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家長要給孩子樹立典範,學會尊重他人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有次小芳去接孩子小志,剛走到班級門口,就看到小志跟另一位小朋友拉扯一個玩具,另一個小朋友邊哭變喊:“這是我的玩具,這是我的玩具。”,眼看小志伸出手想推倒這個小朋友,被老師及時發現並制止。小芳看到後趕忙走過去,對小志說:“你為什麼要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你還想動手打人。”邊說邊打了幾下小志的屁股。在平常沒有人對小志動過一個手指頭,今天突然被打,小志嚇得哇哇大哭。原來,小志是家中的寶貝蛋,在家對他呵護有加,有求必應,身上漸漸有些驕縱、自我的習慣。

這件事家長要給孩子樹立典範,學會尊重他人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爸媽寵愛自己的孩子是自然的,在寵愛自己孩子的同時,家長們也要讓孩子學會和養成平等、尊重他人的習慣,那麼家長要學先會尊重孩子,通過言傳身教,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而不是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1.認真聆聽孩子講話

在平常家長不要因為自己有事要忙,就急匆匆打斷孩子講話,把孩子晾在一邊。家長的行為對孩子影響很大。如果家長能抽出一兩分鐘認真聽孩子說的內容,並及時給與眼神和語言的回覆,這就讓孩子覺得你在聽他們講話,很尊重他們,那麼孩子在以後也會學著你的方式學會聆聽、尊重他人。

這件事家長要給孩子樹立典範,學會尊重他人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2.勇於承認錯誤

當孩子犯錯的時,家長不是口頭教育就是來一頓“竹筍炒肉”。但是在家長犯錯誤的時,撒謊甚至是隱瞞,孩子會尊重這樣的家長嗎?家長們理應當勇於承認錯誤,跟孩子搭建好信任之門,這樣孩子往後在犯錯時也會主動認錯,勇於承擔後果,這樣才贏得他人尊重。

這件事家長要給孩子樹立典範,學會尊重他人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家長想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那麼家長要先學會尊重孩子。例如:當自己心情不好時,不能拿孩子撒氣;尊重孩子的想法,好好與孩子溝通,以故事的形式讓孩子慢慢去理解為人處世的規則等,這樣他才會有自己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及如何更好的尊重周圍的人。

這件事家長要給孩子樹立典範,學會尊重他人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4.孩子的獨立性

在生活中,家長們要給孩子屬於他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學會與他年齡相符事物獨立的一面和責任。這樣,孩子在慢慢學會獨立的同時,會有自己的行為處事準則,但同時家長要正確引導好孩子的“三觀”,這樣孩子才會形成正確的行為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