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兒童的構音障礙訓練

脑瘫儿童的构音障碍训练

腦癱兒童的構音障礙訓練

腦性癱瘓患兒的語言治療,一般只注意其構音器官的運動功能、構音訓練等方面,還是不夠全面的。語言治療師在進行構音器官及構音訓練之前,必須重視患兒的全身狀態,因為構音器官的運動受全身狀態的左右。只有全身狀態趨於正常,患兒才能正常發音,下頜、口唇、舌才能正常運動。這種狀態受肌張力影響很大,假如語言治療師忽視了這一點,只注意構音器官運動的話,會造成患兒肌張力增強,反而不利訓練。

因此,腦性癱瘓患兒的語言訓練分四個階段:

第1階段,必須抑制患兒異常姿勢反射;

第2階段,提高患兒運動發育階段;

第3階段,提高患兒隨意控制運動的能力;

第4階段,提高患兒語音清晰度。

抑制異常姿勢反射訓練:

腦性癱瘓患兒對反射抑制姿勢適應後,肌張力會漸漸地接近於正常,為此,語言治療師首先必須將與構音密切相關的異常反射姿勢予以抑制。

為了有效地抑制異常反射姿勢,治療師必須從頭、頸、肩等大運動開始訓練,逐漸向下頜、口唇、舌等精細運動過渡。

方法之一:讓患兒躺在床上,語言治療師協助患兒將髖關節、膝部、脊柱、肩屈曲,頭向後仰

方法之二:讓患兒躺在床上,語言治療師協助患兒將膝關節屈曲下垂於床邊,髖關節與脊柱伸展,頭向前屈曲,肩放平

方法之三:是在患兒的後面將患兒抱起,令患兒坐在語言治療師(跪姿)的腿上,然後輕輕地轉動患兒的軀幹、骨盆,以緩解患兒軀幹、骨盆的緊張度,然後將患兒雙手放到前面桌面或訓練臺上,雙腳在地上放平在進行上面反射抑制姿勢訓練時,必須在消除患兒心理不安的前提下進行,否則效能抑制異常反射姿勢、能降低肌張力的姿勢矯正椅,可以進行抑制異常姿勢的訓練。

構音器官運動訓練:

呼吸發聲訓練:是為了改善腦性癱瘓兒童呼吸和發音功能的訓練,發音障礙會影響口語的清晰度及異常度,對年齡越小的患兒進行訓練效果越好,但從智力發育水平要求最好在3歲左右為好。具體訓練方法如下:

1)安靜呼吸速度異常,節律異常的訓練:

①讓患兒取仰臥位,兩上臂在胸前交叉,語言治療師將手放到患兒雙上臂的上面,根據患兒正常發育年齡給予適當的速度和力度壓迫其胸部。

②對於年齡偏小患兒,會拒絕用一定的姿勢持續訓練,語言治療師可以採取與患兒一起玩的形式,從患兒的背面順應患兒的自然姿勢用兩手放在患兒肋骨上用一定的速度壓迫肋骨(可以坐位,可以是趴在地上的姿位)。

2)胸腹部呼吸不協調的改善訓練:

在呼氣或發聲的同時,治療師用雙手壓迫胸廓。或者個別情況下,可以在胸部肋弓處用腹帶繫住,限制胸部運動,從而促進腹部的運動。另外這種方法還可以預防胸廓異常擴張的呼吸類型的發生,尤其在幼兒期骨骼發育尚未成熟階段,經常在肋弓處系腹帶效果很好。

3)進行深呼吸及吸氣的控制訓練:

①將口鼻同時堵住,屏住呼吸,在一定時間後急速放開,從而促進深呼吸。

②讓患兒取仰臥位,膝關節和髖關節同時屈曲,用大腿的前部壓迫腹部,然後迅速伸展下肢,使腹部的壓迫迅速解除,從而促進深呼吸。

③對有一定理解能力年齡偏大的患兒,可以給予口頭指示“深吸一口氣,然後慢慢地呼出去”,還可以與語言治療師一起模仿做。

④可以用吹口琴、吸管、吹肥皂泡等來進行訓練。

4)口、鼻呼吸分離:

①堵住患兒鼻子,令其用口呼吸,然後用手堵住患兒口,令其用鼻呼吸,反覆訓練。

②用吹、吸來進行訓練。

5)促進發音及發音持續訓練:

