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李建成当了皇帝,能够达到李世民的水平,开辟大唐盛世吗?

荖板逨枝阿爾卑斯_愺苺眛


唐武德九年,时为秦王的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内发动兵变,诛杀了一母同胞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在逼退老爹唐高祖李渊成为皇帝之后,李世民为了给自己这段近乎“谋逆”的过往遮丑,开启了帝王“指导”史官工作的“先河”!在李世民的“精心指导”之下,息隐王、隐太子李建成成了真正的“隐”——陷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隐括不成曰隐、不尸其位曰隐、违拂不成曰隐、怀情不尽曰隐(中国古代《谥法》对隐的解释)。不显尸国、不尸其位……李世民给胞兄这么一个谥号,无非是在强调李建成无才无德,不配皇太子之位,自己才是“真命天子”!那么,李建成真的无才无德吗?假如他成了皇帝,能够达到李世民的水平、开创另一个“盛世”吗?



行政方面

李世民之所以发动“玄武门之变”,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渊彼时已经结束了“纠结期”,坚定了让李建成接班的想法。为了避免李世民尾大不掉、倒逼李建成,李渊已经在着手削弱李世民的实力,为李建成将来顺利接班铺路了。著名的“张亮谋逆案”(不是麻辣烫、也不是爸爸去哪儿)其实就是李渊对李世民下手的第一步!说白了,彼时的李世民通过正常途径接班已无可能,而且已经被父亲逼到了墙角,所以才铤而走险发动了那场军事政变。



换言之,李渊对李建成的能力还是比较满意的。李渊曾经为立储的问题纠结过,如果李建成真的无法胜任皇太子乃至皇帝的角色,李渊似乎不太可能仅仅因为拘泥于“嫡长子继承制”就置江山社稷于不顾。别忘了,隋炀帝杨广和李渊可是表兄弟!隋王朝二代而亡的教训历历在目,选错接班人的严重后果李渊不可能不清楚!而且,在李渊太原起兵之后,李建成就担起了留守大后方的重任,大后方的行政性事务和前方大军的后勤保障几乎都是李建成负责的,他干得非常好!这起码说明,李建成的行政能力和总揽全局的功夫还是比较到位的,这不正是当皇帝所需要的吗?至于上马打仗,历朝历代有几个皇帝“御驾亲征”过?



因此,李建成如果当上皇帝,行政方面几乎不需要作任何适应,驾轻就熟。反倒是李世民,行政这一块其实是个短板,他个人更多地还是侧重于军事领域,行政方面主要还是得益于用人,如房、杜、长孙等等,都是行政方面的大才。



军事方面

李建成作为李渊的嫡长子兼法定继承人,出于安全和稳定的需要,从太原起兵一开始便失去了上战场的机会。但是,这并不代表李建成缺乏军事才能。一母同胞的三兄弟,李世民可以披挂上阵、李元吉甚至能和尉迟敬德打成平手,说李建成手无缚鸡之力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换言之,李建成很可能军事素养也是非常不错的,只是因为嫡长子这个身份,失去了表现的机会。



除此之外,李元吉敢于挑战悍将尉迟敬德,说明他这个人在武力方面还是颇为自信、甚至自负的。如果李建成真的一无是处,李元吉似乎不太可能甘心跟着他,不是吗?更何况,打仗并不一定要亲自披挂上阵,只要用对了人,同样可以达到目的。李元吉本身就是一等一的战将,在太原起兵之后也立下了不少军功,李建成只要用好了他,与自己亲自上战场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



用人方面

著名的凌烟阁功臣图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错觉,唐王朝就是李世民手下这帮人打下来的,李世民手下人才济济!其实,这完全是错觉,为什么?因为“玄武门之变”后与李世民不对付的人都被安上各种罪名灭掉了,哪里还有资格上凌烟阁功臣图?



实际上,“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李世民的天策府虽然拥有了与李建成的东宫一样建立官署的待遇。但是,天策府的规模并没有超越东宫,充其量也不过就是打个平手。换言之,李建成手下也是有自己一派势力的,李世民手下非常著名的诤臣魏徵,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其实就是李建成的人!



