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唐僧如果不被琵琶精抓走,他会沉沦于女儿国国王吗?

开轰炸机打豆豆


即使没有琵琶精,唐僧也不可能留在女儿国。

唐僧是西天取经的中心人物,取经伊始佛教就注定他要历经千难万苦。取经路上一切的诱惑和苦难都代表着佛教修炼心性的过程和坚毅。分析一下唐僧为什么不敢留在女儿国?注意我的用词,我说的是“不敢”,并不是“不想”。

首先唐僧心里清楚,他是如来坐下的二徒弟金蝉子,取经工程是如来亲自主持,他希望把大乘佛教的教义传到东土,救大唐人民于水火之中。佛教大boss亲自主持,观音罗汉和道教各路神仙亲历配合,天上这么大动静,单单唐僧一个人留在了女儿国断送了取经前程,你觉得唐僧他有这个胆识只身与满天神佛对抗吗?

其次唐僧肩负着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嘱托和期望,亲封他为御弟,这是多大的恩宠和荣耀。唐僧的父亲和外公同在大唐为官,如果唐僧留在女儿国,他的父亲和外公能好过吗?唐僧肩负着取得真经为李世民超脱冤魂的任务,如果唐僧留恋凡尘,按照李世民的性格,完全有可能出兵平了女儿国。为了家人和女儿国众生,唐僧也不敢留在女儿国。

再次唐僧可是得道高僧,大唐万千佛徒中的佼佼者,观音等四圣试禅心时,一是为了试验师徒四人的心性,二是给唐僧一个下马威,明确告诉他佛教和道教的底线。在这个底线的鞭策下,一路上唐僧经历太多诱惑都没有动心,一个女儿国他也不敢动心。

那么唐僧对女儿国国王动心了吗?答案是肯定的,唐僧在整部《西游记》中唯一一次行拱手礼就是在和女儿国国王分别时。一个得道高僧,就连辞别李世民时都是双手合十的佛礼,可见唐僧对女儿国国王的心意是有别于其他人的。拱手礼是再平常不过世俗礼仪,但对于唐僧来说,足以看出他对女儿国国王的留恋之情。

所以开篇我说唐僧是“不敢”留,不是“不想”留。

琵琶精的掠夺和孙悟空的阻挠都只是一个插曲,在试验唐僧西天取经的心性是否坚定。不管唐僧是不敢还是不想留下来,最后的结果还是顺利西去取经,这就说明唐僧知道自己的任务和一心向佛虔诚。


豆豆的慢生活


其实是蝎子精抓走的唐僧,后来的原形是琵琶大小,所以误称为了琵琶精。

这样说吧,如果孙悟空能给唐僧创造条件,他是完全有可能留在女儿国的!

要知道,对于唐僧来说,能有女儿国国王这样集权力、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的女子陪伴,这是他前世修来的福气。

而且经历过很多事之后,唐僧也就明白了,取经也只不过是走走过场,随着考验越来越严,自己能不能活着走到灵山都难说。

而且如果他知道自己以后也会被六耳猕猴取代的孙悟空推进凌云渡的话,他肯定会留在女儿国,再也不往下走了。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推断,我们还得看唐僧自己对女儿国国王到底什么意思。

在女儿国,来了一个太师,唐僧就问徒弟们,这个太师来干嘛啊?

猪八戒说,有可能是女王请我们。孙悟空说,这可不是相请,是相亲!然后唐僧就慌了:

三藏道:“悟空,假如不放,强逼成亲,却怎么是好?”

这时候太师还没有说话,唐僧就自作多情的担心来求亲了,可是后面太师真的求亲了,他又这样说:

“善哉!善哉!我贫僧只身来到贵地,又无儿女相随,止有顽徒三个,不知大人求的是那个亲事?”

由此可见,这个唐僧表里不一,明知故问,明明前一句话是担心自己会被求亲,可是后面又问人家求的是哪一个?

最重要的是第二句话暴露了几点信息,一个是他是“只身”来这里的,没有儿女,也就证明没有家室,在徒弟前面加了“顽”字,就表明徒弟是不咋地的。

最后太师真的向他求亲了,他:

“三藏闻言,低头不语……长老越加痴痖……”

后来他才向孙悟空求助。

要知道,太师自始自终也没有说过,如果拒绝女王提亲会怎样?会不会不放他们走?这女王可没说,也没有说非唐僧不嫁。

倒是唐僧面对这个问题,开始担忧自己无法给唐僧交差:

“徒弟,我们在这里贪图富贵,谁却去西天取经?那不望坏了我大唐之帝主也。”

唐僧啊,你是和尚啊,你是要拜佛求经的,你应该义正言辞的拒绝才对啊,怎么还提唐王?