①促進患兒在深呼吸或吸氣後呼氣的同時發音。

②在訓練期間,治療師有意識地設定一定的遊戲場面,促進患兒進行音聲模仿。

在進行上述訓練時,要採取抑制異常姿勢反射措施後進行,另外,在訓練過程中如出現肌張力增強,訓練停止,採取抑制異常姿勢降低肌張力的基礎上再開始訓練。訓練時間以20—30min為好,最好能每日進行訓練。

構音訓練:

腦性癱瘓患兒構音障礙最大特點是歪曲音很多,且缺乏一貫性。參與構音運動的肌群量很多,由於各肌群協調運動障礙的表現各不相同,因此,腦性癱瘓患兒的構音障礙個體差異很大。

1)基礎性訓練:

分析患者的評價結果,可發現發音器官的運動力量、範圍、運動的準確性是否正常。首先集中訓練運動力量、範圍和運動的準確性,隨後再進行速度、重複和交替運動練習,這些運動對產生準確的、清晰的發音是非常重要的。

A.改善下頜及口唇的控制:下頜控制不良口唇就難以閉合,這就是我們常常看到腦性癱瘓患兒流涎的原因,以致無法構音。改善下頜及口唇控制的方法。

a.控制口唇閉合的方法:

a)用冰塊對口唇及舌進行冷刺激。

b)用刷子快速地(5次/s)進行刺激,刷的部位是口周、口唇、下頜內側。

c)下頜過度向下張開時,還可以用手拍打下頜中央部位及顳頜關節附近的皮膚,這不僅能促進口唇的閉合,還可以防止下頜突伸。

d)誘發下頜反射,促進下頜上抬,口唇閉合。

e)利用吸管,讓患者做回吸運動。

f)練習利用口唇將放在小勺上的食物攝人口中,也可以起到口唇控制作用通過變換食物種類加強訓練難度。

g)做吹乒乓球、吹羽毛訓練。

可以通過以上訓練,如果患者可一時性口唇閉合,治療師應及時地對其進行視覺反饋,如利用鏡子等,這是非常重要的。

b.頜抬高:

a)儘可能大的張嘴,使下頜下降,然後再閉口。緩慢重複5次,休息。以後加快速度,但需保持上下頜最大的運動範圍。

b)下頜前伸,緩慢地由一側向另一側移動。重複5次,休息。

c.唇閉合、唇角外展:

a)雙唇儘量向前撅起(發u音位置),然後儘量向後收攏(發i音位置)。重複5次,休息。逐漸增加交替運動的速度,保持最大的運動範圍。

b)一側嘴角收攏,維持該動作3s,然後休息。重複5次休息。

c)雙唇閉緊,夾住壓舌板,增加唇閉合力量。治療師可向外拉壓舌板,患者閉唇防止壓舌板拉出。

d)鼓腮數秒,然後突然排氣,有助於發爆破音,患者也可在鼓腮時用手指擠壓雙頰。

B.改善舌的控制:如果孩子下頜的隨意運動得到控制,就可以說已進入了神經肌肉的發育階段,雖然這時還需要對舌的控制訓練,對於腦性癱瘓患兒能夠正確掌握舌的運動功能是非常難的,有很多完全是不可能,但對於有很大潛力的比較輕的腦性癱瘓患兒來說,這種促進運動是非常必要的,舌的控制可以分以下幾個階段。

第1階段:舌和下頜的協調,也就是咀嚼運動,以及舌與口唇的協調性。可以利用吸管來加以促進。

第2階段:治療師讓患者的口稍稍張開,並保持下頜的這一位置,上舌尖向前齒方向運動,當出現所希望的動作時,治療師可以逐漸減少對下頜的支持,向能夠自我控制方向過渡。

第3階段:將海綿、軟木塞等放人患者口中,讓其舌按前後,左右等指定方向移動,為防止誤咽,可在後面用線繫上,也可以用棉籤和糖等,放在口內或口邊,用舌來舔等。

還可以利用抵抗運動法,讓其舌進行隨意運動,並另給以抵抗,這樣可以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最大限度活化神經肌肉功能。如舌尖上抬時,治療師可以用壓舌板向下壓其舌尖,命令其舌尖抵抗,以達到上抬的目的。除此以外還可以利用此法促進下頜的開閉,努嘴等運動。

