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登幽州台歌》,簡述一代文宗陳子昂這百年孤獨的一生

讀《登幽州臺歌》,簡述一代文宗陳子昂這百年孤獨的一生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愴chuàng〗

自古孤獨,就是一種寂寞難言的心緒。每個人都會有孤獨的時刻,而在詩詞歌賦的世界裡,孤獨之語當不下千萬篇之多。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這是詩仙李白的孤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這是詩佛王維的孤獨。

還有“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人生無知音的孤獨。

更有“遙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為一人。”這般的如孤山之寂寥。

而在數之不盡的孤獨詩篇裡,唐初陳子昂的這首《登幽州臺歌》當屬孤獨詩歌裡的絕頂之一了。因為,這是一種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天地孤獨。


讀《登幽州臺歌》,簡述一代文宗陳子昂這百年孤獨的一生​​


說起來,陳子昂其實也是個挺複雜的人,既好墨義縱俠,又經道法玄學,更兼儒學經義。脾性急躁,敢直言不諱,又憂愁哀思,自感孤獨。

少年時的陳子昂,是個聰慧的人。只是啊,與我們年輕時也差不多,喜歡任俠而為,狂放縱意。

說白了,就是有些調皮搗蛋,意氣用事,重承諾,講義氣,輕生死,以扶危濟困為己任。這也符合墨家俠客精神的思想,可能也正因為這種原因,使得陳子昂有了一副直而不誨的性格。

最典型的例子,在武則天臨制時期,以麟臺正字、右拾遺的諫言身份數次直言不諱的覲見上疏於武則天。

麟臺正字、右拾遺是大唐時期的一種官職,主要的職責就是對於皇帝施政時以免有所遺漏的一種補缺,有諫言之責的小官。至於帝王聽不聽,那就是皇帝的事了。


而陳子昂雖直,卻也是有狂放的一面的,如同他的詩篇《度荊門望楚》裡,就描述了他的狂與放。

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城分蒼野外,樹斷白雲隈。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

荊門,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雖說,這首詩是陳子昂對於這荊門山水景色的觀感之作。但詩由人心,什麼樣的心意就會出現什麼樣的作品,尤其是在這兵家必爭之地。這間接的說明了陳子昂是有從軍征戰沙場的夢想。

果不其然,後來以參軍的身份參加了兩次北征。要知道,他明明是武則天身邊的右拾遺諫言官,卻偏偏請求參軍入伍。這,就有些墨家任俠狂放之意味了。

今日狂歌客,誰知入夢來。

這般狂士之語,與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何嘗不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呢。

只是呢,陳子昂比較精通人情世故些。在因為擊劍傷人後,可能是意識到自己的任俠所為不妥,戰場殺敵不能光憑勇武,當學李衛公之流,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文韜武略。

於是,棄劍習文,慨然立志,謝絕舊友,專研經史,讀百家之書,前往大唐第一學府國子監進學。

而再棄武從文後的兩次科考期間,陳子昂所做的一件事就說明他的聰明之處。


讀《登幽州臺歌》,簡述一代文宗陳子昂這百年孤獨的一生

兩次科考的失敗,讓一心想施展抱負的陳子昂自是心有不甘的。來都來到這京都之地了,怎麼著也不可能灰溜溜的回去不是。

自西晉南遷建立東晉後,士族大夫,文人才子之間便漸漸開始流行浮誇玄學之風,更可嘆者是南朝士大夫長食五石散來自我麻痺。而這股綺糜浮華詩風一直流傳到唐初依然盛行,於是,便有了“初唐四傑”以及陳子昂這般的重要改革者。

其中,尤其以陳子昂最為主要。也正是因為有他們的改革,才有了盛唐時期的大唐開放的各種詩風,可謂百家爭鳴,萬花齊放。由於陳子昂等人起到了重要作用,故而被人尊為“詩骨”,意思就是大唐詩魂的骨架倡立者。後來詩聖杜甫,更是給予了“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千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這般崇高的評價。

這是陳子昂一心想對詩歌文學上的改革。除此之外,他也是一心想在朝廷裡施展才華,有所建樹的。

無奈的是,兩次科舉都落第了。儘管當時他才不到24歲,對於我們來說算是很年輕的了。可陳子昂不甘心啊,不能就這麼放棄了,這也算是執拗性格的一點好處。

於是想啊想啊,也就這般的趕巧了。遇見有一胡人賣琴,價格開得忒高,無人敢買。陳子昂一尋思,這不就是一個辦法嗎?