说到底还是唐僧心存侥幸,万一孙悟空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万一有两全其美之策呢?

等最后孙悟空说出自己的计谋,唐僧才释怀:

“悟空,此论最善,但恐女主招我进去,要行夫妻之礼,我怎肯丧元阳,败坏了佛家德行;走真精,坠落了本教人身。”

俗话说心中有佛,看谁都是佛,这个唐僧结婚八字刚刚写了一撇,他前面提到了慈悲心为怀,后面就开始思考丢失元阳的事了。

可见,唐僧一直想留下的,只不过需要孙悟空给他一个留下的理由,如果理由充足,他肯定会留下的。

最重要的是他见了女王的真面目以后:

“三藏闻言,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

这哪是得道高僧该有的表现啊?

尤其是后来跟女王告别的时候,他用的可是俗家的拱手礼,说明从内心是接受这段婚姻的,只不过他担心的是无法给佛祖交差,如果取经失败,他很可能会回到女儿国的!

即使唐僧离开了女儿国,他跟女儿国国王的婚约也是没有解除的,名义上他就是女儿国国王。

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被蝎子精抓走,唐僧都会增加一个身份,这个身份就是女儿国国王,而且他会以哪种方式去取经,这也是说不定的!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杨角风发作


女儿国是《西游记》里十分奇特的一章,说的不是与妖怪的对峙,而是跟人的交锋。当然,唐僧取经心志坚定,万万不会沉沦于女儿国。不过与女儿国国王交手实际并不简单,不要觉得跟人对峙就轻松加愉快,就算没有蝎子精,这一段也是凶险万分的,甚至要远甚于大部分妖邪。这里我就一一说道一下原委。

第一,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有一个大宝贝就是唐僧,在这之前的经历中,唐僧都是目标,对手尽是妖邪,出手的一方是孙悟空他们。可是女儿国大大不同了,目标还是唐僧,对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斩妖除魔孙悟空在行,对付一个娇滴滴的大美人孙悟空就不行了,这一次出手的只能是唐僧。唐僧以前哪里有对阵经验啊,都是被捉了等着来救,这次直面对手,尽管是个女人,他也是惊得六神无主,吓得魂不守舍。最后还是孙悟空想了个法子,唐僧先与女王虚与委蛇,骗取通关文谍,然后借送徒弟名义逃走。都说出家人不打诳语,唐僧这次可算是犯戒了,不过为了取经大计,唐僧犯戒就犯戒吧。

这次算是唐僧第一次正式上战场,一路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最后可以逃脱实属侥幸。


第二,前面的凶险其实还不算什么,只要唐僧可以忍耐一段时间,演好这出戏,任务就算完成了。下面的凶险就厉害了,就是唐僧自己心理生理的反应。这个唐僧,在书中所述,实在没有一副得道高僧模样,全是世俗小人嘴脸,胆小怯懦自私,然而,唐僧却有一样好,就是取经之心异常坚定。唐僧面对妖邪不会动心,面对女王依旧没有动心,不过内心有点小起伏也是正常的,毕竟他只是一个普通男人。但是有句话说的好,唐和尚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知诱惑他可以忍住,确实看出了他的取经之心之坚定。但是心理上可以忍住,人的本能反应这是自然规律啊,怎么忍。书中说他担心女王用强,自己泄了元阳,其实女人对男人,只要男人没反应,如何用强。唐僧是怕自己生理起了反应,自然而然就把事办了,把他就全完了。

书中交代,唐僧十世修成好人,未泄元阳,他前面取经已被吃过九次了。说实话,就算这次再被吃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再加一次投胎转世就行。可是这泄了元阳那可就全毁了,唐僧再也不是一个纯阳完人,还谈什么取经大计?所以这次凶险比一般妖魔还厉害。

第三,说了第二点已经十分凶险,但下面这一点更凶险的,可以说是不仅对唐僧,对任何一个普通男人都是极其凶险的存在,那就是女儿国本身。说到女儿国,可能有的男性朋友会笑了,觉得如果自己去了那里肯定如鱼得水,左拥右抱,过着神仙日子,其实那就大错特错了。

