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建寧港上曾有座「株洲橋」,與徐家橋爲「姊妹」橋~

「文史」建宁港上曾有座“株洲桥”,与徐家桥为“姊妹”桥~

大家都知道株洲建寧港上有徐家橋和蘆淞橋,一定不知道建寧港上還曾有座“株洲橋”。“株洲橋”雖然沒有徐家橋那麼著名,卻也是建寧港上的一座古老的橋,還是徐家橋的“姊妹”橋。

「文史」建宁港上曾有座“株洲桥”,与徐家桥为“姊妹”桥~

徐家橋老街(陳瑛/攝)

從民國二十四年(1935)和民國二十七年(1938)的株洲鎮街道圖上,均可見到建寧港株洲老街段有三座橋,由東往西分別為蘆淞橋、建寧橋、株洲橋;民國三十五年(1946)的株洲鎮街道圖上,只畫了蘆淞橋和建寧橋;清光緒年《湘潭縣誌》的疆域圖中,能清楚地看到有長沙橋(也就是徐家橋、建寧橋)和株洲橋的標註(那時還沒有蘆淞橋);更早一些的株洲淥口楊先生保存的《楊氏族譜》所載乾隆四十二年(1777)株洲地圖中,僅畫有長沙橋。

「文史」建宁港上曾有座“株洲桥”,与徐家桥为“姊妹”桥~

1946年的株洲街道圖中沒有株洲橋,可能是繪圖者認為此橋太小,而“忽略不計”,也可能繪圖時此橋已被大水沖毀尚未修復。而乾隆時的株洲街地圖上沒有株洲橋,或許是此橋太簡陋,或許是那是還真的沒有此橋。但綜上所述,“株洲橋”在清光緒年前就有了,比徐家橋晚,比蘆淞橋早。

「文史」建宁港上曾有座“株洲桥”,与徐家桥为“姊妹”桥~

徐家橋上的行人與商販。陳瑛/攝

“株洲橋”的規模確實不大,只是一座用木料搭建的便橋,橋的名字卻這麼大氣,應該是有別於長沙橋,當時建寧港老街段只有這兩座“姊妹橋”。建寧港原名株洲港,也叫株洲水,株洲港上的橋理所當然叫“株洲橋”。“株洲橋”位於建寧港入江口不遠(今建寧閘旁),南連城隍廟巷(也叫五節街),北接下港口的港口街。原“株洲橋”的橋面較低,挨近水面,行人過橋必須先沿階梯下到港低再上橋,過橋後,又得上臺階到街面。由於橋面較低,一遇漲水,木橋就會被淹,甚至被大水沖毀。

由於橋面不寬,1918年5月,南北軍閥戰爭期間,湘軍參謀長劉建藩騎馬夾在亂軍中過“株洲橋”時,失足落水溺亡,被追授陸軍中將。

「文史」建宁港上曾有座“株洲桥”,与徐家桥为“姊妹”桥~

徐家橋上的銅像

“株洲橋”因橋面低,行人過橋不方便,獨輪車(株洲話叫土車子)過橋更是艱難。上世紀三十年代,靠經營木材發家成為湖南木材鉅商的古嶽峰人唐春和,準備將木質橋“株洲橋”拆除,改用堅固的麻石料獨資修橋,橋名都定好了,叫“春和橋”,橋的北頭正是“唐春和木號”。當修橋的石料運來不少時,被株洲老街的淩氏家族阻止。原因是淩氏家族認為唐春和欠凌三老倌一筆鉅款多年不還,還借修橋來盜名。加上“株洲橋”的南頭的分袂亭用地是淩氏家族提供的,淩氏家族反對唐春和將“春和橋”建在淩姓的地盤上。但如果修建其它名稱的橋是可以的。由於淩氏家族的極力反對,“春和橋”還是沒能建成,大批石料廢棄在港邊。最終,唐春和在拆掉的“株洲橋”處,修建了一座與港岸平行的木橋,仍叫“株洲橋”。行人,獨輪車過橋就比以前方便多了,橋身的提高,也不被水淹了。

1950年,株洲人民政府修建建寧閘時,將“株洲橋”拆除。“株洲橋”留在了一些老株洲地圖上。

特約撰稿丨牛八

「文史」建宁港上曾有座“株洲桥”,与徐家桥为“姊妹”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