因此,如果李建成当上皇帝,手下未必就没有房杜之才、尉迟之勇!更何况,李世民能够将魏徵纳入麾下,李建成难道就不能把房、杜、尉迟这些人收编吗?很有可能。这些人之所以撺掇李世民发动军事政变,说白了无非为了自己将来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如果李世民败了,他们会跟着殉葬吗?恐怕未必!到时候,李建成是大唐的储君、大唐的皇帝,而这些人本就是大唐之臣,被李建成收编是“理所当然”!连魏徵那样“背弃旧主、改换门庭”的黑锅都用不着背……



纳谏方面

李世民最为人称道的一点就是虚心纳谏。其实,恐怕也未见得有多虚心!魏徵之所以出名,不在于他的行政能力,更多地还是因为他敢于“逆龙鳞”。李世民能够容忍魏徵那么多年,而且还高官厚禄供着,在后世史家心中给皇位来路不正的李世民加分不少。



但是,魏徵最初的主子并不是李世民而是李建成,魏徵能够在李建成手下待那么久,可见李建成的容人之量恐怕未见得比李世民差,不是吗?魏徵能够逆李世民的“龙鳞”,难道就不会和李建成顶牛吗?这种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可李建成并没有把他怎么样,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再就是关于魏徵当初建议李建成除掉李世民时李建成没有采纳的问题了。其实并不是李建成不“纳谏”,只是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位胞弟会那么快动手!在李建成看来,自己有老爹的支持,手里又有人、有兵,收拾李世民将来有大把时间,根本无须急于一时,他根本没有想到李世民会铤而走险发动军事政变。很可能李建成还是想借助父亲李渊、通过“合法”手段拿下李世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会发生所谓“张亮谋逆案”的原因。魏徵的建议虽然有理,但并不符合李建成的策略,自然也就不被采纳了,这并不能说明李建成不虚心纳谏。如果李建成当上了皇帝,未见得就不是一位虚心纳谏的皇帝!只可惜,老天爷没有给李建成这个机会!



综上所述,无论是行政、军事、用人还是纳谏方面,李建成并不比李世民差多少,甚至不少方面比李世民还要更占优势!因此,如果李建成当上了皇帝,未见得就不会出现另一个“盛世”。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只可惜,李建成似乎过于低估自己这位胞弟了,以至于没有刻意去防范其发动军事政变这一点,最终让李世民钻了空子、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因为事起突然,李建成、甚至李渊都猝不及防,根本来不及作出及时应对,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凭李世民宰割了……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虽然有其必然性,但还是存在很多偶然因素的。如果彼时李世民不是身居长安,恐怕很难有机会得手。毕竟李渊并不是傀儡皇帝,他之所以没能作出及时应对,只是因为事起突然,根本来不及调兵勤王。等反应过来时,自己的性命已经控制在了前来“护驾”的尉迟敬德手中,李渊也只能乖乖就范。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这个问题其实李世民已经给大家做了答案了,李世民为什么发动宣武门之变?说白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说明了,开园元勋基本都支持李建成,李世民正面力量打不过李建成,而且,所谓的宣武门九将,在宣武门之变前有什么成绩?另外,天下不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一半的江山是李孝恭,这就是为什么李孝恭明明不是李世民的人还是凌烟阁第二个,仅次于长孙无忌,其他的大牛李靖,李绩,秦叔宝都是李源_李建成势力的人,罗艺也是,可以说,当年的李世民属于孤注一掷成功了,开国将领都是傻子吗?恐怕比在座的都精明,绝大多数都支持李建成就已经说明了李建成的能力了,而且,虽然李老二把史书改的乱七八糟,但是,通过蛛丝马迹可以看出来,李建成能力非常强的,李建成如果能力不够,能够作为后方总指挥?最后说下,最后的成绩不代表当时成绩,要不是李老二上位不正,也不会拼老命的做好皇帝了,可以说,他在皇帝位上是努力的,但是,如果单单说做皇帝之前。表现肯定不如李建成的


又是桃花盛开


历史上李建成并没有当上皇帝,所以这个问题并没有准确的答案,只能分析一下。

小编认为李建成治理天下水平要高于李世民!

