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

自从开放二胎以来,我听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什么时候生老二?我和周围的很多妈妈都很喜欢小朋友,但是因为工作或经济的问题暂时还没办法考虑。

生,还是不生?就成了妈妈之间经常讨论的话题。

最近有位宝妈在网上求助:家庭经济0存款,可是却意外有了二胎,还是双胞胎。真是又惊喜又惊吓,这可怎么办呢?

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

打掉觉得可惜,生下来又怕养不起,确实很纠结。。。

一些网友觉得穷人有穷人的养法,

富人有富人的养法。

孩子更重要的是好好教育!

既然来了,就好好生下来吧!

也有些网友看到楼主现在的家庭状况

还是建议不要害了未出生的孩子

忽然间,我想到了汪培珽的《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与大家分享:

您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

我,也不知道。直到姊姊七岁,弟弟五岁时。

我说过,我是那种糊里糊涂、没想太多就生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当孩子还小时,我哪里有机会想到「孩子需要手足」这么不切实际的问题呢?只要孩子有半天不吵嘴、不争宠,给我安静的片刻,我就该吃斋念阿弥陀佛罗,哪还有闲情逸致去考虑什么相亲相爱、手足之情。

我的两个孩子年龄差了两岁半,也就是说,当第一个孩子快两岁时,我就怀了第二个孩子。可是在当时,我能从生活中深深切切地体会到「孩子需要伴」吗?

完全不会。

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

因为孩子太小,父母很容易就误会一件事--以为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就足够。

这种「以为」,就是整件事情最可怕的地方。因为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天和地;早上起床要妈妈,晚上睡觉要妈妈,好像世界上的其他东西通通不重要,只要有妈妈就好。不过,这也是事实啦!

但是,等您一旦体认到「孩子需要伴」这件事时,即使只有一丝丝的察觉,通常生第二个孩子的最好时机都已经过了。

过了还不打紧,不是说「亡羊补牢,犹未晚已」吗?可是再加上现代人生活步调太紧凑、还有得过且过的生活方式,这样耗下去,拖到羊都跑光了,牢也不用补了啦。

第二个孩子出生的头一年,对老大来说,老二还只是个样版戏,连吵个架都不行,只能称为「心灵上的寄托」。所以严格来说,在老大四岁以前,您都可能误以为,有没有手足,不一定那么重要。

刚成家时,我们为了生活,总是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想些眼前看不到的问题,日子就一天一天过去了。

直到姊姊大约七岁,弟弟快五岁的某一天下午,我原本打算小睡一场午觉,没想到那天实在太累,一睡两个小时根本起不来。不过,做妈妈的就是即使睡著了,心都还系在孩子身上,从头到尾,我都隐约听见两个小鬼,在外面吱吱喳喳地说个不停。一会儿声音出现在姊姊房间,一会儿两人又到了客厅,一会儿两人隔了老远还在喊话。您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绝对无法想像,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多话可说呢?好似时间如果没有尽头,两人的对话可以直到海枯石烂,仍不休止。

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

自此以後,孩子愈来愈大,我就愈来愈发现到,姊弟俩在生活中的互相依赖性,或是说互相需要性有多么高!甚至高到超乎大人的想像很多、很多。

下雨天,不出门,两人可以从早玩到晚。

大晴天,去散步,爸爸妈妈聊大人的天,姊姊弟弟聊小孩的天。

有一天,搬家後的大采购,我和先生逛得不亦乐乎,孩子其实已经无聊到快阵亡了。突然,我们转进一家大型电器行,刚好影音室正播放着电影《铁达尼号》。他们早已从书上知道这个故事,但是活生生地用人演出来(平时不看电视的孩子,这时根本就以为到了迪士尼乐园),即使只看到前後短短二十分钟的片段,姊弟俩也兴奋不已。走出电器行之际,我与先生继续行程,只见他们俩彷佛吃了大力仙丹,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之後的剧情,甚至编起了各种不同故事发展的搞笑版本,一会儿杰克跌得狗吃屎,一会儿萝丝差点掉进水里,剩下的行程里,两人乐得不得了……先生跟我一样爱孩子,但整日忙著工作的他,如果当初我只准备生一个孩子,他大概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的。某一天,全家晚饭後在台大校园散步,看著姊弟俩在前面殷切对话的小小背影,不习於表露情感的中国爸爸,竟然用一种像是差点被捷运门夹到,才在最後半秒内冲进车厢的「好险」心态,呼了一口气,说道:「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

