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的低抽成不可持续,也很难改变打车体验

美团进入网约车市场,在业内以及社会上,都引起了一些议论。撇开美团现有业务的压力、进入网约车市场深层次的动机、决心的信号、以及对网约车市场的认识等等问题不谈,无论如何,有更多的竞争总是好事。


不过,有竞争虽然是好事,但分析问题,不能情绪化、简单化。长期以来,从出租车司机开始,到网约车司机,舆论都对他们抱以很大的同情,觉得他们受到了盘剥,比如,份子钱,到网约车时代,就是抽成问题。滴滴的20%抽成与美团进入市场号称的8%抽成,看起来一目了然,滴滴赚得多、垄断,美团作为后进入者,打破了垄断,还利给司机。由此美团获得了不少道德上的加分。然而很多时候,看起来一目了然的事情背后,实际上并不简单。

美团的低抽成不可持续,也很难改变打车体验

首先,共享经济平台与劳方,是一种全新的劳资关系,很难做到垄断。

共享经济与往常有很大的不同就在于,其产能很大程度上源于闲置,这就是的共享平台对供给方的谈判能力不像出租车公司对司机,工厂对工人那样强。这就使得其提供的工资,更大程度的需要双方达成合意。

网约车行业中,有专业司机,但更多的是大量的兼职司机。兼职的意思就说,司机不以开车为生,他们是在开滴滴,与干其他活,或喝茶、打麻将之间选择。司机的弹性很大,劳动购买方很难形成一个具有垄断力的谈判能力。如果报酬不满意,司机觉得不划算,就会去打麻将、喝茶。加之现在都要求是本地车、本地人,在北上广深,更是中级车,用一句玩笑来说,这个群体,条件并不差,是丈母娘喜欢的一群人。

即便更多的投入时间,在一个中等规模城市,快车司机全天流水平均在300-400之间,月车费流水在10000元左右,那么司机毛收入大概在8000元左右,去掉25%的油费和其他成本,大概也有6000元,在中国大多数城市,无论是和出租车司机还是其他体力劳动者相比,这份兼职收入相对较高,没有学历等门槛,不用托关系送礼给茶水费,而且时间自由,不需要看领导脸色。更重要的是,和传统出租车的份子钱相比,不仅总量明显要少很多,而且是司机先有得赚,再提成,而不像出租车司机那样,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欠出租车公司一两百的份子钱。

美团的低抽成不可持续,也很难改变打车体验

其次,共享经济需要一种管理模式的创新。抽成背后,有大多数人忽略了的复杂的商业、管理模式的必然。

马上要过春节了,又到一年一度的年终奖了,那么,不妨先从年终奖说起。年终奖的机制,说白了,是扣着一部分报酬不发,以年终奖的形式来放。这种方式,可以防止跳槽、提高激励、提高对员工的把控程度、提高管理效率。所以,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不约而同的采取了这一机制。

某种程度上,滴滴的分成也是如此。“先多提,再补贴”,这种方式,不但建立其了对司机的管理力度,更本质的,是在当下因本地牌、本地司机政策,造成的运力短缺的情况下,进行运力的调节与刺激。

大家这都知道,本地车、本地人的门槛,极大的限制了运力。而滴滴与出租车不同,有大量的兼职司机,如果出租车的高峰时期为了避免拥堵都会拒载,兼职司机更可以名正言顺的不出车,这就需要更高的利益刺激。比如,假设滴滴提10%是盈亏平衡点,但在高峰时期,滴滴补贴更多,就可以刺激出更多的运力,甚至可以倒贴。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钱就可以从平时20%的提成里面出。

美团的低抽成不可持续,也很难改变打车体验

也正因为是兼职司机,所以,如果说出租车司机还有一些行政、职业岗位的惩罚的话,滴滴司机,只要不不违法,平台最多不再用,对司机的制约能力其实并不大。加上现在滴滴虽然拥有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但仍然存在易到、神州、嘀嗒等平台,这样司机可以换平台,一家不行,再换一家,受到的制约就更小。所以,平时多提,再返还的方式,实际上可以提高对司机的把控能力,从而提高调度能力和服务质量。

出租车司机和公司,有劳动合同,还有职业许可,而滴滴与司机是合作关系,劳动合同都不签,但实际服务质量的差别却是显而易见的。网约车普遍更好的服务质量,更好的客户体验,源于更好的管理方式与更高的管理效率,这显然不是天上掉下来,也不是人的素质提高了,而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利益流程设计的基础上的。

从实际情况来看,滴滴在早晚高峰、恶劣天气、节假日对司机都有相应的奖励,还有一些车队竞赛奖励、冲单奖励、服务奖励、租赁公司管理分成等,乘客端也有不少发券类的优惠活动,尽管力度没有之前补贴大战那么疯狂,但滴滴在司机与乘客两端,特别是在司机端依然在投入不少补贴,更精细化的调整运力结构,尽可能满足更多人打车的需求(毕竟在高峰时段和地段,打车依然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商品短缺市场),同时,通过奖励服务好的司机和管理好的租赁公司,提高乘客的体验。

除了作为管理手段返还的一大部分外,整个运营过程中,还会发生很多消费者忽略了的费用,如司机乘客双方均无责取消时的空驶补偿费、拼车不成功时乘客依然享受拼车一口价,乘客下车后不付费平台垫付给司机的费用,事故当中一些不在保险赔偿范围内、事故责任方不肯或无力赔偿的费用,平台相应给出的人道主义援助,见义勇为或特殊困难司机的奖励和救助等等。当然,还有整个平台的技术开发和运行费用。

美团的低抽成不可持续,也很难改变打车体验

实际上,相同的商业模式,会产生相同的管理模式,进而导向相近的提成比例。Uber在美国市场的提成是36%,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就如同年终奖制度一样,相同的商业模式、商业逻辑都导向了差不多的一个提成逻辑与比例。

那么,在补贴阶段,美团可以用自己的钱去补贴司机,这个非常态的阶段撇开不谈。美团如果长期只提8%,这就意味着,美团对司机的管控能力相当有限,对运力的调度能力也相当有限。当然,美团可以用投资人的钱去补贴,去烧,但这毕竟不能持续。那么,以这8%为基础,能否建立起高质量的运营体系?

实际上,对于提成比例中所包含的管理模式,美团也是清楚的。而根据腾讯科技的报道,有和美团合作的租赁公司表示,美团未来抽成将提升至15%,所以,现在的高补贴低抽成只是初期的竞争策略,而并非基于长期发展的合理计算,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所以,理性的来看,美团的进入,大幅度的改变打车体验,很可能只是舆论的一厢情愿。在运力结构得不到根本性的调整的情况下,当下的打车体验仍将持续,无论是滴滴还是美团,短期内都无法改变这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