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中共遼寧省委辦公廳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市委、市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中)直各單位,各人民團體:

《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遼寧省委辦公廳

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為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切實把旅遊業打造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推進旅遊強省建設,培育振興發展新動能,結合遼寧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持之以恆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加快推進“一帶五基地”建設,深入實施“五大區域發展戰略”,以打造“世界知名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為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深化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發展全域旅遊為抓手,培育壯大旅遊市場主體,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促進旅遊投資與消費,激發旅遊經濟發展活力。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推動相結合。統籌推動旅遊業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破除旅遊業發展瓶頸,推動旅遊資源進一步向市場開放,優化旅遊發展環境,提高旅遊公共服務質量;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旅遊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加大招商引資引智力度,引導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以及各類社會資本到遼寧投資旅遊業,加大市場主體培育力度,不斷增強旅遊產業綜合競爭力。

———堅持資源稟賦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充分挖掘自然生態、人文歷史資源優勢,開發獨具特色的旅遊產品,堅持“以人為本”,完善景區景點與遊客互動和體驗功能,全面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培育旅遊新興業態,補齊旅遊業供給短板,優化旅遊產品結構,實現由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旅遊轉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

———堅持全域旅遊與全民旅遊相結合。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推動實現全產業強化引領、全領域融匯要素、全交通無縫對接、全部門聚力旅遊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旅遊發展中來,把旅遊業打造成增加就業和脫貧致富的民生事業,合理制定景區門票價格,增加更多公益性參觀和遊憩場所,讓廣大人民群眾分享旅遊業發展成果。

———堅持硬件提升與軟件完善相結合。加強旅遊道路、遊客中心、集散中心、智慧旅遊、景區停車場、旅遊廁所等旅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與配套,全面提升硬件功能和品質;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構建市場化運營機制,健全標準體系,規範服務行為,整治市場環境,構建誠信體系,加強綜合治理,引導文明旅遊,改善旅遊消費軟環境。

———堅持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相結合。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原則,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開展旅遊資源普查,科學編制旅遊業發展規劃,統籌整合全域資源,優化旅遊產業空間佈局和業態選擇;把握旅遊資源開發節奏,注重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避免同質化項目建設,提升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效率。

(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省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2.5%以上,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達到30家,國家5A級景區等知名旅遊品牌達到8家,全省建設10個旅遊主體功能區,將旅遊業打造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初步建成世界知名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

二、堅持規劃引領,完善旅遊業發展佈局

(一)突出旅遊規劃引領發展。各地區要不斷完善旅遊業發展規劃體系,突出區域特色化主題定位和差異化業態選擇。堅持用規劃引導旅遊資源科學利用,引領旅遊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快編制旅遊業發展專項規劃,與土地利用、城鄉建設、海洋功能區劃等相關規劃做好銜接,統籌安排旅遊目的地建設目標、旅遊業發展空間和配套要素,促進旅遊業健康有序發展,提升城鄉發展品質。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及其他有條件的地區要將旅遊業培養成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

(二)優化旅遊產業空間佈局。依託優質生態資源和特色文化資源,堅持以點串線、以線帶面,不斷優化“一圈兩帶一區”的全省旅遊產業空間佈局。瀋陽都市旅遊圈要充分發揮瀋陽市作為中心城市的區位和交通優勢,打造大東北遊客集散中心,依託瀋陽經濟區城市群打造北方最佳快旅慢遊大都市旅遊目的地;沿海旅遊帶要發揮大連市對外開放的龍頭作用,打造入境旅遊橋頭堡,加快郵輪母港建設,帶動沿海六市協同發展,依託海洋、海島優質資源打造中國北方濱海度假勝地,依託濱海大道及其輻射的生態和文化資源優勢,打造世界級自駕遊精品線路;遼瀋文化旅遊帶要依託一宮三陵、九門口水上長城、五女山高句麗山城等世界文化遺產資源優勢,打造世界著名文化旅遊目的地;東部生態旅遊區要依託東部森林山地、生態溼地、河流湖泊等打造中國夏季避暑養生度假勝地。全省依託“冰雪+溫泉”以及東北民俗文化資源優勢,持續打造“戲冰雪,泡溫泉,到遼寧過大年”特色品牌,打造中國冬季休閒度假新高地,補齊冬季旅遊產品短板,全面建設四季宜遊獨具遼寧特色的旅遊目的地。