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

生两个,比生一个轻松

您别以为,我是为了要说服您生两个孩子,才这么说的。

绝不是。这是我内心的强烈感受。而且当孩子还小时,我并不知道这个事实。

我相信,很多父母也是不知道的,以为生一个就累得人仰马翻,那生两个还得了?其实您有所不知——生两个,比生一个轻松。

人生何其短,生两个孩子的辛苦只在头几年,这段时间确实让父母三头六臂都应付不来,以身心俱疲来形容,绝不为过。所以我指的轻松,不是身体上的,也不是经济上的,这些我管不了。每个人的日子要怎么过,物质要有多少才能满足,全是存乎一心。

我指的轻松是“心理上的”。即使父母可以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当独身子女长大到需要同伴和玩伴时,填补这个空缺,是不是就变成父母的责任?然而无论如何,这个任务是很难由父母的角色来完成的。所以在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展翅飞翔之前,做父母的在心理上,会不会一直背负着这份不轻松的感觉呢?

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

这份感觉或许可以被忽视,但它确实存在。

殊不见现在父母拉着孩子东奔西跑,汲汲想要弥补孩子生活中的空缺,就是生怕孩子无聊寂寞。否则家里四只大眼对上两个小眼,父母怎么轻松得起来呢?

就说我喜欢午后小睡一下这件事吧。周末的早上,我们一家习惯去爬山走走路,运动加上晒晒太阳,过了中午,我和先生倒头就睡,真是享受。可是,孩子是不用午睡的动物。即使他们大了点——6岁好了,没有独处的安全顾虑,当我和先生倒头就睡的时候,如果我心里知道只有孩子一个人在房门外,想说话,没人回答,想玩游戏,只能自己跟自己玩,我心里会没有一丝丝歉疚感么?能睡得安心么?

然而,如果妈妈知道,两个孩子在外面玩得多么满足、多么快乐,她可以睡得更香,她的心是全然放松的。

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

生一个孩子,表面上是轻松,事实上,父母没能给孩子一个伴的不轻松感,却是无所不在的。

即使孩子渐渐长大,这种感觉都可能如影随形,盘旋在独生子女父母的心中,冷不防就会跳出来——给你一掌。

还有更多的时候,大人的活动,其实孩子一点兴趣也没有。什么吃饭、什么逛街、什么买东西……但父母非得拖着孩子一起去,不然您留他一个人在家多寂寞。而常常,家里的姐弟两玩得正高兴时,“爸爸妈妈要去大润发买东西,你们要不要去?”“不去,我们要在家里玩。”看,多好!孩子高兴,父母轻松。父母身边时时刻刻挂个孩子,有人连睡觉都要同一个房间,不会很让人抓狂么?

只生一个孩子的父母,当初可能是这样想的:熬过最难的前两年,就轻松了,所以不敢再经历一次这种暗无天日的日子。

其实他们不知道,身体的不轻松是喂奶换尿布的跟前跟后;之后呢?您就要开始自己去应付孩子的玩乐需求——扮家家酒、拼图、堆乐高积木、下棋、骑车、捉虫……还有一堆天方夜谭的胡言乱语。

不是说做父母的想甩脱陪孩子的责任,而是孩子之间的活动,明明应该由手足去完成,才符合自然原则嘛!可是您没有帮他生个手足,只好照单全收,这样轻松么?简直累坏了,而且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只生一个孩子,一点便宜也没占到。

生一个也是累,生两个也是累。三年,只要撑过三年,一切否极泰来。

当我熬过了艰苦期,等到孩子可以相互作伴时,不论他们是一起玩,还是一起吵架,都叫“作伴”。有时候光是看着、听着姐弟两的互动,心里就会不期然地生出一种“好轻松、好安慰”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是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所不能体会的,但它确实美好,希望您也可以享受到。

关于二胎、手足,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