李世民是个阴谋家,爱玩阴的,他胜就胜在自己比李建成更阴毒,正是因为他在竞争储位时候失利他才会玩阴的,所以事实证明李世民在和李建成的正面较量之中一直处于下风!

李建成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宽仁,喜欢招贤纳士,而且善于纳谏。所以有很多朝臣都是死命拥护李建成的,一来他是长子,二来他是一个治理天下的好材料。

如果仅仅是因为一些朝臣支持李建成的话可能会多人会说李建成结党营私,但是事实上不仅是很多大臣支持李建成,就连他们的父亲李渊也是站在李建成这边的。

就在李建成和李世民水火不容的时候,李渊曾经打算让李世民远离京城,给他一个封地。但是后来考虑到如果李渊离世的话唐朝可能会分裂,所以后来李渊和李建成采取政治打压李世民的方式来削弱李世民的势力。

如果李世民各种表现真的处处优于李建成的话,李渊是不可能一心培养李建成的,也不可能会让李世民远离朝廷的,只能有一个解释:在李渊的心目中李世民非治世之才,或者说李世民的治世能力不如李建成。不然李渊即使不传为给李世民,必定也会很疼爱他的,但是事实上李渊对待李世民的态度并不是这样。


又有人会说事实证明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有多么的厉害。但是你真的和隋朝以及李治治理时期比的话,所谓的贞观之治根本不值一提。很多人都认为李世民篡改历史,我看也是这样,不然不会有那么多解释不通的唐朝历史。

最后说一下魏征的态度吧。魏征原本是跟着李建成的,曾建议李建成干掉李世民,但是李建成比较宽仁,并没有下手。等到李世民下手之后李世民捉住魏征,而魏征确实对李世民破口大骂,可见李建成是一个值得魏征拼命拥护的明主。

而且魏征死后李世民曾经把魏征的坟掘了,因为怀疑魏征生前参与谋反,所以说魏征可能从始至终并没有对李世民真正的忠心耿耿过,只能说明李世民并非明主,或者说在魏征心目中李世民不如李建成!


唐朝的长老


假如李建成当了皇帝,能不能达到李世民的水平,开辟大唐盛世?

首先要明白,贞观之治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一、吸取隋亡教训

登基后的李世民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勤政爱民,节俭自律,尽量减少劳民伤财。

二、任用贤能,虚心纳谏

积极学习道家思想及治国理念。选贤任能,对品行端正且有真才实干的人委以重任。严格把守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求贤思路。

虚心纳谏:对直谏大肚包容。视不进谏,只知阿谀奉承之人为奸佞、误国之臣。


三、积极完善科举制度

在隋朝开始的科举考试制度上加以完善。除了对无官级的学子通过考试升迁录用。还定期对在职官员进行制举考试。

四、注重官员作风

虽求贤若渴,但对所用之人严格衡量。除了要有才干,还需要有好的品德。

定期对地方官员进行德、才培训及考核。对贪污腐败,徇私舞弊等朝廷官员实行严厉打击。



五、践行法制,大力推进经济发展

律法:制定律法,明确赏罚制度,强化法制治国。

民生:大力发展生产,推行均田制度,奖励开田垦荒。施行轻徭薄赋政策,劝课农桑,不夺农时。开设义仓,用于救灾救荒。奖励婚嫁,舔增人口。大力兴修民生必备的水利设施,疏河凿渠等。

经济:对外大开国门,鼓励往来的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

唐太宗李世民开辟的大唐盛世,不管是经济上、科技上,还是文化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都是非常深远的。

假如当初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败了,李建成当了皇帝,是否一样能开创大唐盛世?

李建成其实也很优秀的,他之所以后期战功不及李世民。是因为身为太子的他没必要整天出去打打杀杀,只管跟在李渊身边学习朝政,打好下手,日后才能更好的掌管天下。

李建成为人宽厚、善待百姓,礼贤下士。是块当皇帝的好料子。

但从魄力和谋略上来说,李建成却远不及李世民。或许李建成一样能开辟大唐盛世。但很难到达李世民所打造出的高度。

欢迎有不同看法的小伙伴留言!关注!


小花花送给ni


个人认为,李建成要是当上皇帝,那基本上不能开辟大唐盛世!