C.伴有不隨意運動時:對伴有不隨意運動的患者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比較有效。

a.分別對其拮抗肌進行交互抵抗作用來改善其間的平衡,例如穩定舌的上下運動,

首先讓患者伸舌、用壓舌板,上抬其舌和向下方伸拉其舌肌(縱深肌),給與交互抵抗,來改善拮抗肌群之間的平衡,使舌穩定化。

b.接觸法:這主要用於患兒在做嘴唇的隨意運動時,會同時出現口唇的撅起或嘴角向兩側抽動,這時治療師可在出現口唇前突時,用手指輕輕接觸一下口唇,當有劇烈的口角抽動時,可以用手指輕輕觸動他的兩腮,這樣就可以緩解和抑制其不隨意運動。逐漸學會自我控制隨意運動的能力,脫離治療師,使其不隨意運動的範圍縮小。

D.促進協調運動:促進構音器官的協調運動,從發育構音能力的角度來進行是非常重要的訓練,方法如下:

a.唇音(p/b/m/w)、舌齒音(t/d)、軟顎音(k/g)等,分別連續地進行訓練。習慣後逐漸加快其速度等以增加其難度。

b.然後是雙音節連結髮音,利用VCV組合(/aba—aba—aba/)等,及CVCV組合

(/bata—bata—bata/)進行練習。

E.促進軟顎抬高:構音障礙常見的共鳴異常多有鼻音過重,這是由於軟顎運動無力或軟顎的運動不協調,以及運動速度和範圍減退。

a.用力嘆氣可促進軟顎抬高。

b.重複發“a”音,每次發音之後有3-5s的休息。

c.重複發爆破音與開元音“pa,ds”;重複發摩擦音與閉元音“si,shu”;,

鼻音與元音“ma,ni。

d.用細毛刷等物直接刺激軟顎。

e.如果軟顎輕癱,用冰塊快速擦軟顎,數秒後休息,可增加肌張力。

f.在刺激後立即發元音,同時想象軟顎抬高,然後鼻音與唇音交替發

g·發元音時,將鏡子、手指或紙巾放在鼻孔下,觀察是否有漏氣。

重複發作為對照。

F.交替運動的促進:發音器官的運動速度對發音的準確性和語言的可理解度起重要作用。交替運動主要是唇舌的運動,是早期發音訓練的主要部分。在進行交替運動的開始時,不發音,只做發音動作,以後再練習發音。

a.頜的交替運動做張閉嘴動作。

b.唇的交替運動需唇前撅,然後縮回。

c.舌的交替運動包括:

①舌伸出縮回。

②舌尖於口腔內抬高降低

角向另一側移動。

③舌由一側嘴

d.儘快重複動作,隨後發音。

①u—i。②da—ta。

③Sa—ka。

④ba—pa。

⑤kh—la,

la—ka。

⑥te—ke,ke—te。

⑦p—t—k,b—d—g。

C.改善口腔的知覺:腦性癱瘓患兒多數都有顏面及口腔內觸覺異常敏感,因此特別反感接觸這些部位。有的患者甚至會出現全身性緊張、痙攣性反應。正常兒往往有一階段,特別喜歡將手裡的東西放在口內,以通過口來感知物體形狀等,促進口腔的知覺,但腦性癱瘓患兒由於敏感及運動障礙,對這種經驗往往是不足的,而對口內物體形狀的辨別能力,與構音能力關係密切,因此作為語言治療師在訓練時,要儘量使用各種各樣形狀,較硬物體等對其口腔及舌進行刺激,以使患者獲得這方面的經驗,這是非常重要的。在其攝食訓練,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應該多多注意這方面的刺激,可以教其家屬,以配合訓練。

2)構音訓練:構音訓練是按照構音檢查的結果對患者進行正確構音的訓練。最好是利用現在所能發出的音進行。先由構音容易的音開始(雙唇音),然後向較難的音(軟顎音、齒音、舌齒音等)方向進展。治療師利用手指或壓舌板對患者的構音器官進行被動活動,對患者進行觸覺、視覺、聽覺的聯合刺激以協助其構音運動。使患者為達到發出目的音進行各種各樣的構音嘗試,同時也需要各種各樣的反饋。

