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楊城郭」綻放新「異彩」!

“绿杨城郭”绽放新“异彩”!

“北郭清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西望雷塘何處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煙芳草舊迷樓。”

——王士禎《浣溪沙·紅橋》

清代詩人王士禎在詞描述了這樣一種場景:揚州岸畔,碧波深處,柳枝柔美,柳香浮漾。

自此,“綠楊城郭”便成了揚州的代名詞。

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的揚州,在投身長江經濟帶建設、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今天,綻放出怎樣的“異彩”?新華經濟分析師帶您來看——

“绿杨城郭”绽放新“异彩”!

▼▼▼詳細文章看這裡哦

“绿杨城郭”绽放新“异彩”!

揚州,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的“綠楊城郭”,在投身長江經濟帶建設、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今天,綻放出怎樣的“異彩”?“大江奔流”採訪團昨天順江抵達揚州,本報特派三路記者,頂著驕陽採訪每條專線的每個點,為您解讀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新姿”。

請看記者李睿哲採自第一條專線的報道 ——

創新為先 綠色為底

在擁有瘦西湖美景的揚州境內,竟“藏”著德國大眾集團在全球第二個、國內首個標杆式整車工廠——上汽大眾儀徵分公司。在這裡,一臺出廠大眾汽車近1000個零部件中,有700個是依託機械臂組裝的;在這裡,每小時可生產汽車60輛。

“绿杨城郭”绽放新“异彩”!

視覺中國網供圖

這個標杆工廠,廠區佔地面積1918畝,項目總投資100.06億元,擁有建設產能為30萬輛A級轎車的生產基地,集衝壓、車身、油漆、總裝四大車間於一體,集約化利用是其重要亮點。

“我們不斷調整土地規劃佈局,盡最大努力集約空間要素。在將企業生產所必要的上下游配套充分集納進有限土地時,將規整出來的空地用於新一輪高端配套的招引,進一步激活整片區域的高質量發展活力。”儀徵市汽車工業園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新城鎮黨委書記楊廣才告訴記者,上汽大眾儀徵分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僅它自身的生產工藝在集約發展的模式下不斷提升,也帶動上下游160餘家揚州本土中小企業聚集。

“像這樣在數控機床等核心領域完全掌握核心知識產權,依靠自己的研發中心一點一滴磨工藝的企業太少了。”新華社參編部記者劉宗榮在揚力生產車間的流水線旁如是感慨。

在一個直徑約10米的齒輪前,揚力集團副總裁張軍告訴記者,不要小瞧這樣一個外表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金屬部件,把它精細化生產出來是門手藝,將它擰在大型機床上,讓它和其他齒輪間卡槽的間距完美妥當,更是一門學問。“這裡的學問,往往決定一家制造業企業的品牌高度。”

正因揚力集團在從傳統制造業邁向高端機械生產中恪守的堅韌意志,使這家立足在文化名城揚州的傳統制造業大戶“一躍”獲評“國家數控金屬板材加工設備產業基地骨幹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新舊動能加速轉換,不僅需要存量經濟體向高端、優質邁進,更需要新經濟的落地生根。

智谷科技綜合體,是揚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科技孵化器,同時也是當地培育未來經濟增長點的新引擎。智谷以“產業特色化、項目國際化、服務專業化、運作市場化”為發展方向,重點打造以電子商務和文化創意產業為特色的智慧園區。

“要發展這樣一個園區,人才是否充裕?”不少隨團記者將關注的焦點拋向支撐園區建設的核心單元——人才。

“绿杨城郭”绽放新“异彩”!

視覺中國網供圖

“人才,確實是智谷存立的基礎。人才資源是江蘇的一大優勢,因此我們很早便定下紮根智谷,發展企業互聯網經濟的思路。”江蘇瑞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周杰坦言。這家成立7年的民營企業之所以來智谷發展,不僅源於相對周邊擁有更具競爭力的運營成本,更重要的是,“寧鎮揚一體化”建設為以南京為核心的“0.5—1小時生活圈”提供更加完善的軟硬配套,吸引眾多高校畢業生前來發展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好。

依託環境做強、政策扶持以及各項軟硬配套的完善,智谷的潛力正在釋放——去年,智谷科技綜合體先後被評為國家級眾創空間、省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示範基地和江蘇省小微企業雙創示範基地。

在揚州著力推動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植入綠色基因是不可小覷的環節,而永豐餘造紙就是推動綠色發展的眾多力量之一。

