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代宫廷一天只有两顿饭,皇帝妃嫔不会饿吗?

清朝的皇帝一般是早上5点起床,早读之前先拉弓,毕竟是马背上得天下,然后去早读,因为皇上要学习满、蒙、汉三种语言。用膳在早上7点-9点,太监们将桌椅、饭菜依次按照规矩摆放整齐。皇帝用膳前,太监要先尝有没有毒,之后服饰的太监要挑选菜品,为皇上布菜,盛到皇上面前的小碟子里。御膳房有370人,茶房有120多人,伺候皇帝用膳的150多人,你算算吃顿饭就要2个小时,很多菜都凉了,也是为难皇上了。

为什么清代宫廷一天只有两顿饭,皇帝妃嫔不会饿吗?

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皇帝身为九五之尊,肯定是想什么时候吃饭就什么时候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难不成还能因为一个规矩每天把自己饿着吗?实际上在当时每天的这两顿饭是正餐,其余皇帝和嫔妃们想吃饭的时候,就不叫用膳了,就是吃点东西而已。

为什么清代宫廷一天只有两顿饭,皇帝妃嫔不会饿吗?

在宫里来说,一餐的菜品是很多的。一餐大致上是由九部分构成,即:锅子(火锅)、热菜、熟食、蒸食、酱菜、主食、粥汤、甜点以及特殊菜品(时令菜)。到了晚清时,又加上了名为“吉祥菜”的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所谓“额食”或“添安膳”等额外的菜品。这些部分便组成了一套所谓的“餐”。其中“吉祥菜”和“额食”并不是吃的,而是摆着看的。

为什么清代宫廷一天只有两顿饭,皇帝妃嫔不会饿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