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糖畫老匠人,現在只剩景區這片小天地

小時候的糖畫老匠人,現在只剩景區這片小天地

曾走街串巷遍佈市井的糖人,如今卻也只是景區裡一道不那麼亮麗的“風景線”了。

這是手望為你講述的第163個故事

編者 / TEA

小時候的糖畫老匠人,現在只剩景區這片小天地

——

轉糖人畫大概是我童年時期最具賭博性質的娛樂活動,轉盤指針的每次起停都會帶走我的呼吸,生害怕自己呼出的氣將本該停在龍位置的指針吹到其他位置的生肖上。也總希望能轉到那條龍,這可是用兩根竹籤才能架起來的大傢伙。

糖畫對我而言一直都是觀賞性大於實用性的“雞肋”零食,因為在我印象中我好像從來沒有一個人吃完過一個糖人畫。

每次都是吵著要買,結果不論是轉到最喜歡的龍還是要求糖人師傅畫的海綿寶寶,都因為太過甜膩,吃過幾口之後就不了了之了。

小時候的糖畫老匠人,現在只剩景區這片小天地

轉糖人

似乎糖畫給我們的記憶就是純粹的甜,除了甜膩,不會有第二種味道出現在你的口腔。

而糖畫這一頗具民間特色的工藝距今其實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考,它起源於明代的“糖丞相”。明俗每新祀神,便“熔糖”印鑄成各種動物及人物作為祀品,所鑄人物儼然就是文臣武將,故時戲稱為“糖丞相”。

後來,民間藝人又將中國皮影、民間剪紙等姊妹藝術的造型手法融於一體,不用印鑄模具,而改為直接操小銅勺,舀糖液繪出皮影圖案,逐漸演變發展成為如今的糖畫藝術。

小時候的糖畫老匠人,現在只剩景區這片小天地

小時候的糖畫老匠人,現在只剩景區這片小天地

畫糖人跟繪畫不一樣。顧名思義,糖畫的原材料只有簡單的砂糖,而煉化後的糖,涼了之後非常容易凝固。所以,畫糖人的動作不僅要求流暢的同時也講求速度。

畫糖人相當於連筆畫,所以每筆之間不能間斷。這樣,出現了畫畫的筆順問題。畫糖人的筆順設計好之後,可以使糖人非常快地畫好了,糖也不容易涼。

為了熟悉畫糖人的步驟,在畫糖人之前,一般要進行一些繪畫練習。這個繪畫練習和平常的繪畫一樣,但要畫出連筆來,要把畫糖人的筆順都畫出來。所以說,繪畫練習的目的主要是練習筆順和構圖。

小時候的糖畫老匠人,現在只剩景區這片小天地

糖畫 ——鳥

在進行繪製糖人之前要先熬糖。熬糖前先準備一塊大理石板,上面刷上油,油刷得要薄一些,這樣可以防止糖粘在大理石板上。

把一個銅鍋放在火上,加入適量清水,再放入白砂糖。水與糖的比例是2比1。相當於放兩份水,放一份白砂糖。白砂糖放入以後要輕輕攪動一下,防止粘底。

水溫要逐漸升高,為的是利於糖溶解在水中。水開之後,把水蒸汽排到空氣中。這時,糖液的溫度逐漸變高,糖液中的水分逐漸減少。

小時候的糖畫老匠人,現在只剩景區這片小天地

熬糖

熬糖的目的是把糖液攤成糖片,以便在糖畫繪製中使用。待顏色變黃,泡也變小了,火候差不多了,趁熱把它倒在大理石板上。

糖液倒在大理石板上之後會冷卻、凝固。待糖液完全凝固後,把糖片切碎,收入盤中。質量好的糖塊在常溫下,半個月都不會溶化。

這樣熬製出的糖透明度較高,非常脆,不粘手,不滴油,不流液,才能作為繪製糖畫的材料。

小時候的糖畫老匠人,現在只剩景區這片小天地

攤糖片

厲害的是做轉糖的師傅們是沒有底稿的,畫稿全在糖人師傅的頭腦裡。做糖畫必須胸有成竹,要趁熱一氣呵成。

用小圓勺舀起銅桶中的糖稀,以腕力帶動勺子運行,隨意揮灑在光潔的大理石板上,或提、或頓、或放、或收,速度飛快,一氣呵成。

他們汲取了傳統皮影製作的特徵及雕刻技法,十二生肖,張飛、趙雲、花鳥魚蟲、飛禽走獸,隨著縷縷糖絲的飄灑,便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你面前,再趁熱粘上一根竹籤,便大功告成。

小時候的糖畫老匠人,現在只剩景區這片小天地

所有小孩子似乎都無法拒絕一切甜的食物,並且於他們而言,無論是水果帶給他們的酸甜還是糖果給予他們的甘甜,他們都能體會到甜味給他們味蕾帶來的愉悅享受。

可能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糖畫帶來的回憶除了那一嘴的甜膩,就是糖畫師傅精湛的繪畫技巧以及曾經每一個人頭攢動的糖畫攤位了。

12歲以下的人買糖畫是因為好玩又好吃,12歲以後買糖畫的人是因為其好看,又或者是糖畫喚起了他們童年的回憶。

小時候的糖畫老匠人,現在只剩景區這片小天地

兒時的我們最喜歡的零食不過就是透亮的糖人糖畫,酸甜可口的糖葫蘆,以及5毛錢一包的小零食。

而這些卻不再是現在孩子的童年了,路過糖畫藝人的攤子,他們也會因為好奇吵鬧著買一個糖畫,幾口之後就卻因為太甜就將糖畫放在一邊了。似乎也少了我們那時拿到糖畫後的激動和想要四處炫耀的喜悅感受。

小時候的糖畫老匠人,現在只剩景區這片小天地

“新式”糖畫

小的時候從來沒想過,推著攤子走街串巷的糖畫藝人,現在也只能在各地的廟會、景區景點內才能看見他們的身影。

曾經熱鬧非凡的攤位邊,也不過寥寥幾人。曾經我們以為永遠不會改變的東西,隨著時代浪潮的推移,也在悄悄發生著改變。

擁有400年曆史的糖畫,最終卻也變成了公園景區裡的一處風景而已,記憶是奇妙的存在,我們的味覺幫我們記住了糖畫甜味的記憶。

如今在景區裡才有的糖畫 卻已不是這代人的童年,它更像是商品,似乎失去了最初的價值,製作糖人的師傅販賣著他的手藝,購買的人不過是在收購著以往的記憶罷了。

小時候的糖畫老匠人,現在只剩景區這片小天地

糖畫攝影圖片 成都市紀實攝影 羅光明/西部風光 太平洋電腦網攝影部落

紀錄片 《糖畫專題片》

紀錄片 《勺尖的繽紛》

——

小時候的糖畫老匠人,現在只剩景區這片小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