訓練是先由單音節一單詞一句子一短文的順序進行的,在發各種音時姿勢非常重要。

久雙唇音([p],[b1,[m],[w”:採取的姿勢是仰臥位的反射抑制姿勢,治療師用手指輕輕地閉合其口唇,鼓勵患兒模仿其發音 ,

B.軟顎音([k]、[g]、[h)):可以採取仰臥位,兩腿向胸部屈曲,頭向後仰的姿勢,或坐在臺子上軀幹後傾,雙手放在軀幹的兩側,頭向後傾的姿勢在這種姿勢下,將手指輕輕壓迫其下頜(相當於舌根部,在手指離開的同時發聲。治療時,也發目的音讓患兒聽以增強其聽覺刺激。)

C.齒音,舌齒音([t]、 [d)、[n]、 [s ]、[z])採取雙腿下垂,兩手臂支持軀幹,頭向前屈的姿勢,或是在仰臥位的情況下雙腿垂下,治療師支持患者的頭向前屈的姿勢,可以在俯臥位的情況,雙肘支撐軀幹,使頭向前屈或保持平直的姿勢。在保持以上姿勢的同時使頭前屈,被動地使其下頜由下向上推壓,讓患者模仿治療師發t、d的音。如果患者能夠按自己方式發目的音的話,治療師可以逐漸減少對其的輔助;促進其自我控制能力。

對於較重的患者進行正確的構音運動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有構音器官運動嚴重受限的情況,我們對這一類患者可以採取代償音的方法及各種技巧,來促進其語言的發展。

不同類型構音障礙的訓練特點:

1)聲門破裂音或喉塞發音:其產生是由於聲帶強力關閉,隨後突然放開而出現。因此,訓練時以放鬆喉部壓力為主,先改變發聲方法。然後從元音或無意義音節過渡到雙唇音。喉塞發音練習送氣輔音的無意義音節比不送氣輔音更容易發音準確。

2)顎化發音:其產生是由於舌前部或中部向硬顎拱起形成的。因此,對舌尖音影響最多,訓練首先讓患者放平舌體。為便於觀察,將舌尖伸出齒列,上下齒輕輕咬住舌尖,可以多伸出些,以便舌體能穩定平展。例如:訓練舌尖音[t]、[d)。患者將舌尖伸出齒列後,上下齒咬住舌尖,然而,發聲一開始,患者舌體便習慣性後縮。語言治療師可用外加保護層的舌鉗協助發音人將舌尖固定在齒間,發出[9],然後接開口小的元音[i ],發出[剛,隨後發出其他以[9]作聲母的音,待[刨穩定後,以[田)代替[9]後接其池元音。最後將[t]、 [d)引入。舌尖伸出齒列,不僅便於觀察,而且限制了舌體後、中部向硬顎高拱。顎化構音訓練中的舌尖伸出,不宜過早地讓舌縮回口腔,以免重新形成顎化發音習慣。當全部舌尖音、舌根音主要表現為顎化發音時,按照送氣音一不送氣音,擦音一塞擦音一塞音的順序進行,其中[t)可能是最難矯治的音素。

3)齒間化構音:患者習慣於將舌體伸出齒列、雙唇外。此類患者訓練時宜先行上下齒咬合,並放平舌體,將舌尖抵住上下齒縫,部分患者咬合異常或牙齒缺失,可觀察到舌尖位置。鞏固舌尖與牙齒間的“搭齒”關係練習,或行舌尖及舌側緣與整個齒列的接觸練習,然後將氣流從口中擠出。順序發出輔音、音節。

4)鼻塞發音:是兒童常見發音異常。訓練方法:堵住鼻孔,禁止氣流通過鼻腔,面部放鬆,用正確的發音方法,發音部位訓練,效果即非常顯著。練習可以從[門開始。

5)邊音化發音:常發生於擦音,兩頰明顯顫動時有氣流從其中通過。訓練時要以顎化構音,齒間化構音訓練方法為依據,首先改掉舌頭“懸空”的狀態,注意兩側舌緣與齒列要貼合,使氣流從口腔、舌體中線部分流出。保持舌體位置的穩定,上下齒列應在正常咬合狀態下,持續不動,切忌將口腔張開。

設計:Larissa

聲明:平臺重在分享,內容來自網絡,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僅供參考借鑑使用,版權屬於作者,如有侵權煩請聯繫刪。

脑瘫儿童的构音障碍训练
脑瘫儿童的构音障碍训练

關注我們

脑瘫儿童的构音障碍训练
脑瘫儿童的构音障碍训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