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暖、狠、忠,于暗夜搏击的鲁迅,属于每一个时代

孝、义、暖、狠、忠,于暗夜搏击的鲁迅,属于每一个时代

说起鲁迅,你会想到什么?会想到他笔下的闰土、孔乙己、阿Q,或者想到他夹着烟头、眉头紧锁的经典形象。

大部分人知道他是一个民主斗士,拿着笔杆子,每时每刻都在战斗。

但生活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呢?

《搏击暗夜:鲁迅传》,是近年关于鲁迅的佳作,它的作者陈漱渝,是资深的鲁迅研究者,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兼鲁迅研究室主任。

这本书从多个角度,深入介绍了鲁迅的一生。接下来,我们就跟着作者的脚步,一点一点走近鲁迅。

首先,我们来看鲁迅和他的母亲。他对母亲怎么样呢?一个字,孝。

鲁迅一生都在批判封建制度。小时候读《二十四孝》,他最烦里面的《郭巨埋儿》和《老莱娱亲》。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第一段婚姻竟没能逃出封建制度的魔爪。

1906年,留学日本的鲁迅收到一封家书,信中说他母亲已经病危。

等鲁迅匆匆赶回家里时,却发现家中灯笼高悬,喜气洋洋,还有个戴盖头、穿红衣的新娘。

鲁迅顿时明白过来了,母亲这是要逼婚。

新娘子叫朱安,也是绍兴人,祖上做过官,与鲁迅家门当户对。

鲁迅的母亲很喜欢这个儿媳,鲁迅没有强烈地反对。

事后,鲁迅好友孙伏园说:鲁迅在事业上勇猛刚劲,待人却非常厚道,他不忍伤母亲的心,所以只能妥协了。

孝、义、暖、狠、忠,于暗夜搏击的鲁迅,属于每一个时代

接下来看鲁迅对朋友,一个字概括:义。

都说南方人精明不吃亏,可鲁迅却很慷慨。

当年高长虹走上写作这条路,一没名二没钱,鲁迅很欣赏他的才华,在经济上和事业上都给了他很多帮助。

上世纪初,萧军萧红来到上海发展,鲁迅见这对年轻人生活潦倒,时常给他们送钱,还帮他们改文稿,写前言。

《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能出版,背后有鲁迅的功劳。

瞿秋白危难之时,曾四次到鲁迅家避难。

瞿秋白牺牲后,鲁迅悲痛之余,将瞿秋白60多万字的译文编辑出版,以此怀念挚友。

内山是个思想进步的日本商人,也是鲁迅好友。

内山后来回忆说,鲁迅有时会把刚到手的稿费直接放在内山那里,让他帮忙送给被抓的革命者家属。

孝、义、暖、狠、忠,于暗夜搏击的鲁迅,属于每一个时代

再看鲁迅对爱侣的态度,暖。

说来你也许不信,恋爱中的鲁迅是个十足的暖男。

1922年,鲁迅在北京高校当老师时,邂逅了许广平。

当时,鲁迅不修边幅,样子邋遢,长衫和皮鞋上还满是补丁,简直像个流浪汉。

可等他一开口讲课,学生们全惊呆了。听完他的课,许广平立刻成了鲁迅的铁杆粉丝。

鲁迅和许广平相差十八岁,当时鲁迅已经结婚了,而这一切都没能挡住两人之间的炽热的爱情。

后来,他们终于冲破世俗藩篱,结合在一起。

据说,鲁迅叫许广平“小刺猬”,许广平叫鲁迅“小白象”。

孝、义、暖、狠、忠,于暗夜搏击的鲁迅,属于每一个时代

接下来看看鲁迅论战的态度,也是一个字,狠。

他手里的笔便是武器,《纪念刘和珍君》字字血泪,控诉段祺瑞政府的丑恶行径。

看不惯的人,他骂得毫不犹豫。

鲁迅公开骂过的名人有:章士钊、杨荫榆、梁实秋、陈西滢、林语堂、徐志摩等。

鲁迅痛斥他们“走狗”、“落水狗”、“丧家犬”。

其中,鲁迅和梁实秋、陈西滢的骂战最有名。鲁迅骂他们,是看不惯他们不为天下苍生说话,实在是不配做读书人。

谁对谁错姑且不论,单就他们敢于论战的勇气,不是每个时代的文人都有的。

鲁迅的骨头最硬,在当时的文学艺术圈,无人不知。

孝、义、暖、狠、忠,于暗夜搏击的鲁迅,属于每一个时代

最后看鲁迅对民族的态度,一个字,忠。

白话文小说起始于鲁迅,他的杂文也笔锋犀利,心里有鬼的人看了心颤。

《狂人日记》,让读者对“吃人”两个字心惊;《阿Q正传》里的阿Q,是中国人的倒影,阿Q已经成了一个文化符号,经久不衰,阿Q活在很多人身上,或多或少……

近代以来我们的国民性,从来没有被哪个人如此深刻地剖析和批判,鲁迅对中华民族真可谓:爱之深,恨之切。

出版人张立宪说,他把人生第一笔工资拿来买了《鲁迅全集》。什么原因?

不外乎是鲁迅上个世纪的作品,还能在如今的社会找到深刻的共鸣。

有人直白地说:熟读鲁迅,你基本就能解释一切社会乱象。

从这个角度上说,为劳苦大众在搏击暗夜的鲁迅,不属于任何时代,他永远也不会过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