首先,李建成的个人能力和威望,远不如久经沙场的李世民;

李建成作为李渊的长子,从一开始便被立为太子,之后主要的职责便是辅助父皇李渊处理朝政,而平定天下的重任便落到了年轻的秦王李世民的头上。



于是,在大唐统一天下的战争中,几乎所有的关键战役和“硬骨头”,都交给秦王李世民来啃。在浅水原之战中,李世民反败为胜,一举消灭了称霸西北的薛仁杲父子;之后,他又率兵东进,取得至关重要的虎牢关大战的胜利,一举把称雄中原的郑王王世充和虎踞河北的夏王窦建德两股庞大的势力彻底消灭。可以说,大唐的江山,绝大部份都是秦王李世民打下的。



正因如此, 在大唐的统一战争中,李世民的军事才华被不断激发,其统军能力和个人威望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这些都是深居东宫的李建成所不具备的。

其次,如果李建成当上皇帝,那么大唐将很可能失去秦王府的众多顶级将帅;

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矛盾,表面上是兄弟之间的皇位之争,但根本上其实是武将集团和文官集团的斗争。



身为太子的李建成,长期在京中辅助李渊处理政务,因此支持他的基本上都是京城的文官集团;而秦王李世民,一直在战场上杀伐,为大唐打天下,围绕在他身边的,都是战功显赫的将帅。因此,李世民所代表的是武将集团,而李建成所代表的是文官集团。

而深居东宫的李建成,由于长期以来都在摆弄权谋和算计上面下功夫。因此,断然不会有征战四方的李世民那般广阔的胸襟。加之大唐初建,天下从分裂到再度统一,在这过程中,李世民和他手底下的那群武将的功勋,显然要远高于李建成和他手底下那些京中文官。



所以,如果李建成即位,基本上将会采取重文抑武之策,对李世民手下的那些开国名将加以打压,甚至杀戮。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那对大唐的军事实力来说,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恐怕那时的大唐就会回到汉初时期的境况,长期置于北方民族的军事压制之下。



要知道,贞观之治的伟大,不仅在于灿烂的政治和文化氛围,在在于不断开疆拓土,宾服四夷的伟大武功。而所有这些,都是李建成以及他所代表的文官集团所不能带给大唐的!



这些历史要读


本来看到这个问题有这么多优质回答,我是不打算回答的,只不过看到某个优质回答让我感觉深深的不认同,我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所以我提出一些我的观点。

第一,李建成的能力和威望真的不如李世民么?

首先李世民的个人勇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想问问,项羽能不能打?吕布能不能打?李世民能不能比得上他们两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两个猛人的结局不用我多说,相比大家都知道。

代兵打仗和治理国家,从来靠的都是谋略而不是个人勇武!

其次,李建成的个人能力是不是真的不如李世民?我说了,治国靠的是谋略,单打独斗是莽夫所为。单论武力值李建成是拍马也赶不上李世民的。但要论治国方略,久居东宫的李建成所学到的东西可要比李世民多的多,为什么?李世民常年领兵打仗,哪有功夫研究这个?

后来治理国家的那一套全靠身边的文臣辅佐,房玄龄、杜如晦还有魏征。虽然说是房谋杜断,但治理国家主要还是靠魏征,房玄龄最早不过是一个县令,他哪有那种胸怀天下的气魄,要说玩弄权谋这一套,房玄龄才是祖宗,玄武门事变其实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两个人搞出来的,李世民只不过是一个执行者而已。魏征是谁?他是太子李建成的人,如果李建成能荣登大宝,历史上写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是魏征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所以如果他辅佐李建成,李建成对他更是言听计从,他的能力能比李世民差?

再说代兵打仗,李建成曾经负责义军招募,是他给士兵立的各种军法,是他肃整三军,他甚至和士兵同甘共苦,在军中威望甚高。攻取洛阳的时候李建成是抚军大将军、东讨元帅,李世民还是他的手下呢!当然后来李建成被封为太子之后就辅佐朝政,在功绩上李建成是比不过李世民的。但是他的个人威望也很高。并不比李世民差。

第二,单单靠几个武将就能维护唐朝的江山么?