“公司以廢紙、秸稈等作為造紙原料,生產的產品有牛皮紙、餐巾紙、一次性紙餐盤等。”永豐餘藍色自然資源(揚州)有限公司董事黃進成說,“我們用循環經濟手段,代替傳統造紙企業的生產方式。”在永豐餘的生產線上,收購的秸稈被成批送進工廠,造紙用的秸稈碎末被壓實後充當鍋爐燃料,造出來的成品紙成箱銷往世界各地,而秸稈裁切後水洗出來的輕渣也被製成菌包,用於蘑菇培養……一條有別於傳統造紙流程的工序赫然呈現眼前。

請看記者付奇採自第二條專線的報道 ——

水韻悠長 主客共享

每天吃過早飯,家住揚州市杉灣花園四期的談家松大爺,都會步行15分鐘來到三灣公園散步。10日上午8點多,記者來到公園時,談大爺正在跟“老夥伴”們聽曲兒聊天。儘管天氣炎熱,在公園裡,散步的市民遊客依舊隨處可見。

手捧半畝方塘,鼻聞翰墨丹香。公園裡,一間造型別致的“城市書房”,吸引採訪團記者們的興趣。儘管是工作日,這個精緻的二層書吧裡,還是坐滿讀書學習的市民。揚州市圖書館副館長袁暉說,這個與景區同步建設的城市書房24小時開放,在景區內開闢市民閱讀的新空間。這樣的城市書房,揚州已有26家,年底將達30家。

“绿杨城郭”绽放新“异彩”!

視覺中國網供圖

“我們要打造‘百姓的家園、市民的公園、遊客的樂園’。”揚州運河三灣建設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石群介紹說,三灣公園位於古運河三灣段,是首個坐落城市中心的公園。“過去這邊一片荒蕪,周邊小區房價每平方米要兩三千塊,現在要1萬多。”王石群說,曾經這裡水質惡化、垃圾成堆,通過3年的打造,堵住了汙染的源頭,改變了往昔面貌,成為揚州城市南部的新名片。

“園在城中、城在園中”,距離三灣公園10公里以外的宋夾城,被譽為“揚州的城市客廳”。公園位於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核心地帶。“公園免費開放,收費的場館則都可以刷當地醫保卡。”宋夾城風景區管理處主任田躍萍說,這裡已成為揚州人的“健身後花園”,不僅擁有籃球場、網球場、籠式足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等室內外場館,還有保齡球館、擊劍館、高爾夫練習場等特色場館,高峰時每天入園鍛鍊者超2萬人次。

去年12月起《揚州市公園條例》實施,這是江蘇首部針對開放式公園的立法。如今,城市綠化率達46%的揚州,分佈有344個免費公園,再現“青山隱隱水迢迢”的意境。

因水而興的揚州,也因水而變。早在2011年,揚州就提出“治城先治水”。通過持續5年“不淹不澇”和“清水活水”聯動整治,累計投資31億元,實現主城區道路漬澇全消除和市區骨幹河道活水全覆蓋。

有水,自然要有橋。一座萬福大橋,成為揚州做足生態民生“水文章”的另一縮影。

“绿杨城郭”绽放新“异彩”!

萬福大橋是揚州首座雙層橋,上層為機動車道,下層供非機動車和行人通行,也是世界首座懸索+塔樓景觀橋,以城門、閣樓及鼎的原型為基調,遠遠望去,東西塔樓底座好似“凱旋門”。登上萬福大橋塔樓7層觀景臺,江淮生態廊道以及“七河八島”的全貌盡收眼底,就如揚州這座城市的“眼睛”,因而被稱為“江淮心,揚州眼”。

作為揚州建城2500週年獻禮工程的萬福大橋,坐落在揚州科技新城核心區。觀景臺上,新城黨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吳俊遙指河面向記者感慨,曾經周邊是存在了40多年的城市廢品回收市場,垃圾遍佈。經過整改再造,如今一個個垃圾場蝶變一座座公園,體現出揚州打造江淮生態大走廊的決心。

在萬福大橋下不遠處,坐落於生態科技新城太平河畔,將建成全球頂尖的賽艇基地。

做足水文章,終究是為了富民。

沿湖村,地處邵伯湖西岸,是揚州市唯一純漁民居住的漁業專業行政村,也曾是一個“窮村”。

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如何唱響新時代“漁光曲”?