古有千金買馬骨,今有陳子昂買胡琴。於是乎就想到了一個高絕的炒作手法,再第二日的時候大宴賓客,撫琴而嘆曰:“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不為人知,此樂賤工之樂,豈宜留心。​”說完就把價值連城的胡琴給砸個稀巴爛。遂遍發詩文,一鳴驚人,京都斐然。

我們可以將陳子昂的這種做法視為,為了揚名而自我的炒作。

只是,他的用意是健康向上的,為革除弊病引導人們有一種正確的價值觀所為,不似炒作無底線那般。

這,便是陳子昂的高明之處,直而不失聰明。被當時的王適驚歎為海內文宗。

儘管,在我們看來,陳子昂的詩歌存在著許多短板,但他這種引導向上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如同他的《送魏大從軍》,便體現了豪邁向上的愛國思想。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這首詩雖為送別,卻是激勵人們上戰場殺敵之作,一種戰鼓聲聲,氣壯山河之勢。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陳子昂不僅這麼說了,也用實際行動這般去做了。


讀《登幽州臺歌》,簡述一代文宗陳子昂這百年孤獨的一生​​

武則天臨朝時期,先是徐敬業謀反,而後北方邊關大亂,突厥為禍邊關。公元686年,陳子昂以參軍的身份隨軍北征,儘管最初失敗了,但他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不光是說,亦是要去做的。

這次戰爭後,我們熟知的狄仁傑狄大人也正式由地方進入了內閣中書。

陳子昂畢竟太年輕了。從684年進士及第後,雖有武則天欣賞他的才華,但因為自身過於耿直急躁,雖有身懷兼具天下之志。卻也因直言敢諫之故,得罪了以武三思為首的權貴,從而數度被排擠打壓,下獄問罪。

儘管在當時陳子昂有大拍武則天馬屁的詬病,但不能否認他對於詩歌革新所做的努力,以及洞察國家安危的遠見,時呈利弊,關懷天下百姓的政治熱情。

關於陳子昂向武則天的政治諫言可去查看《資治通鑑》由唐紀十九開始,有數篇之多。諫言呈事這種東西,司馬光能加入其中這麼多篇,自然是認可其價值的。

至於拍馬屁之事,當不用過分計較。連狄仁傑狄公這般的人物,也不是有拍武則天馬屁的時候不是。

再者,武則天在位時大量任用酷吏,而陳子昂這般直言的人卻依然無事,側面的說明武則天的開明。只是因為,她是女人而做皇帝,自然會有男人反對。

陳子昂的詩歌,如同他做人般有錚錚嶸骨,同時也一向反對外族統治者製造分裂大唐的戰爭。

這不,在公元696年時,北方契丹反叛,陳子昂隨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北伐,參謀軍事。啥都不懂的武攸宜輕易出兵,致使前軍被吞掉。他進諫並要求自薦領軍為前驅,被以書生輕之,後又諫言,一怒之下的武攸宜給降為小小軍曹。

陳子昂有沒有軍事才能這不知道,因為他沒領過軍。但武攸宜率領著絕對優勢兵力的大唐精兵,卻被契丹小小的一戰打得聞風而逃,這是事實。

於是,親眼見證這場令人嘀笑皆非的戰爭的陳子昂,懷著悲憤無比的心情,登上了幽州臺,從而抒寫下了這篇: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般天地孤獨,百年孤獨的悲憤篇章。

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餘弗及兮,來者吾不聞。

這深受屈原《楚辭·遠遊》影響的《登幽州臺歌》,陳子昂這詩歌裡面的孤獨,想來也只有三閭大夫能懂了吧。

一個在春秋,一個在大唐,相隔千年歲月的孤嘆。


讀《登幽州臺歌》,簡述一代文宗陳子昂這百年孤獨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