(三)建立旅遊主體功能區。圍繞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在全省開發一批具備區域旅遊特色、各類要素配套齊全的旅遊主體功能區,增強各類旅遊產業要素聚集度。旅遊主體功能區要明確發展特色主題,打造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旅遊核心吸引物,完善配套吃住行遊購娛等各類旅遊要素,形成服務要素與產業要素相匹配的支撐體系,創建旅遊知名品牌,持續強化宣傳營銷,不斷提升市場影響力,實現“留住遊客”和擴大復遊率,拉長旅遊產業鏈,提升旅遊產業價值鏈,增強旅遊產業核心競爭力。

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旅遊業發展新動能

(一)推動旅遊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強旅遊業與農業深度融合,促進鄉村旅遊提質升級,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快發展現代休閒觀光農業,推動傳統農家樂、漁家樂提高服務標準,完善遊玩、購物、住宿等休閒度假功能,實現傳統鄉村旅遊向民宿經濟轉型升級,大力推動有旅遊資源的貧困地區發展旅遊業,完善“景區帶村、能人帶戶”旅遊扶貧模式,實現旅遊產業帶動脫貧致富。推動工業與旅遊業深度融合,大力培育郵輪遊艇、汽車房車、戶外裝備、環保廁所、旅遊新型環保建築材料等旅遊製造業,鼓勵推動汽車、家電、食品飲品等與生活關聯度高的工業企業開發工業旅遊,提升遼寧工業企業的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推動旅遊業與新型城鎮化深度融合,通過旅遊特色小鎮建設,打造一批旅遊城市綜合體、特色旅遊名鎮和旅遊名城,培育旅遊優勢產業發展,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深入推動旅遊業與文化融合,挖掘獨具特色的遼寧文化內涵,講好遼寧故事,為旅遊產品鑄魂,充分發揮旅遊的平臺作用,傳承和弘揚遼寧文化,樹立文化自信。繼續推動旅遊業與體育、教育、交通、商貿等第三產業深度融合,培育體育旅遊、研學旅遊、自駕旅遊、會展旅遊、購物旅遊等旅遊新業態,拓展旅遊產業發展空間,提升相關產業綜合競爭力。

(二)不斷優化旅遊產品結構。通過景觀再設計、內涵再創新、功能再完善、服務再提升,全面改造提升生態觀光、鄉村旅遊、工業旅遊、溫泉旅遊、紅色旅遊等傳統業態,全面提升旅遊產品和服務品質。創意開發研學旅遊、森林養生、主題公園、郵輪遊艇、體育休閒、低空飛行、精品民宿、自駕露營等新興業態,豐富旅遊產品供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品質運營一批文化體驗型景區和街區、特色主題度假區、大型主題公園、旅遊特色風情小鎮等大型休閒度假旅遊綜合體,打造遼寧旅遊產品供給新標杆。著力開發一批專業滑冰滑雪、大眾溜冰嬉雪、冰雕雪雕觀賞、健康養生溫泉、冬捕狩獵冰釣、民族民俗體驗等冬季旅遊產品,補齊冬季旅遊供給短板,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休閒度假旅遊產品供給體系。

(三)打造全域旅遊目的地品牌。持續培育遼寧四季旅遊主題形象,提升遼寧旅遊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持續培育五條精品線路、十大精品景區、十佳避暑勝地等特色旅遊品牌。支持打造“傳奇盛京、福運瀋陽”“浪漫之都,時尚大連”“中國玉都、養心名城———鞍山”“滿族故里、啟運之地———撫順”“山海福地,錦繡之州———錦州”等城市旅遊目的地品牌。打造鴨綠江精品旅遊帶、東戴河海灣旅遊度假帶、遼西古文化旅遊帶、遼河口紅海灘溼地休閒度假區、大醫巫閭山觀光度假區等區域旅遊品牌。擴大避暑旅遊、冰雪溫泉、海洋旅遊、自駕旅遊、鄉村旅遊、工業旅遊、紅色旅遊、購物旅遊等主題品牌的市場認可度,加快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等知名旅遊品牌,提升旅遊目的地號召力。