女儿国是一个特别诡异的存在,如果说女人掌权,女人当家,男人在家伺候孩子,那都没什么,可是女儿国却是一个男人都没有,连生娃都是靠喝那河水来生,一般世俗社会都是阴阳调和,顶多有所失衡,但女儿国却是一个极阴之地。这种地方压根就是一个不正常的存在,如果她们完全封闭,她们倒也可以习惯,可是一旦有了男人入侵,就好像在冷水里注入一个滚烫的铁球,那就要炸了锅呀。关于这一点,书中一个老婆婆已经说了,她跟唐僧师徒说幸亏你是遇到我们家,尽是老人,如果你遇到别家,有老有小的,那小的肯定要与男的交合,如若不从就害性命,割了肉做香袋。

看那婆婆说道,绝非玩笑吓唬,其实如果只有唐僧一人,没有三个相貌可怖的徒弟,他就算走出婆婆这家,也走不出第二家。一个男人到了女儿国,可能开始几天很快活,但用不了几天就吃不消了,而女人却是源源不断,如狼似虎。你看那手段,如果男的不从或没用了,杀了不说,还要做人肉香袋。实际上,长期的极阴处境,女儿国的女人在男女关系方面已经近乎变态了。

所以,周边的一般男人绝不敢轻易踏足女儿国,那婆婆的说道,估计她年轻时怕也做过这事,那些偶有闯入的男人,恐怕最后都是力尽身死的下场。而女儿国国王呢,平日里是绝对见不到男人的,因为偶尔有男人闯入女儿国,绝对走不到国王面前,在民间早就被一般百姓“吃”的渣都不剩了。唐僧是有着三个外形吓人又本领高强的徒弟相护,才能遇见女儿国国王。

退一万步讲,就算像电视剧演绎那般,唐僧真的动了凡心,再做个假设,他留下来,以后就会有好日子过吗,恐怕不见得。唐僧作为女儿国国王的男人,实际上在国内是孤立无援的,面对的是宫中群娥,难保没有色胆包天的与唐僧勾搭。而女王为了维护个人统治,说不定还会把唐僧推出去,与朝中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做交易。

女儿国之行的凶险就是这么多,幸亏唐僧取经心志坚定,方才逃过此劫。其实在西游之中,唐僧唯一动摇过心志是在遇到老鼠精的时候,不过那是情有可原,因为那次唐僧生了重病,一般人病重时候都十分脆弱,就像我们平日生龙活虎,觉得天下无难事,但是一旦身体垮了就会有万念俱灰的感觉。唐僧那次动摇倒也是人之常情,作不得真。而他在女儿国的时候依旧可以心智清醒,并且知道自己可能会发生意外,确实不容易。也就从这一点,才不枉他称一代高僧。


一览众河小


不可能!女儿国这一难目的就是蝎子精!如来和观音拥有西游路线的最终解释权!蝎子精当年哲了如来,四大金刚抓她不着,为啥呢?她躲到了女儿国。女儿国是道教的势力范围,而且背后还有天庭的影子,你说如来敢招惹?!

很多盆友可能没搞清楚。西游可不是如来最牛逼,而实际是如来的逆袭之路!如来从五老之一和观音平起平坐的地位,翻身成为佛祖,而后一统西牛贺洲(实际也没完全统一),而后得到四大部洲佛教各分枝的承认,坐上佛教第一老大的位子。注意最终也是名义老大,大圣国师王菩萨,救苦天尊等等都是四洲佛教大佬,给如来面子,如来也不能不给他们面子的。

如来打死蝎子精目的有二:一,打击报复,杀人灭口;二,打叛徒以立威。以后有空再分析。无论如何,蝎子精必须死。蝎子精不来抓唐僧?别闹了,不整死蝎子精孙悟空是不肯走的!蝎子精钟情金蝉子,不惜得罪如来,不惜毁容,不惜担惊度日就是为了等唐僧,百年的孽缘,可惜百年前唐僧爱老鼠精,百年后依旧,可怜蝎子精一片痴情!这就是命,爱上一个不爱你的人,最后命都没了!

此外,女儿国国王是真的希望唐僧带她走,这不是如来设计的,也是计划外的情况,孙悟空明白,打死蝎子精赶紧走,也不费什么劲了。试问如果女儿国国王是真的考验,那这难打死蝎子精就结束是不是太草率了?!

