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學會給自己安全感,然後呢?

當我學會給自己安全感,然後呢?

“安全感只能自己給自己嗎?如果我已經可以給自己安全感了,那要另一半做什麼?”

問我這個問題的,是我的一個朋友。知道我是心理諮詢師,又擅長處理親密關係方面的問題,想找我弄明白。

“你描述的伴侶衝突與焦慮循環,正是我的狀況。我會忍不住因為一點小事懷疑對方、跟別人比較,害怕他會因此喜歡上別人、出軌或背叛我,所以我很努力去控制這一切不要發生。我很討厭自己這樣,卻又停不下來;

理性的我知道,這樣下去不行,而且我覺得另一半也很委屈;但情緒一上來,我就停不下來,而且還會覺得生氣對方,覺得就是因為你不配合我,我才會這麼不安、這麼害怕。

所以,當你跟我說,安全感需要自己給自己的時候,一方面我覺得鬆口氣,覺得‘原來我這個情況是有解的’,原來有個方法可以讓我們兩個都不用那麼痛苦;可是另一方面,有個我覺得很不安、甚至很憤怒,覺得:‘那如果我都把自己照顧好了,那我還要他幹嘛?’

一這麼想,就會有一種很孤單的感覺,甚至會覺得自己好像被遺棄了。好像是:‘因為這世界上沒有可以包容全部的我的人,所以我不得不做這個選擇,就是要自己照顧好自己。’就會覺得要給自己安全感,似乎是一個不得不的決定、有點悲哀的事。”

聽到她的描述,我似乎可以身歷其境地感覺到她的不安與害怕,還有那些隱微、深深的憤怒。

讓人覺得痛。

這麼大的期待與憤怒,或許源自於很多的忍耐與失望的痛楚。“為什麼我都要靠自己呢?”

“我其實已經很努力了,而為什麼,我不能期待有人可以包容、可以愛這麼任性的我?

如果我需要讓自己有安全感,讓自己可以變得不那麼任性,那不就代表,就算是對我最重要的人,也不能包容我任性的這一塊嗎?

為什麼,這不是對方該做的事?為什麼他不能愛全部的我?”

我們心裡都會有這樣的想法,

或許是因為我們在心裡都在追求一個可以無條件包容我們的父母、或是親密的人。

當生活有太多的失望、忍耐與人際創傷,我們對於自身能不能被接納、被愛,就會更加不安,也會用更高的標準去檢視那個“說愛我的人”,有時無意識地,我們會用非常任性的自己去考驗對方、確認這段感情:確認,就算我是這個樣子,你還是好愛我,你還是不會離開我。

因為,我也好討厭自己這個樣子。但如果你能接受,我可能會因而得到救贖。

理想上,我們都很期待這個狀態可以發生。但問題是,就算髮生了,不安的我們也不相信:“這種好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們會深陷不安與焦慮地,用越來越難的考驗來測試對方的愛。

所有對方給你的愛與包容,就像丟進了不安全感的黑洞裡,完全沒有任何幫助。

因為我不相信,因為我不想看到。

但當我們願意開始愛這樣的自己,瞭解這樣任性的自己,並不是全部的我:我有各種面向,有的時候很可愛,有時候工作能力很強,有的時候很貼心.......

呈現很不安的我,只是一部份的我,卻不是全部。

當我願意試著接納有時不安、任性的自己時,當“他”真的被我接納了,才不需要一天到晚跑出來,“考驗”身邊的人愛不愛自己。

考驗其實會讓對方有種“做什麼都沒用”的無力感。

如果我們能夠開始試著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練習照顧自己的心,對方需要做的,只是“幫忙”:幫你在你無力做到照顧自己、沮喪的時候,給你力量,回應你。

如果我們可以帶著“我相信我值得被愛,你也愛我”的基本信念,我們就會願意告訴對方:“當我需要你的時候,你怎麼做可以幫我。”去討論一個你們都能接受的方法。

那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照顧,而對方也可以感覺到自己對你的幫助。

因為,當我發現我對你做的,其實真的有幫助時,我會比較有力量、有自信,也會對自己、對這段感情,有更大的信心。

“愛回我自己”,或許老調重彈,或許並不容易,但當我們願意開始,那就是很不簡單的第一步。我們可以學著用“自己想被愛、想被對待”的方式來對待自己,那或許我們就可以不必練習在犧牲中索討別人的愛,而又在別人無法用我們想要的方式對待我們時,覺得失望、覺得自己不值得,甚至覺得自己不好,做什麼都不被愛。

很多時候,“愛自己”,只是為了,重新找回對自己的疼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