咱们学历史的时候,应该都接触过这个问题,是英雄造就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这一点我想大家心里都清楚,在那个战乱的时代,只是刚好这个人遇到了这个机遇,才成为千古流传的将军。几个人的能力还真就不能影响江山的稳定。况且带病打仗,李建成也是一把好手啊!将军并非要冲锋陷阵,只要在中军运筹帷幄即可。

另外还是魏征,他对战场的了解也是十分透彻,魏征在李密手下的时候就对李密提过建议,只是李密没有采纳,这也成为李密后来失败的导火索。可见魏征虽然是文臣,但放到战场,也是一员猛将。魏征的用兵能力堪比明朝时的王守仁。

当然我说这一切并不是说,李建成如果当了皇帝就比李世民强。我只是为了说明李世民能开辟大唐盛世不是只是靠的武功而已,相反,他是靠的文治。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

李世民在这一点上做的特别好,他拥有李建成所没有的魄力。正是因为这份魄力,才使他成为千古一帝。比如说,他当了皇帝之后,为了减少宫廷开支将3000(约数)宫女放归回家,而这些宫女其实都是他爹李建成的备用老婆。如果李建成当皇帝,他肯定没有这份魄力。再在比如李世民下令放400死囚回家探亲,过年后再来问斩,结果年后400死囚一个都没有少,全部回来了,李世民宣布赦免他们的死刑。这份气魄古今你再难找出第二个来。

李世民的这种魄力,以及爱民如子的行为还有很多很多,几千字根本说不完,正是因为李世民的气魄,和他对老百姓的宽容,使得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特别高(注意,不是军中的威望),再加上身边有魏征这样的贤臣辅佐才使得他开辟了大唐盛世,贞观之治的盛典!

所以我的答案其实也是,李建成不能像李世民一样,开辟大唐盛世。


阿森聊点事儿


李建成: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生。

我们都知道大唐盛世是由唐太宗李世民开启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治世之一,也是大唐盛世的开篇之作。但是,我们都知道唐太宗他得位不正,他的太子之位,皇帝之位是杀了他兄长之后夺回来的,那么如果他的兄长李建成当上了皇帝,会不会开创大唐盛世呢?

这个问题的确切答案,我们已经永远无法知晓了,因为历史根本就没有给李建成表现的机会。他有做皇太子的命,却没有当皇帝的命。但是历史中是可以假设的,我们可以通过李建成生前的生命轨迹和他的所作所为来推断一下,如果大唐真的交到他的手里,还会是后来的盛世繁华吗?我想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李建成作为玄武门事变的失败者,证明了他的确有他的短处和不足。但是人这一生中哪有不失败的?就连威风凛凛的拿破仑还兵败滑铁卢呢。同样,李建成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能够在史册上留下一笔,绝对不可能单单因为他是李渊的儿子,李世民的兄长,而是因为他自己的能力。


招募人才:有一定的治理基础。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知道,李世民集团文成武将特别多,其实翻阅一下历史资料,李建成集团人才并不少。比如大将军薛万彻,在李建成死后为唐征讨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大将军冯立在突厥逼近长安时以少战多,大战突厥;马三宝于唐创业时立下不少功劳,李世民曾因马三宝的死而废朝;文官有王珪为唐初名相,魏征更是进入凌烟阁。魏征,王珪,马三宝,冯立,薛万彻等等这些著名的人才,都可能成为后来李建成开创盛世的栋梁人物。


但是很遗憾,李建成因为顾念兄弟骨肉亲情,虽然最终下定决心,但却晚了一步。如果他听从魏征的建议,先下手为强,也许李世民集团就会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是很不幸,历史选择了李世民。所以,至于他能不能开创大唐盛世也只能去留给后人遐想,却永远无法证明了。


旧事旧人历史说


很可能不会。

一个精擅内政的太子,登基以后往往没有多少开拓精神,打仗不行那也是无需多说的。

若是李建成做了皇帝,那么李世民必然没有什么好下场,跟着他的那些人也就没什么前途了,而没有那些人,李建成手下基本都是内政官,这些人谁当皇帝都可以,就算是外族来了也没有多少反抗意志。。。

然后,颉利能逼得李世民纳贡,也能揍得李建成哭爹喊娘,甚至要迁都洛阳,后来什么灭突厥,霸西域,就是做梦了。

李建成就算是再怎么不输李世民,没有李世民的战功和追随者,当了皇帝的他哪里有机会做出李世民的功绩?


