

具有净化雨水功能的设施----生态过滤槽

03 “ 排 ”

“排”是指利用城市自然排水系统与人工排水系统排除雨水的综合措施。

海绵城市以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湖泊水系等建设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建设海绵城市是新形势下转变城市传统发展模式、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举措。

明明六招就能解决城市内涝,可为什么还是年年看海,你需要知道

人工排水防城市涝工程措施----地下蓄水池

04 “ 用 ”

“用”主要指城市雨水利用措施。常用的方式包括屋顶雨水收集、调蓄池雨水收集、景观娱乐设施雨水蓄积等。

基于雨水调蓄设施,雨水利用设施通过与城市生活生产用水装置和排水系统相连接,从而实现雨水有效替代城市部分供水。

广义的雨水利用方式包括生活生产使用、绿化浇灌、道路清洗等,雨水利用技术是一项重要的节水措施,在雨水消纳和节约水资源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明明六招就能解决城市内涝,可为什么还是年年看海,你需要知道

雨水利用设施----屋顶雨水收集装置

05 “ 滞 ”

“滞”是利用自然地表与工程措施的雨水滞留功能来延迟城市雨水汇流成峰的过程、降低雨水径流进入排水系统速度的源头调控措施。

常用滞留设施包括生物滞留设施、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绿化屋顶、干塘等。以滞留功能为主的设施通常对土壤的渗透性要求不高,但要求设计有合理的底部坡降、控制堰、底部渗排措施等。

同时以滞留功能为主的设施应具有一定的污染物去除功能,因此该类设施在应用当中还会根据水体污染物负荷合理选择种植植物类型与种植方式。

考虑到设施内部植物生长的要求,通常雨水在设施中的滞留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

明明六招就能解决城市内涝,可为什么还是年年看海,你需要知道

具有滞留雨水功能的设施----绿化屋顶

06 “ 渗 ”

“渗”通常是指通过渗透地面、透水铺装、渗井等设施使雨水分散并被渗透到地下或特定土壤层的入渗技术措施。国内外比较常用的设施包括生物滞留设施、透水铺装、植草沟、渗渠、入渗池等。

以渗透功能为主的设施一般下垫面透水性要好,工程设计中通常采用回填土的方式来提升设施的渗透能力。以生物滞留设施为例,通常包括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壤层、隔离层、排水/入渗层等多层介质,设计者通过调整不同介质层的土壤材料和设计厚度可实现对设施渗透属性的控制。

明明六招就能解决城市内涝,可为什么还是年年看海,你需要知道

具有渗透雨水功能的设施----雨水渗渠

以上的“渗、滞、蓄、净、用”等设施可统称为城市生态排水设施,人工排水设施主要为城市雨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

来源 | 城市规划

明明六招就能解决城市内涝,可为什么还是年年看海,你需要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