(四)大力發展購物旅遊。優化傳統特色旅遊商品開發創意,重點提升鞍山岫玉、阜新瑪瑙、撫順琥珀、本溪松花硯、遼陽皮草、遼參、鹿茸、野山參等旅遊商品知名度。支持農特產品向旅遊商品轉化,推廣鄉村旅遊後備廂工程,鼓勵景區等旅遊企業銷售農特產品。支持文創企業與旅遊企業合作,開發具有遼寧地域文化特色旅遊伴手禮,提升旅遊商品文化內涵和附加值。鼓勵大型企業或產業聯盟通過連鎖加盟等方式,統籌整合景區、度假區、集散中心等各類旅遊商品銷售網點渠道資源,帶動各類旅遊商品設計、生產與銷售無縫銜接,形成線上線下同步銷售,依法推動遼寧購物旅遊快速發展。

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激發旅遊業發展內生動力

(一)繼續推進國有景區改革。以市場為主導,繼續深化國有景區改革創新,經營性國有景區要落實好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的資產核定和人員安置規定,構建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提高市場化運營水平,提升國有景區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引進有競爭力大型旅遊集團等各類市場主體,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對國有景區或企業改革重組、收購兼併等方式,加強優質旅遊資源整合,促進旅遊投資主體多元化,積極打造國有旅遊企業混合所有制經營模式,實現規模化、品牌化、集團化經營,培育旅遊領軍企業,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

(三)大力實施旅遊業創新驅動。突出旅遊企業創新驅動主體地位,激發各類企業在旅遊裝備、設備、新型建築材料及服務領域的技術創新與應用的主動性,推動傳統旅遊景區應用虛擬現實等高新技術,創新遊覽模式和旅遊體驗。推動旅遊商業模式創新,針對自駕車房車露營地、旅遊購物、遊艇帆船等旅遊新業態,鼓勵大型旅遊集團統一佈局或採取加盟連鎖等模式統籌運營,共享市場信息和品牌,提升市場經營能力。推動旅遊資源開發模式創新,鼓勵通過依法授予經營權引導社會資本,對一定區域內旅遊資源進行商業經營和公共服務配套綜合開發,以及對傳統國有景區進行改造升級,全方位提升遼寧旅遊業創新能力。

五、完善基礎設施,健全旅遊目的地服務體系

(一)完善旅遊交通服務體系。改善公路通達條件,提高旅遊景區可進入性。推進幹線公路與3A級以上景區連接。強化旅遊客運、城市公交對旅遊景區、景點的服務保障。推進城市綠道、騎行專線、登山步道、慢行系統、交通驛站等旅遊休閒設施建設。推廣具有通達、遊憩、體驗、運動、健身、文化、教育等複合功能的主題旅遊線路。支持在幹線公路和通景區公路沿線按規定增設觀景臺、自駕車營地、房車營地和公路服務區等設施,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向旅遊綜合服務中心轉型升級。

(二)健全旅遊諮詢服務體系。規劃建設全域旅遊集散中心和散客自駕遊服務中心,在商業街區、交通樞紐、景點景區等遊客集聚區設立旅遊服務中心,有效提供景區、線路、交通、氣象、海洋、安全、醫療急救等信息與服務。規範完善旅遊引導標識系統,建立位置科學、佈局合理、指向清晰的旅遊引導標識體系,重點涉旅場所規範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公共信息圖形符號。

(三)加大“廁所革命”工作力度。加強規劃引導、科學佈局和配套設施建設,全面提高景區旅遊廁所及旅遊沿線公廁的管理維護水平,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旅遊景區景點“廁所革命”。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支持,結合實際建立多部門協商機制,統籌使用“廁所革命”相關專項資金。加強廁所建設力度和技術攻關力量,強化文明用廁宣傳教育。在重要旅遊活動場所設置第三衛生間,做到主要旅遊景區、旅遊線路以及客運列車、車站等場所廁所數量充足、乾淨衛生、實用免費、管理有效。

(四)提升旅遊服務水平。落實旅遊服務標準,完善旅遊服務標準規範,加強旅遊從業人員培訓,規範服務禮儀與服務流程,樹立管理規範、熱情周到的旅遊服務新形象。推動“一部手機遊遼寧”智慧旅遊項目建設,涉旅場所力爭實現免費WiFi、通信信號、視頻監控全覆蓋,重要旅遊區要實現智能導遊、電子講解、實時信息推送,切實提高諮詢、導覽、導遊、導購、導航等智能化導遊服務水平。