伪装135707859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是通过兵变杀死了太子,又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的方式坐上了皇位,虽然以这样不光彩的方式上台,但是对于黎民百姓来说,有这样的好皇帝还是很难得的,毕竟李世民当政期间,把元气大伤的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开创了中国的又一个伟大盛世,不得不说李世民当皇帝还是合格的。


我们假设,如果当初李世民没有发动兵变,而是让李建成登基称帝的话,那李建成能不能达到李世民的治国水平,开辟大唐盛世呢?


关于李建成的记载基本都是很糟的,把他说的很没用,认为只是因为自己是长子才当的皇帝。不过我们知道,历史是胜利者李世民记载的,他当然不可能让史官如实记载李建成的生平和功绩。而且根据历史记载,李世民这个人就是喜欢插手史官的纪录,有空就喜欢去指导他们,你说在皇帝的压力下,关于李建成的记载能否真实,我们后世的人能否相信呢?


李建成如果登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处理李世民的问题,毕竟李世民功高震主,唐朝的基业大部分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世民手上还有一批能征善战的猛将,而李建成手上呢?除了一个魏征,其余的都叫不上号。可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常规操作都是首先把兵权收上来。李世民会乖乖就范吗?


可是我们还要知道一个背景,在唐初的北方,有一股巨大的势力威胁着新生的唐王朝,那就是突厥。解决不了突厥问题,唐朝可能就会马上灭亡。而当时朝野上下,能够阻挡突厥的,也只有李世民和他的爱将们。所以李建成这个皇帝还是非常难当的,毕竟当时打天下的时候,李建成大部分时间都是留守后方帮助李渊处理政务,而军事则全部交给李世民,所以现在的后遗症就来了。如果,李建成一不做二不休果断杀了李世民,那跟随李世民的那些大将基本上也是被杀,或者被逼造反,不然就是跑路了,谁来替李建成打仗呢?


况且李世民也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和太子本身就存在竞争,关系也不和睦,而且刚刚建立的唐朝是更加离不开李世民的。所以,小编觉得李世民就算没有发动玄武门兵变,也会在以后的某个时机发动兵变,抢回政权。很有可能就是在率军出击突厥的路上,学后世的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也未可知。得知李世民自己坐了皇帝,身在京城的李建成能阻挡的住李世民的大军吗?根本不可能。李建成手上只有一帮治国的大臣,武将几乎为零,那时候,除了乖乖投降,不然就是死。当然,以李世民的心狠手辣,就算李建成投降,也逃不过全家被杀的命运,又何来的超过李世民的盛世呢?所以注定了李建成悲剧的下场。


当然,再说一句题外话,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李世民也乖乖听话,那我相信以李建成多年处理政务的能力,肯定会打造一个超级强大的帝国,开创一个盛世。毕竟有外敌侵入有李世民挡着吗?当然,这两兄弟早就离心离德,根本不可能精诚团结,有的也是互相残杀,你死我活。


对此,你觉得李建成的皇位做的稳吗?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建成杨广吹简直脸都不要了,太宗也是这帮人能碰瓷的。整个中国历史有比太宗能力更强的帝王?靠着1000多万人的烂摊子,创造了一个上到朝堂下至民间亘古未有的和谐社会,大力发展农业文学,使普通人第一次有机会接受学习,为后来的盛唐打下基调,是后世历代皇帝之楷模。武功更是震铄古今,达到了华夏帝王从来没有过的高度,其人格魅力和胸怀天下的气度天可汗当之无愧。对阵西秦薛仁果河东刘武周洛阳王世充河北窦建德刘黑闼哪个不是以少胜多亲自侦查,多次关键时刻力排众议带领少量轻骑率先冲锋一战灭其国,统一战争中四大势力独灭其三,真正的天选之人。玄武门之变前只有600亲兵,谋士心腹都被打压禁止来往活动。而建成元吉亲兵3000+,更握有京城兵权,玄武门守卫还是太子亲信,这都能输还有啥可比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