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送最后的英雄主义离场

联盟第一人该还给詹姆斯了

作为一个资深球迷,最近如火如荼的NBA分区决赛和总决赛虽然成功攫取了我的关注,但却越来越觉索然无味。究其原因,似乎冠军已被早早预定,而结果也毫无意外地顺理成章。以前一场比赛为例,我们都知道勇士会赢,都知道詹姆斯会“天神下凡”。虽然结果有些曲折,但是结果依然“残忍”地印证了预想。作为联盟第一人寻求抱团的始作俑者,独取51分飞天遁地的詹姆斯,被2个MVP、4个全明星组队的勇士队击败,似乎是一种宿命的轮回和嘲讽。赛后我和球迷同事讨论此事的时候说起,“勇士是更好的球队,但是应该把联盟第一人还给詹姆斯了”。

阶层固化的联盟

近年来,超级球星抱团之风日益盛行,点赞之气弥散联盟。和谐多元的社交环境,使得激烈的冲突渐行渐远,动不动“打花”的比赛成为常态。联盟逐渐分成了稳定的三个球队阶层:超级球队聚集2-3个球星各种三节比赛打卡下班(正常比赛是四节),有进入季后赛实力的球队一片混战,普通球队混吃装死等着拿到明年的乐透签(优秀的新秀)。

篮球也扇了你一巴掌

篮球是集体对抗性运动,球迷观赏的重点在于对抗多于天赋。对普通球迷来说,篮球吸引人的地方,除了释放多余的荷尔蒙,更多的应该是感受其中的激情,中和生活中的压力,给予自己精神上的鼓舞。而当努力的球队再怎么积极拼命也无法比过那些天赋满满,那是有多*和谐*的事情。正如生活中你努力了一辈子终于摸到富二代的脚尖,他略微挥挥羽翼,又把你扇回那深不见底的黑暗之中,那是有多*和谐*(此时背景音“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是的,除了生活,你爱的篮球依然扇了你一巴掌。

球员更懂得成功逻辑

在数据化越来越发达的今日,现实的成功被量化得更加浅显,而基础数据的积累让新一代的球员变得越来越“聪明”。他们深知只有赢得比赛的人才会被更多人记住,他们心底深受互联网文化的熏陶,不自觉地以社会影响力为第一目标。他们知道自己天赋所对应的历史定位,但是也越来越焦虑不安,生怕浪费自己的伟大天赋,寻求着在自己短暂生涯能够到达的高度。他们对标着自己目标所取得的成就,深知在对应的时间节点自己应该取得的进展。在与预期不符时,他们合理兑现影响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我们迎来了当年的联盟巅峰第一人联合其他两个联盟前十的球星组成的“三巨头”,迎来了死神加入水花组合变成了海啸组合,这样天赋组合的球队对其他任何球队都是碾压,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明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而且也顺理成章地取得了实际意义上的成功。

成为全民公敌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说“人的同情心,是随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拉远而急速下降的。”球迷的支持也是一样的,他们希望在支持的球员、球队身上看到自己心里投射的希望,引起情感的共鸣。聚光灯下,球员的努力程度一清二楚。是支持加入打败自己队伍的超级球星,还是支持把荣耀责任一肩挑的归乡老汉,球员的做法贴近还是拉远了主流价值观,球迷的反馈恰如其分(美国本地仅有2个洲支持宇宙勇)。

而这种社会意识虽不露痕迹却坚如磐石,对球员心理造成了本不该有的压力。强如詹姆斯依然做不到视而不见,在球衣被烧了4年后,遵从了他自己的预设(当然也有现实原因),为家乡球队夺取克利夫兰体育史上的第一个冠军。他确实做到了(过程我还是有些不齿的),并且以一种戏剧性的过程(总决赛历史上第一次1;3落后的逆转)完成,为他的职业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他喊出“Cleveland,This is for you”的时候,那些过往的压力中才真正得以释然。

传奇性被打入冷宫

所有运动员都需要感谢他们对手,只有最强悍的对手才能逼出最伟大的自己,只有最激烈的对抗才能磨炼最坚韧的心性。而如果通过资源运作就能够达到目的,那何必要努力呢。球员的现实主义让成就变得简单,但却不小心成为了历史的注脚。多年后,人们依然会被独自一人带队夺冠,成功后也不愿在镜头前落泪,匆忙回到更衣室痛哭的诺天王所感动,但我猜加入73胜勇士而夺冠的杜兰特只会被记住一两个高光镜头,却并无法在人们心里泛起涟漪,一切似乎来得太顺理成章。选择会成就事业,而坚持才可能成为传奇,人的基因里毕竟爱听故事,机器才爱数据(以后人们肯定会越来越多的利用数据,但是这只能说明伟大,无法代替传奇)。

我们都在变

行文过程中,我的心理暗暗发生了改变,我竟然好像深深的理解了那些为了自己成功而寻求更丰富资源的球员。每天都会拿到手上的数据分析,社会迫切期待,改变现有环境的无力感,这些客观条件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球员,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而当你又有能力可以改变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的选择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们抓住的是成功的底层逻辑,不好看只会被球迷记住,而成功才能真正被更多的路人了解,所以可能真的到了送别腐朽的英雄主义的时候了。现实主义作家曾尖锐地抨击浪漫派作家,指责他们"无视自己的时代,企图从往昔的岁月里掘出僵尸,再给它们穿上历史的俗艳服装"。互联网时代让信息变得更加透明,所有人都有了更多元的参照对象,是顾虑思绪中的羁绊还是遵从内心中的呐喊,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选择。这并没有对错,只要选择满足核心价值观,其他那些纷扰又怎么样呢。

只是,NBA真的变得不好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