(五)營造良好旅遊環境。加強對自然生態、田園風光、傳統村落、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等資源的保護性利用,集中整治主要旅遊線路沿線環境,營造良好旅遊環境。大力開展文明旅遊宣傳教育,推進文明旅遊創建工作深入發展,加強旅遊企業行風建設,提高旅遊企業文明意識,發揮旅遊行業協會自律作用。開展微笑服務、禮儀培訓和外語培訓,強化公民旅遊參與意識、形象意識和責任意識。曝光和整治不文明行為,構建“主客共享”的全域旅遊發展環境,提升旅遊目的地國際化服務水平。

六、強化依法興旅治旅,構建旅遊市場綜合治理體系

(一)築牢旅遊法治基石。全面貫徹落實旅遊法和《遼寧省旅遊條例》,切實保障遊客和旅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規範旅遊市場秩序,保護和合理利用旅遊資源,推動遼寧旅遊業持續快速發展。根據旅遊業發展情況,適時修訂完善《遼寧省旅遊條例》,為促進遼寧旅遊業健康發展提供法治保證。

(二)強化旅遊安全保障。嚴格落實旅遊安全各項制度,依法組織開展旅遊風險評估,強化安全警示、宣傳、引導,完善應急預案、應急演練,建立政府救助與商業救援相結合的旅遊救援體系。加強旅遊景區最大承載量警示、客量調控、氣象災害監測與預警信息發佈、應急管理。緊盯節假日等高峰期,加大旅遊企業安全監管力度,保障旅遊市場安全穩定。

(三)完善旅遊市場監管。建立健全旅遊部門與相關部門聯合執法機制,通過聯合執法和專項整治行動,依法打擊各類干擾破壞旅遊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加強旅遊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促進旅遊部門與有關監管部門協調配合,提高旅遊執法整體水平。健全旅遊投訴舉報機制,運用12301智慧旅遊服務平臺、12345市長(市民)熱線、8890政務便民服務平臺等多種方式,及時公正處理旅遊投訴舉報,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

七、實施“引客入遼”工程,構建旅遊宣傳營銷體系

(一)完善旅遊宣傳營銷機制。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旅遊產品營銷和以政府為引導的旅遊形象宣傳相互銜接、相互支撐的聯合宣傳營銷模式。以瀋陽、大連等市為牽頭單位,建立瀋陽經濟區、遼寧沿海經濟帶旅遊聯合推廣聯盟,組織研發旅遊精品線路,聯合開展境內外聯盟推廣營銷活動,樹立區域旅遊整體形象。增強遼寧世界文化遺產旅遊、避暑度假、冰雪旅遊、工業旅遊、長城旅遊等遼寧旅遊品牌的海內外傳播力,加大遼寧旅遊品牌形象宣傳投入力度,提升遼寧旅遊特色品牌影響力。加大四季旅遊特色節會活動創意創新,持續推廣遼寧沿海大道、東部山區、西部走廊、瀋陽經濟區環線旅遊精品線路,推出滿足遊客個性化需求、吸引遊客廣泛參與的新產品和線路,藉助大數據分析加強市場調研,充分運用現代新媒體、新技術和新手段,提高營銷水平。

(二)繼續實施“引客入遼”工程。制定相應獎勵政策,支持通過旅遊專列、旅遊包機等傳統方式實現“引客入遼”,特別是要加強境外遊客招徠。積極應對散客化和社團化旅遊快速發展趨勢,對組團自駕、平臺推介等“引客入遼”的新方式予以獎勵。鼓勵有條件的市縣積極響應,出臺相應獎勵政策,形成省市縣聯動配套,提升“引客入遼”工程實施整體效益。

