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节庆—七夕节

民俗节庆—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爱情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民俗节庆—七夕节

乞巧姑娘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个叫乞巧的长得奇丑无比的姑娘,她经常唱道:“天皇皇,地皇皇,长大当娘娘。”谁听了谁笑话。一年七月七日夜晚,一位仙女来到她面前对她说:“你是上天的插花星,该当娘娘,明年是你出嫁之日,我特意来给你梳妆打扮。”仙女往她身上施展了法术,丑姑娘变成了一个美女。七仙女又教给她各种活儿,这样一来姑娘又变得心灵手巧,什么都会。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朝廷里,第二年的七月七,皇帝就把乞巧姑娘迎进京城,封为正宫娘娘。此后,每年七月七,天下的姑娘都希望七仙女赐给她们美貌和智慧,就成了后来的乞巧节。

民俗节庆—七夕节

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

牛郎是一个孤儿,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取织女的衣服,后来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庭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织女回天庭受审。王母娘娘为了拆散这对夫妻,在天空划出了一条银河。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民俗节庆—七夕节

莆仙习俗

在七夕佳节,我国各地的民间习俗不一。在我们莆田,按传统要吃 “炒糖豆”,材料是白糖、黄豆、生花生和麦芽糖,意喻是“吃炒豆,活老老”,莆田人用炒豆祭神祈求平安长寿。据老人家传说,在这天夜里,搬个小板凳在葡萄架下纳凉,还能听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

民俗节庆—七夕节

如今,这个传统佳节被喻为“东方情人节”,我们不妨在这天夜里,静候在葡萄架下,也许真能听见牛郎织女重逢后的窃窃私语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