所以,题目假设不成立!蝎子精必须出现,必须死。女儿国国王作为计划外时间,不具有阻挡取经大业的能力!


传国玉玺轩辕剑


唐僧即使生在当今社会女人少穿多露的花花世界他也不会被那些贱浽们所打动。


坏人认为我最坏


确定一定肯定不会的啊!要不然《西游记》的故事如何继续?



唐僧心中有佛,谨守出家人的清规戒律,宁可被人杀,也绝不杀人的主儿,死脑筋、一根筋、实诚本分,甚至有些顽固死板,不知变通。但就是这样的唐僧才会一直坚守求取真经的梦想,历尽千辛万苦,不辞跋山涉水,即使身陷险境也始终不悔。这九九八十一难无疑都是成功渡劫的,否则,上乘佛法如何能得?西游神话如何流传千古?

女儿国国王着实是太美了,确实叫唐僧捏了一把汗,唐僧也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欲,即使见到美色动心也不足为怪。但初心不改,志向仍在,也只能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期待来生有缘再见,再续前缘了。

不只有女儿国国王,还有老鼠精啊、玉兔精啊、菩萨们化身的妙龄少女啊,哪个不是天香国色,美得不可方物?但意志坚定的唐长老愣是把持住了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有舍才有得,经历一番寒彻骨,终迎梅花扑鼻香!


一抒己见


如果题主阅读原著,这个问题不问自明。

唐僧被掳走之前在干嘛?在跟女王道别。原文这样说:“长老慢下龙车,拱手道:‘陛下请回,让贫僧取经去也。’女王大惊失色,扯住唐僧道:‘明日高登宝位,即位称君,喜筵都吃了,如何却又要跑?’”

所以,即使没有蝎子精,唐僧也不会留下的。

但是,上面几个答案我依然不能苟同,说唐僧没有动过凡心?说他意志坚定?简直笑话,请问有没有认真读过原文?

在四圣试禅心那段,唐僧那扭扭捏捏的模样和暧昧的态度;白骨精第一次出场时,唐僧跳起来与“女菩萨”搭讪,被孙悟空说破动了凡心后,羞的满脸通红。这些无不告诉我们,唐僧一样会动凡心,他一样有正常的欲望。

只有这次,是唐僧主动要离开的。但,这依然跟动不动凡心无关。为什么?因为他不是以和尚的身份跟女王告别的。出家人怎么行礼?合什。他怎么行礼的?拱手。

请大家注意,古时结婚不靠领证,摆喜酒筵席就算是正式结婚。更何况,女儿国王找了媒人说媒!这酒席一吃完,这婚姻关系就算是定下了!所以,唐僧是以丈夫的身份跟女王告别的。


wu人的演奏


86版《西游记》无疑是我们儿时最经典的电视剧之一,也是那时最美好的记忆。而其中在女儿国那一集,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唐僧也具有儿女情长的一面,还留下了一首动听的歌曲《女儿情》。

那一集中的许多场景至今都记忆犹新,尤其是唐僧和女王在夜里相会时的情景,女王那曼妙的身姿,娇羞的神情,柔情似水的眼神,无不令人动情。

然而很遗憾的是,这只存在于电视剧中。《西游记》原著中并没有这些情节,甚至唐僧和女王认识的时间还不到一天。原著中,女王确实想嫁给唐僧,但并没有太深的情意。唐僧也在这一次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同意了女王的亲事。后来却以欢送徒弟西行为名,让孙悟空用定身法将女儿国的人全部给定住了,然后便离开了女儿国。

唐僧遭遇琵琶精正是在刚刚离开女儿国之后。原著中唐僧根本没有机会和女儿国国王独处,所以沉沦于女儿国国王也是无稽之谈了。



王贺熙云


唐僧即使不被琵琶精抓走也不会沉沦在女儿国,只能是早走几日罢了。因为他肩负着使命,不会半途而废,再说几个徒弟怎么办?时间一久肯定出事,特别是八戒本来就好色。万一闯出祸来与妖怪何异?


唐伯虎之徒


人生没有如果,西游记本就是唐僧取经的事情,到女儿国结束了,就变成才子佳人小说了,所以从作者的角度来讲,肯定不可能。

但是,换个角度,如果从人性及人之常情来说,又是那么的合乎情理,一个英俊年少的唐朝御弟,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儿国主,多么般配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