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致富帶頭人踏上返鄉創業路,帶領鄉親脫貧致富

青年致富带头人踏上返乡创业路,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在饒平縣建饒鎮,常能見到一個奔波於廣深、潮府、茶企、山間的小夥,他曾任職於世界五百強企業,紮根廣深,高薪無憂,卻時刻魂牽夢縈家鄉發展,毅然歸鄉創業。他,就是身體力行助力精準脫貧的饒中村農民,現年42歲的曾大慶,當地“領頭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饒平縣枕頭崬高山茶種植有限公司CEO。

“打滿雞血”,返鄉創業

曾大慶所在的饒中村位於建饒鎮政府所在地正南方向約4公里處,下轄3個自然村,全村有2000餘人,共349戶,是建饒鎮人口最多的村,也是饒平縣35個省新時期精準扶貧相對貧困村之一,村民經濟情況不容樂觀。當曾大慶知道饒中村被列入精準幫扶村後,不顧朋友勸阻,毅然帶上家人,踏上歸鄉創業路,決心以實際行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細緻調研,喜憂參半

青年致富带头人踏上返乡创业路,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回家後,他一刻也沒停歇,瞭解村內資源優勢、拜訪村內尊者、請教農業技術人員、到鎮政府諮詢幫扶政策……經過認真細緻調研,汲取各方意見,彙總整理資料後,他認為家鄉要脫貧,利用好豐厚的茶業資源優勢是關鍵,饒中村海拔較高,常年降水充足,氣候相對溫暖,晝夜溫差較大,終年雲霧繚繞,土壤富含有機物和多種微量元素,非常有利於茶樹的發育和茶多酚及芳香物質的形成,利用這一獨特優勢,發展茶葉產業是科學可行的。但他也發現,雖然村裡茶葉種植由來已久,但卻存在“十二低”現象,即,管理水平低、農戶熱情低、投入低、茶葉產量低、製作工藝低、茶葉品質低、市場認可度低、售價低、品牌低、抱團意識低、安全生產意識低、產業化和規模化程度低。

修繕上山路,安全有溫度

饒中村的枕頭崬至石壁巖一帶海拔高820米,由65戶茶農種植有茶葉一千多畝,為當地茶葉主產區,可上山的路,又陡又險,遙遠而崎嶇難行,導致茶葉採摘後不能及時運下山進行晾曬製作,還不時有茶農在路上摔傷,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曾大慶在這一帶也有茶園,所以他深知,不拿下這個“攔路虎”,發展就始終停滯不前。為解決道路問題,曾大慶左思右想,夜不能寐,最終想到了一個時髦而易於接受的辦法——眾籌修路。曾大慶將該想法與村內長者進行交流探討,大家考慮到村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較低,如果平攤費用,村民可能難以承受,於是,曾大慶主動表態,由村民們量力而行,自願捐資,不足部分,再由他自己出資補足。最終,65戶村民籌得資金8700元,再由曾大慶先後投入資金6萬元。在曾大慶的積極帶動下,在村民們的支持配合下,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把原先雜草叢生、狹小崎嶇的2.8公里上山路拓寬至3米,可供貨車通行,有效化解了自古以來上山“行路難”的問題。如今,這一塊山地的茶園已經增至2400多畝,村民上山下山騎行交通工具,茶商還可上山收購茶青,方便快捷之餘,不時讚賞曾大慶的積極壯舉。

改良茶品種,提升茶品質

青年致富带头人踏上返乡创业路,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曾大慶發現,建饒茶葉種植面積雖然在不斷擴大,但總體上茶葉品種差、種植規模小而零散的問題很突出,普通農民脫貧難度大,他便到福建、梅州市和鳳凰鎮等單叢茶主產區調研學習,組織種茶大戶到宋凰生態茶業有限公司參觀培訓,瞭解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茶企的經營運作方式,並與宋凰生態茶業有限公司達成茶葉購銷初步合作意向。曾大慶還引進了宋種、玉蘭香、鴨屎香等各種較為名貴的茶葉品種,同時帶頭做好茶園發展規劃,長遠謀劃茶葉產業發展,使建饒當地也能產出高檔次茶葉。

成立茶協會,抱團增效益

青年致富带头人踏上返乡创业路,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饒中村的農戶向來各自為營,獨立開展茶葉生產加工和銷售,彼此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扎堆問題突出,由此引發農戶為了爭奪客源而大打出手的情況時有發生,村內關係各種微妙。為化解這一矛盾,團結鄉里,曾大慶與村內的種茶大戶一起到民政局申請成立了饒平縣建饒鎮饒中村茶葉協會,並在組織部門的指導下成立了黨支部,希望通過黨建帶動、骨幹引領、平臺搭建、茶戶抱團、培育管理、深度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實現增產、提質、增效的目標。實踐證明,曾大慶推進饒中村茶葉協會成立的選擇是正確的,協會通過多種方式搭建合作共贏平臺,聯合鎮黨委、政府邀請上級農科專家到村指導,經常組織茶農到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的大型茶企進行參觀學習交流,研究探討種茶製茶難題,通過深入溝通交流,相互學習借鑑,攻堅各項技術難關,有效整合茶葉專家、行業協會、行業龍頭、專業合作社和種茶、製茶、售茶專業能手等資源,化解茶葉種植管理、生產加工和包裝銷售等各種專業難題,農戶種茶製茶水平顯著提高,參與培植無公害高山茶葉品牌的幹勁日漸高漲,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進一步提升,銷售模式由以前的售賣茶青向銷售成品茶良性轉變,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茶葉的產量和銷售價格也不斷攀升。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饒中村單是春茶產量就達到180噸,同比增長21%,平均售價增長28%,僅此一項,就為饒中村帶來近300萬元的增收,人均增收達1300多元。

推選領頭雁,全村齊舉薦

在農村“領頭雁”先進典型推薦活動中,駐村扶貧工作隊及村民紛紛鼓勵和推薦曾大慶報名參加學習,經民主協商後達成一致意見,將曾大慶作為唯一人選進行推報。曾大慶不負眾望,以突出的業績、前沿的思維、實幹的作風和有為的帶富本領博得團市委和市扶貧辦的肯定,先後參加了由潮州、中山、肇慶三市團委聯合舉辦的2016年培育“領頭雁”農村青年人才助力精準脫貧主題研修班(第一期和第二期)和由團省委舉辦的“領頭雁”2016年廣東省青年電商人才培訓班。每一次高層次的培訓學習,都激勵著曾大慶“在傳承傳統中開拓創新,在創業發展中助力扶貧攻堅”,每一次學滿歸來,他都會同茶葉協會會員們分享交流,共同探尋如何駛入脫貧致富奔康“快車道”。

青年致富带头人踏上返乡创业路,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關於曾大慶同志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事蹟還有很多,如爭取到40萬元完成饒中村下城自然村0.8公里村道的硬底化建設、參加“潮州市領導與青年企業家對話交流會”建言獻策,等等。他秉承著創業拼搏的“紅頭船”精神和追求精緻的“一根牛繩”精神,興辦企業、創業創新、凝聚村民、搭橋修路、創富帶富,破解發展瓶頸,增進鄉風文明,發展家鄉建設,還主動邀請貧困戶到自己的公司工作,帶動貧困戶精準脫貧。

青年致富带头人踏上返乡创业路,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