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碩:區塊鏈監管要嚴控金融風險,又應保留創新「活水」

白硕:区块链监管要严控金融风险,又应保留创新“活水”

8月1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前總工程師、“中國分佈式總賬基礎協議聯盟(ChinaLedger)”技術委員會主任、世界區塊鏈組織首席科學家白碩在中國金融信息網舉辦的“區塊鏈技術及應用”研討會上表示,區塊鏈技術與現行法律政策之間的衝突並非不可破解,從監管方面應該採取分類監管、區別對待的態度。

白碩說,區塊鏈的項目和運營實體分為兩大類,側重應用的幣圈和側重底層技術的鏈圈。鏈圈的創業公司活下去很不容易,沒有幣的激勵機制,開源代碼又沒有護城河保護,導致鏈圈的人才大量流向了幣圈。

“從監管方面個人主張分類監管,鏈圈應該在合規前提下鼓勵其創新。”他說。

白碩表示,區塊鏈的本質是在非信任環境下提供信任服務的基礎設施,技術的基礎是密碼學、分佈式系統、對等網絡。對鏈進行分類,一類是可治理的,另一類是不可治理的。

他認為,我國可以從三個方面構建可治理的區塊鏈體系,首先倡導區塊鏈合法合規國際合作,其次制定可治理區塊鏈技術標準,第三發起建設可自主掌控、可跨鏈互聯的公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白碩認為,幣圈還需要進一步分類:支付類、權益類、使用權或功能類。如果幣是在自身生態的內部應用,而沒有到二級市場交易,還應該採取適度寬鬆的監管,留創新的活水。同時,幣如果跟資本市場有疊加應用,一定要嚴管,嚴控金融風險。

“在一些企業流程裡面,嵌入一個可以花幣的環節,設計得好將是挺好的應用。只要不把幣拿到二級市場做交易,這就不是問題。”他說。(記者郭興華)

新華金融客戶端:權威財訊盡在“掌握”,掃碼或長按二維碼下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