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罪日无暇“赎罪”,一场喋血赎罪日的战争

1973年10月6日,苏伊斯运河两岸一篇宁静,失去了往日的喧嚣。这一天是犹太教的赎罪日,按照教俗的规定,教徒从日出到日落。不吃、不喝,不进行任何娱乐活动,要绝对的静心休息——赎罪。驻守在运河东岸“巴列夫防线”堡垒中的以色列官兵,此时有的在祈祷,有的在沐浴,洗衣,还有的无精打采地做到天黑。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伊斯兰教的斋月节,运河西岸的阿拉伯人也在全身心的祈求真主保佑。

赎罪日无暇“赎罪”,一场喋血赎罪日的战争

下午14时当秒针在12的数字上定格的瞬间,埃及蛙人在前一天晚间埋入以色列防御工事的两个炸药包突然引爆。与此同时,运河西岸的2000门大炮齐声轰鸣,炮弹铺天盖地的飞往以色列阵地。埃及的战机也在第一时间出动。在空军司令的胡斯尼穆巴拉克的指挥下,240加战斗机掠过运河上空,对以色列在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军事目标进行了猛烈的轰炸。仅用了20分钟,以色列在西奈的空军指挥部,防空和雷达干扰中心,导弹营,炮台等军事设施全部被摧毁,军事系统陷于瘫痪。

赎罪日无暇“赎罪”,一场喋血赎罪日的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之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14时15分,埃军先头部队8000人在海空军的支持下,乘坐橡皮艇和两栖车辆在弥漫的硝烟中,从几个方向同时强渡运河。登岸之后,埃及士兵一面用火力压制以色列的抵抗。一面用爆破筒在东岸河堤以军铁丝网和地雷区中开辟通道。

赎罪日无暇“赎罪”,一场喋血赎罪日的战争

在埃及工兵高压水龙头的冲刷下,以军沿河岸修建的沙堤很快被打开了缺口。等到夜幕降临时,埃及5个完整的装甲师沿着170公里的河道成功越过运河,到达苏伊斯运河东岸。不可一世的巴列夫防线,在猛烈的炮火中,一个接一个的落入埃及人手中。渡河战斗已经告捷。埃及军方表示,防守巴列夫防线的以军3个装甲旅和一个步兵旅几乎被全歼。以军的360辆坦克中有300辆坦克被击毁数千人被击毙。埃军损失了5架飞机和20辆坦克,280人阵亡,这相当于埃军投入战斗的飞机总数的2.5%坦克的2%,作战部队的0.3%10月8日,埃军收复西奈的第二大城市坎塔拉。

赎罪日无暇“赎罪”,一场喋血赎罪日的战争

10月9日,埃军全歼以色列第190装甲旅,活捉了旅长。

赎罪日无暇“赎罪”,一场喋血赎罪日的战争

10月13日,盘踞在运河东岸的最后一个据点的以军也被迫缴械投降。至此,埃及的第二军团5个师、1个旅全部过河,在前线北部、中部和南部打开了三条通向西奈腹部的通路,控制了西奈半岛纵深10至15公里的地区。在埃军向以军发起进攻的同时,叙军第一梯队3个师、一千多辆坦克,在空军和地空导弹的掩护下向以军发起进攻。双方1500辆坦克在狭长的平原上激战了48个小时,以军188装甲旅几乎被全歼,仅剩十余辆坦克。伊拉克,约旦,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纷纷参战。以色列开始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10月10日夜,以色列总参谋部决定进行反攻,并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

赎罪日无暇“赎罪”,一场喋血赎罪日的战争

以军首先在北线集中了15个旅和1000辆坦克,在飞机的掩护下,分三路向戈兰高地中北部地区的叙军反击,很快突破了叙军的防线,向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方向推进。10月12日,以军越过1967年停火线,深入叙利亚境内达30公里,随后以军将作战中心移至西奈半岛。

赎罪日无暇“赎罪”,一场喋血赎罪日的战争

10月14日6时,为了增援叙军,埃军集中八十架飞机,200门大炮,对以军阵地进行了九十多分钟的炮击,随后出动1000辆坦克向以军发起进攻。以军集中3个师,投入大约800辆坦克,进行反击。经过数小时的激战,以军损失坦克50辆,埃军损失坦克250辆,被迫退出阵地。埃军在此次行动中的失败,成了西奈战场的转折点。至16日,以军突入运河西岸,摧毁了埃军的几个防空导弹基地,在空军的支援下,源源不断的渡过运河。以军取得主动权后,不断袭击运河沿岸地区,以切断埃军军团的后路。东岸的以军也发起了攻势,使第三军团腹背受敌

赎罪日无暇“赎罪”,一场喋血赎罪日的战争


10月23日凌晨,以军沙龙旅向啊塔卡地区发动攻击,当日晚,以军基本完成了对埃军第三大军团大部分的包围。

10月24晚,埃及,叙利亚未尽其工,被迫停战。至今为止,以色列每年赎罪日军民都是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以防敌军的突然袭击。

赎罪日无暇“赎罪”,一场喋血赎罪日的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