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正確的晶片互連方式?

謝龍


我是隻問道芯,第二懂芯片行業的90後,累計投稿收入5000+,很榮幸和你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我認為這個問題需要分解成兩個方面,一個是在芯片製造層面芯片內部互聯,另一個是在封裝層面芯片間的互聯。


一、芯片製造層面互聯方式選擇

在集成電路早期,使用鋁線作為連接線。但是隨著晶體管逐漸變小,鋁的電阻率較高的問題開始暴露。在鋁導線上損耗太多,因此人們需要尋找電阻率更低的材料來作為導電材料。到了1997年,IBM提出使用銅作為連接線的方案。因為銅的電阻率更低,電流在上面流動損耗更小。

但是到了現在,工藝進入到10nm,銅線的問題又開始暴露出來。在現在的電路中,就在15層的佈線層中,銅線繞的距離可以達到上萬米。隨著晶體管尺寸變小,這些導線也需要變得更細。有的佈線層過於纖細,電流會對其造成衝擊。銅在更小尺寸上,更容易遇到電遷移的問題。所謂電遷移是指當電流流過時,容易將金屬原子都擠到旁邊去,這樣就容易造成導線斷路的情況。這是銅材料的問題。

就在去年底,因特爾宣佈其在10納米工藝中,引入鈷材料作為引線材料。在芯片的底層比較纖細的線路可以用鈷材料來替代銅材料。雖然鈷的電阻率高於銅,但是鈷更不容易發生電遷移。因此這就是當前芯片內部互聯的方式。


二、芯片間的互聯

人們對於芯片封裝要求更低成本、更快上市時間、更低損耗,造成封裝形式多種多樣。隨著封裝形式的豐富多彩,就帶來如何選擇的問題。


在芯片互聯領域,這也是一項複雜的工作。目前可以選擇的互聯方式有:有機、硅、玻璃中介層(interposer),以及從多層佈線去連接不同芯片的橋接(bridge),同時還有各種各樣的扇出(fan-out)方法,可達到與中介層和bridge同樣的高性能與低功耗。


首先介紹第一種互聯有機中介層互聯。三星、京瓷通過使用標準環氧樹脂薄膜製造工藝的有機中介層。這裡的關鍵是熱膨脹係數是否相互匹配。


第二種硅中介層。這是最傳統的一種方式。有人說有機中介層可以取代硅中介層。但是要考慮成本就是了。


還有玻璃中介層。因為玻璃的熱膨脹係數和硅匹配,因此在高頻應用時使用玻璃中介層。

關於橋接,這是一種低成本的連接方式。因特爾擁有嵌入式多芯片互聯橋(EMIB)技術。

關於Fan-out,也有很多種技術選擇:chip first、chip last、die up、die down。也有倒裝芯片(flip-chip)、系統級封裝(system-in-package)和襯底上的扇出(fan-out on substrate)。


芯片間的互聯問題已經成為封裝的核心問題,但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答案,未來仍然需要進一步確定。


綜合來看,芯片內的互聯在材料上的選擇是個問題,而在芯片間的互聯,在互聯方式上的選擇種類繁多,未來仍然需要探索。

如果你對於互聯方式有補充或是評論,歡迎留言回覆。

我是隻問道芯,第二懂芯片行業的90後,稿費累計5000+,期待你的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