(三)深化旅遊對外合作交流。深化與大東北區域、京津冀區域及環渤海區域的互為目的地合作,構建遊客互換合作機制,積極融入京津冀大旅遊圈和大東北區域旅遊合作體。抓住京沈客專高鐵貫通契機,吸引境內外遊客到遼寧旅遊。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旅遊合作交流,叫響“夏季到遼寧避暑納涼、冬季到遼寧嬉冰雪泡溫泉過大年”的差異化旅遊品牌。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在持續加強港澳臺、韓日俄傳統入境遊客源地市場建設的同時,不斷拓展歐美等國際潛在入境遊市場開發,提升旅遊業國際化合作交流水平,樹立遼寧旅遊國際品牌形象。

八、完善政策保障,優化旅遊業發展環境

(一)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區要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將其作為拉動投資、擴大消費、調整結構、提高福祉的重要產業,將其培育成引領第三產業發展的龍頭產業、提高民生福祉的幸福事業和推動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新動能。建立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旅遊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調度和解決旅遊業發展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構建部門協同推進旅遊業發展的合力機制,通過旅遊工作協調會議,共同推進旅遊工作關鍵問題的解決和核心任務的落實。建立全省旅遊發展大會平臺機制,支持承辦市加強旅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打造遼寧旅遊新地標。各級政府要把旅遊產業發展工作納入政府績效督考體系,強化對旅遊業工作的督導力度,督辦各項政策落地實施,促進旅遊業加快發展。

(二)強化關鍵要素供給,滿足旅遊業擴大動能需求。落實好旅遊用地各項政策,將旅遊發展所需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統籌安排,適度擴大旅遊產業用地供給,保障旅遊重點項目和鄉村旅遊扶貧項目用地。鼓勵通過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的方式建設旅遊項目。鼓勵利用“荒山、荒溝、荒丘、荒灘”閒置土地開發旅遊項目。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出讓底價可按不低於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開發成本和按規定收取相關費用之和的原則確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依法使用建設用地自辦或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開辦旅遊企業。城鄉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依法從事民宿等旅遊經營。在不改變用地主體、規劃條件的前提下,市場主體利用舊廠房、倉庫提供符合全域旅遊發展需要的旅遊集散體系、文化旅遊休閒服務的,按規定可執行在五年內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過渡期政策。要依法合理安排旅遊業發展用海需求,鼓勵有居民海島發展休閒度假旅遊。創新林地佔補平衡制度,制定旅遊用地佔補平衡辦法,堅持“生態優先、政府主導、先補後佔、佔一補一、佔優補優、持續利用”原則,對可開發林地進行保護性旅遊開發,依法依規辦理徵佔用林地手續;探索與防火、養護等生態保護職能相結合,採取點狀供地方式支持旅遊項目建設。

(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拓寬旅遊業融資渠道。省本級財政設立旅遊發展專項資金2億元,支持全省旅遊業發展,有條件的市縣也可設立旅遊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支持區域性旅遊業發展。鼓勵和支持各級發展改革、交通運輸、農業、林業、海洋漁業、水利、住房城鄉建設、文化、環保、體育等專項資金,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向旅遊項目傾斜。創新旅遊投融資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按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決策、防範風險的原則,設立旅遊產業投資發展基金。創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在旅遊領域的應用和推廣,各級財政、發展改革和旅遊部門要共同做好旅遊PPP項目申報推薦和實施,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撬動社會資金作用。積極引導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產業投資基金等投資各類旅遊項目,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上市融資。

(四)健全人才機制,強化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提高對旅遊人才的重視程度,將旅遊人才納入“興遼英才計劃”,重點引進和培養適應“旅遊+”的複合型人才、創新創意創業型人才,完善旅遊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和評價機制。落實高端人才引進的獎勵和補助政策,鼓勵企業引進各類旅遊高級管理人才、高新技術人才,支持引進優秀旅遊管理、策劃和技術開發團隊,支撐旅遊經濟強省建設。加強旅遊職業技能人才教育和培訓。引導校企合作,通過訂單式培養、合作辦學、定向培訓等多種模式,為旅遊企業培養旅遊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創意策劃、中介服務等專業人才。創新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模式,鼓勵規劃、建築、設計、藝術等各類專業人才通過到基層掛職等方式幫扶指導旅遊業發展。支持各地區建立旅遊專家顧問團隊和專家庫,研究旅遊兼職從業引導政策,支持相關領域高素質人才按規定兼職從事旅遊工作。支持院校、科研機構、旅遊企業引進海外高端人才,優化人才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