馬明兵,80後,家裡世世代代都是漁民。2016年元旦,他一邊打魚,一邊用自己家的房子幹起“漁家樂”,當年就賺到16萬元。在當地的宣傳下,“沿湖小馬哥”成了網紅,慕名來吃飯的客人絡繹不絕。記者來到沿湖村時,小馬哥的民宿正在熱火朝天地裝修著。

揚州市方巷鎮副鎮長崔卉告訴記者,2014年,鎮政府為沿湖村制訂揚州首個村級整體旅遊規劃,如今,沿湖村有漁家樂15家,民宿6家,去年實現旅遊收入2000餘萬元。全村387個常住戶,有300多戶上了岸。村民走出一條從捕魚賣魚到“賣旅遊”的轉型富民路。

請看記者吳瓊採自第三條專線的報道 ——

大運河畔 文脈綿延

一條京杭大運河,串起古城揚州悠悠千載文脈。揚州城北,黃金壩橋下,一條不寬的河流靜靜流淌,匯入東側古運河。河南岸有一座碑亭,中立一塊大石碑,上寫“古邗溝”三個大字,這是我國早期運河中第一條有確切開鑿年代的運河。

“绿杨城郭”绽放新“异彩”!

視覺中國網供圖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教授,曾將古邗溝稱為“中國大運河生長的原點”。在大運河體系中,揚州佔據獨特地位,被稱為“中國運河第一城”,是大運河成功申遺的牽頭城市,也是擁有大運河遺產點最多的城市,更是長江經濟帶與大運河文化帶交匯點。

“水環境整治一直是大運河保護的重點。”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副秘書長徐洪喜告訴記者,運河文化和長江文化一脈相承,長江提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WCCO一直致力對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過京杭大運河把水向北方地區輸送,擴大長江的流域範圍,提升長江的生態功能,也提高長江水系的連通性,對於長江和京杭大運河這兩條黃金水道,水質都一定要保護好。”

大運河畔,文脈綿延。“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說的就是從唐朝起就貫穿揚州城的東關街。2009年,這裡修復完成,揚州傳統的漆器、修腳文化、皮包水茶樓都在這裡得以復現。

東關街盡頭連接大運河遺產點個園,個園對面,便是“揚州486非遺集聚區”,在佔地近220畝的空間內,集中展示揚州價值較高、富有藝術魅力,也頗具影響力的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什麼叫“486”?揚州工藝美術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陳付權介紹,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邗溝、築邗城,奠定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揚州的根基。

在這裡,集聚近300個世界級、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非遺展示項目,包括雕版印刷、古琴藝術、揚州剪紙三個世界級非遺項目,揚州漆器鬁漆技藝、揚州玉雕等19項國家非遺項目。

“绿杨城郭”绽放新“异彩”!

視覺中國網供圖

“和田玉,揚州工”。漫步園區,中國玉器博物館、揚州工藝美術館、非遺活態展示區、大師工作室、私人定製區、旅遊購物區、非遺文化傳習基地等形式多樣的功能性區域,實現非遺產業與文化旅遊產業高度融合發展,也使得園區成為揚州獨具特色、其他城市不可複製和在全國有影響力的人文旅遊目的地。

揚州工藝美術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嵐峰介紹,今年上半年,揚州工美加強產品創新開發,漆器廠研發藍霽釉白龍紋漆器梅瓶、點螺手錶、漆藝手機殼和文房用品等;玉器廠推出採用多種材料,結合香道、茶道及特定熱點題材的系列文創產品,獲得市場廣泛好評。

“聽嬌兒連聲呼喚,父帥名,桂英我肝腸寸斷……”在揚州,藝韻悠長的還有百轉千回的揚劇。10日下午,剛從省外演出回來的年輕演員們,給記者們現場演繹《百歲掛帥》片段。出生於1995年的主演汪媛,13歲學藝,每天早上5點半到晚上9點,是雷打不動的學習時間。“雖然辛苦,但越練越沉浸其中,我的目標是像師傅一樣,獲得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

國家一級演員、揚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李政成告訴記者,2007年,揚劇研究所和揚州文化藝術學校合作開辦免費入學的揚劇學員班,邀請各劇種知名演員授課,培養了30多名優秀青年演員。

在揚州,揚劇的受歡迎程度令人意外。李政成告訴記者,研究所創辦的“週週看揚劇”活動堅持13年,每年演出48場左右,25-30元/張的親民票價,讓可容納800人的劇場場場爆滿。

“绿杨城郭”绽放新“异彩”!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歡迎加入我們的“369夥伴群”,

投資、理財、點題、發問……

qq群號209575056

歡迎轉發 轉發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