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公民繳納生育基金,究竟錯在哪?

強制公民繳納生育基金,究竟錯在哪?

▲圖/新京報網

文 | 劉遠舉

放開二孩生育之後,我國的生育率並未顯著上升。如何促成人們的生育意願成為一個社會熱議的話題。

最近,有媒體刊發了兩名專家的政策建議:

“為了減輕國家財政的壓力,建議設立具有強制性和保障性的生育基金制度,鼓勵家庭生育。可規定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並進入個人賬戶。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時,可申請取出生育基金並領取生育補貼,用於補償婦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斷勞動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損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賬戶資金則待退休時再行取出。生育基金採用現收現付制,即個人累計繳納而尚未取出的生育基金,可用於政府對其他家庭的生育補貼支付,不足部分再由國家財政補貼。這樣一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生育補貼的自我運轉,減輕財政補貼的負擔;二是能鼓勵公民早婚早育,提高生育意願。”

還有專家認為,不僅可以設立生育基金鼓勵生育,還要對丁克家庭徵收社會撫養稅。

強制公民繳納生育基金本質上是罰款

設立生育基金的言論一經發表,就引起軒然大波,輿論一片批評。當然也有極少的辯解聲音,比如有人將其視同公積金的互助資金,或者說是個人賬戶,40歲以後可提取,國家並無干涉;還可以對其進行投資,解決保值增值問題。

不過,這些理由靠譜嗎?

首先,保值問題。如果能夠在抵消掉通貨膨脹係數之後,生育基金能夠保證保值增值,能達到或超過同期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這個時候,完全不必以“不生二胎”的名義來強制收取,這樣的理財產品,市場自然會源源不斷送上門。但對生育基金制度,恐怕沒人敢如此承諾。

其次,生育基金與住房公積金也並不一樣。曾經有一段時間,只有買房才能提取住房公積金,這樣對不打算買房、沒錢買房的人來說,是不公平的。後來租房、裝修,都可以提取公積金,才消弭爭議。

一個人不買房,也會租房,而且還規定了未就業也可以提取住房公積金。相比之下,生育罰款,是普遍性的,只要在生育年齡之內,不管是否有生育意願、不管是否有生育的物資保障、不管是否有生育的生理能力,只要沒生二胎,就人人需交,而且,只有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時,才能申請取出生育基金;要麼就等到退休後。

一刀切的做法,本質上形同一種“強制性罰款”。

強制設立生育基金不符合社會倫理

最重要的是,設立生育基金不能只算經濟賬,也要算算倫理賬。

人無信不立,國家亦然。國家信用體現在哪裡?體現在法律、憲法。憲法規定了公民的權利,國家要求公民盡義務,必須有合適的、足夠的理由。所以,設立生育基金不是個人賬戶的問題,也不是互助基金的問題,而是國家在沒有足夠理由的情況下,不能對公民的財產進行強制介入,否則,這就是一種“不生育罰款”、“不生二胎罰款”。

強制公民繳納生育基金,究竟錯在哪?

▲圖/視覺中國

從這個角度看,社保、醫保和生育基金大不一樣。在現代政治倫理中,一個人不為將來儲蓄(繳納保險),社會也不能拋棄他,而結果就是,他會侵佔他人勞動,所以,國家就強制要求幾乎人人必須參加社保與醫保。

相比之下,生育基金,則是一種直接罰款,因為他規定了硬性的時間門檻,不那麼做,一定就不會得到收益。

這是一種簡單粗暴的行政邏輯。

二孩生育放開之後,我國的生育政策逐漸鬆綁。在這種越來越寬容的語境下,生不生二孩,不能成為任何強制罰款的理由。如果按這兩名專家所說的,設立生育基金制度,還是把人當工具,沒有對人的尊重,沒有把生育當成一種人類的自主權利。

人的幸福、尊嚴,應該是國家發展的目的,而為了某方面的利益訴求,就丟掉基本的政治倫理,犧牲人的尊嚴。

仁慈、溫和與說服勝過強迫

《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北風與太陽兩方為誰的能量大相互爭論不休。他們決定,誰能使得行人脫下衣服,誰就勝利了。北風一開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緊緊裹住自己的衣服,風見此,颳得更猛。行人冷得發抖,便添加更多衣服。風颳疲倦了,便讓位給太陽。太陽最初把溫和的陽光灑向行人,行人脫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陽接著把強烈陽光射向大地,行人們開始汗流浹背,漸漸地忍受不了,脫光了衣服,跳到了旁邊的河裡去洗澡。

這則故事說明,勸說往往比強迫更為有效。曉之以理勝於命之以令,仁慈、溫和與說服勝過強迫。用溫和的方式更容易達到目的。

那麼,何為溫和、仁慈與說服呢?

強制公民繳納生育基金,究竟錯在哪?

根據教育部的公報數據,2016年,義務教育階段招生人數同比增加100萬人,但學校卻減少1.3萬所。再往前溯,從2001年到2016年的16年間,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數量一路下降,從55.79萬所減少到22.97萬所,減少了六成。

當然,這與農村撤點並校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便在上學難的一線大城市,學校數量同樣也在下降。在某些城市,孩子要入學,家長必須在同一個區工作,否則就會影響到入學資格。但與此同時,學校數量卻在下降。

這是體現中國人生育意願下降的一個面相。為什麼下降?每個人心裡都清楚:幼兒園緊缺,入園難;房價高,買房難;醫療資源分佈不均,兒童住院難……凡此種種,雖然二孩生育已經放開,但很多家長還是“不敢生”、“不願生”。

有人說的很好,如果養孩子不難,有中國人也像西方福利國家中那樣,把生孩子之後得到的國家福利當作收入來源,那麼,自然有一部分人的生育意願會提上來。

顯然,尊重人,對父母有同情之心,對孩子有愛護之意,在產假、孩子入園、家庭賦稅減免、財政鼓勵上下功夫,讓中國的父母與孩子都更加輕鬆,才是最好的刺激生育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