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诊口诀》上篇,一看就懂,人人都可掌握!

《中医舌诊口诀》上篇,一看就懂,人人都可掌握!

中医舌诊您怎么看? (单选)
0
0%
太复杂,不喜欢
0
0%
中医经典,很神奇
0
0%
我想学习

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是中医临床的必备技能。

《中医舌诊口诀》上篇,一看就懂,人人都可掌握!

一、脏腑经络与舌象形成的联系

【歌诀】

心肝脾肾系舌本,经脉经别经筋通,

三焦膀胱胃三腑,经脉经筋连舌中。

苔乃胃气熏蒸成,五脏六腑与胃通,

并与肾气不分离,先天后天两作用。

脏腑精气营于舌,病变也可观舌容。

《中医舌诊口诀》上篇,一看就懂,人人都可掌握!

二、舌面的脏腑部位划分

【歌诀】

舌尖心肺脾胃中,两边肝胆根肾踪,

上以候上中候中,下以候下脏腑同。

《中医舌诊口诀》上篇,一看就懂,人人都可掌握!

【解析】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舌尖——属心肺。

舌中——属脾胃。

舌边——属肝胆。

舌根——属肾。

三、舌诊的临床意义

【歌诀】

舌诊意义要记住,正气盛衰观舌质,

病位深浅察厚薄,病邪性质重苔色,

病势进退多方察,立法处方遵舌象。

《中医舌诊口诀》上篇,一看就懂,人人都可掌握!

【内容】综合舌诊的临床意义,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正气的盛衰 舌质由脏腑气血所主,察舌质重点在于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所以判断正气的盛衰主要在于观察舌质的神、色、形态各方面的变化。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衰虚;舌色晦暗,枯槁无华,是为失神,提示脏气衰败,正气大伤,预后不良。此外,舌苔的有无,又可反映胃气的存亡,故舌光无苔,表示胃气衰败或胃阴枯竭,正气已衰。

(2)判别病位的深浅 外邪入侵机体,随邪气侵犯部位的浅深,舌苔、舌质会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薄苔多为疾病初期,病位尚浅,病邪在表;厚苔多为病邪入里,病位已深。随着病邪由表入里,苔色也由白转黄或灰黑。舌质的颜色也反映着热邪入侵的层次,红舌者邪尚在气分,绛紫者则邪已深入营血。

(3)辨别病邪的性质 不同性质的病邪,舌象出现不同的反映。舌苔黄色或灰黑干燥多属热,苔白或灰黑滑腻多属寒;舌苔腐腻常为湿浊痰食内阻;舌质紫暗或紫斑,为瘀血之征。

(4)推断病势之进退 由于舌苔的变化反映着正邪消长和病位的深浅,所以,观察舌苔的变化可以推断病势的进退。这在急性热病中尤有特殊意义,如舌苔由白转黄、变黑,多见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寒化热,说明病进。反之,若舌苔由黑转黄再变为薄白,是邪热渐消,说明病退。

(5)指导临床立法及处方用药 舌象的状况,是临床立法、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之一。如风温初起,外邪袭表,苔薄白为邪在卫分,可用辛凉宣透的银翘散或桑菊饮。苔若转成纯黄无白时,为邪入气分,同时若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等症状者,可清气分之热,用辛寒清气的白虎汤。一旦舌色变成红绛,标志邪热已深入营分,可用清营透热的清营汤。若舌色变成深绛或紫绛,为邪热陷入血分,又宜用凉血散血的清热地黄汤(犀角地黄汤)等。


我是中医老刘,专注中医科普

健康问题可评论留言,尽量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