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蒙“环保警察”联手破污染大案

京津冀蒙“环保警察”联手破污染大案

京津冀蒙“环保警察”联手破污染大案
京津冀蒙“环保警察”联手破污染大案

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位于锡林郭勒盟东南端,风光旖旎,蓝天下成片的草原上,羊群、牛群漫开,一望无际。

然而在此处的一座废弃矿山之中,却常有装满废旧汽车电瓶的挂车从北京开来,抵达隐藏在这里的一家“工厂”。随后,电钻声响起,硫酸的刺鼻气味四散,滚滚黑烟从烟囱中涌出,与这里的风景格格不入。

身在北京的“电池王”王某,在没有回收资质的情况下,大量收购废旧汽车电瓶,在不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发往位于内蒙古多伦县的地下炼铅厂,废电瓶浓酸造成了上千平方米的土地环境严重污染。

通过警方跨地域多部门联合打击,成功破案,刑拘犯罪嫌疑人19名,查获危险废物137吨。随着2018年5月,潜逃的主犯张某臣落网,这起废旧电瓶非法收购、运输、拆解、提炼、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特大污染环境案画上圆满句号。

北京

仓库里开公司 成了“电池王”

曾开过黑车、倒卖过废旧干电瓶的王某,2014年在京开了一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干起了非法回收废旧汽车电瓶的事儿。公司常驻员工一共4个人,王某、王某媳妇及其两个侄子,分工明确。

说是新能源科技公司,实则是在路边的一个约2000平方米、四周装满摄像头的大院,这也是王某的仓库。 平时每天都有三五辆面包车,拉着满车的废旧汽车电瓶运过来。车开进去40多分钟,再出来时,送货的人已拿到了每吨七八千的货款。

慢慢地,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地王某得了个“电池王”的名号。他的微信名,也都一并改成了“电池王”。

每次出货前,为保安全,王某都会派人骑着电动三轮车在院子附近转一圈,或者开着自己的奥迪车亲自押车,绕着挂车观察周围情况。

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环境支队(下称“环保警察”)获得王某的犯罪线索后立即展开了侦查。

其间,王某的警惕也给“环保警察”制造了不少麻烦。在几次跟踪挂着天津、河北牌照的挂车无果后,两辆挂着内蒙古牌照的挂车进入了民警的视线。

也正是这两辆挂车,“带领”民警找到了位于内蒙古的地下炼铅厂,撕开了这起案件的口子。

内蒙古

废弃矿山内响起电钻声

三组警力,从北京开始,一路尾随这辆满载30吨废旧汽车电瓶的挂车,从高速公路、省道、县道再到无名土路。

直到一个岔路口,挂车车灯突然消失。第二天天刚亮,民警们才发现,在众多山丘中隐藏着一座废弃的矿山,而昨晚跟着的挂车便停在里面,旁边还有一辆罐车。

京津冀蒙“环保警察”联手破污染大案

在内蒙古多伦县,工人将从北京运送来的废旧汽车电池打眼,倒出硫酸

早上八九点钟,“环保警察”发现,陆陆续续来了3个工人。他们只戴橡胶手套,轻车熟路地从挂车上拿起一块一块废电瓶,打眼儿,把废酸倒进一个塑料容器里,再用管子将废酸抽进一旁的罐车里,再用车将未经任何处理的废酸,直接倾倒进附近萤石厂的一个大坑里。而废电瓶,则被送往附近的地下炼铅厂,炼化成铅锭。

京津冀蒙“环保警察”联手破污染大案

电池内的硫酸液,被统一倒到一个大坑里

“那里景色很美,天很蓝,草很绿,很空旷,但地上却满是污染物,特别是他们的电钻声让我一下子就觉得落差很大。”直到现在,回忆起第一次看到这样场景时,民警仍印象深刻。“废旧电瓶本身就是危险废物,里面拆解出来的浓硫酸随意倾倒,不仅污染土地,渗入地下还会污染地下水源,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不仅严重还很持久。”

抓捕

查获危险废物137吨

2017年9月14日凌晨,执法队员来到王某所在的大院附近,将大院包围起来。特警队员翻墙进入院内,从里打开院门,其他民警一同进入,将王某、王某妻子及其两个侄子抓获。

京津冀蒙“环保警察”联手破污染大案

电池拆卸后的废料,随意处理

随后,警方对抓获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突击审问。王某交待,他以高出正规收购价6000元的价格,从小商贩那里非法回收废旧电池,并储存在仓库中。积攒到一定数量后,通知内蒙古那边来“取货”,一次取走30吨。

与此同时,在内蒙古多伦,另一路民警在多伦警方的配合下,也已经早早就在窝点附近的山包上埋伏好。随着一声指令冲进该窝点,将正在倾倒废酸的几名工人抓了个现行。

民警随即要求被控制住的工人带路前往炼铅厂。

京津冀蒙“环保警察”联手破污染大案

炼好的成吨重的铅锭

当时正值工人午休时间,尚有温度的炉子和一旁垒放的几块铅锭,显示着这里刚刚还有人在工作。在宿舍内,民警抓获了正在休息的几名犯罪嫌疑人。

最终,这次北京市通州区和内蒙古多伦县的同步收网行动,共刑事拘留19名犯罪嫌疑人员,查获危险废物137吨,铅锭6.64吨,查扣车辆5台。

但工作远没有结束,这条黑色产业链的幕后主使者张某臣,恰巧那天没在厂里,在得知王某落网的消息后,张某臣潜逃。

收网

称想“自首” 异地再开黑厂

2017年,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下,由当年年初刚成立的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和通州公安分局的“环保警察”及天津、河北、内蒙古警方联合展开行动,破获了这起特大污染环境案。

自9月收网行动之后,所有与张某臣有关的线索都断了。

曾经在天津宝坻担任过村干部的张某臣,原本在当地也算是个名人。在听说内蒙古那有一个炼铅厂打算转手时,想到自己远方亲戚王某刚好是回收废旧电池的,便当即去内蒙古盘下了厂子。

“其实我一直是想自首的,但知道王某被抓了,就想着等等看他会有什么结果,我再去自首。”近期在通州区看守所内,记者见到了这起特大污染环境案的主犯张某臣,问起当时为什么逃跑,一条腿略跛的张某臣反复为自己做着辩解。

但张某臣那时既不跟亲属直接联系,也从不回家,张某臣口中的“想自首”足足拖了近8个月。

今年4月中旬,“环保警察”根据蛛丝马迹,发现了张某臣可能活动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的线索。

原来,张某臣一直藏匿在绥中县,并和其他几人又建立起了另一家“黑炼铅厂”,一边逃亡一边继续从事废旧电瓶拆解、冶炼的非法勾当,从中牟取暴利。

最终,在绥中的某宾馆,北京“环保警察”抓获了张某臣,至此参与这起特大环境污染案的全部犯罪嫌疑人悉数落网。

警方提示

废旧汽车电瓶中含有的主要有害物质包括大量的重金属以及酸、碱等电解质溶液,重金属主要有汞、镉、铅、镍、锌等。其中,镉、汞、铅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较大危害的物质;锌、镍在环境中超过极限也将对人体构成危害;废酸、废碱等电解液可能污染土地,使得土地酸化或碱性化。

这些重金属随意处置会对水体、土壤造成严重危害,而重金属通过土壤、水源以食物链的形式进入人体后,极难排除,对人体健康尤其是儿童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