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与张兆和,爱情的对与错谁人能知?

沈从文与张兆和,爱情的对与错谁人能知?

张兆和,1910年9月生,出生于豪门世家。

曾祖父张树声做过两广总督,这个职位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林则徐、张之洞、李鸿章曾经都是做过这一官职。声势显赫不是空穴来风。父亲张冀牗曾创办了乐益女中。在她的合肥老家,家里有万顷良田,光靠收租就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她的父亲张冀牗一直都很有远见,他不想让自己的子女沾染上合肥富家子弟的奢华浪费的坏习惯,决定全家搬迁,后来全家辗转上海,后来到了苏州,在当地定居下来,成为苏州名门。

沈从文与张兆和,爱情的对与错谁人能知?

然后我们来说一下张兆和和文学大师沈从文的相遇。

张兆和当时18岁,在中国公学英语系读书,而沈从文当时也恰好调到该校的国文系担任教授。

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教授,他们本该在课堂上遇到,但是他们第一次相遇的场景确实很尴尬的。

沈从文第一次登台授课,她完全没想到会有那么多同学慕名而来,台下黑压压全是人,沈从文当时都蒙掉了,呆了好久,也说出一句话,你们来了这么多人,我都要哭了。张兆和当时就在下面,那以后因为敬佩沈从文的才学依旧经常去旁听课程。

张兆和当时在学校也是小有名气,倾慕者甚众,她经常会收到来自同学的求爱信,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了沈从文的求爱信,完全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当时非常惊讶。但是不论沈从文多有才学,名气再大,当时的张兆和并没有把他放到心上。当时张兆和18岁,沈从文27岁。

沈从文与张兆和,爱情的对与错谁人能知?

但是沈从文并没有放弃,一见钟情不可以的话,那我就细水长流。从那以后的半年之内,沈从文就给张兆和写了几百封的情书,但是美人并没有因此动心,反而更加厌烦,甚至跑到校长那里去告状,明确表示不爱沈从文,但当时的校长胡适和沈从文是好友,并没有明确制止这样的行为,并说他追求你的行为时正当的,当然了你也有拒绝他的自由。真是神助攻啊,张兆和当时就气跑了。

后来胡适给沈从文写信,告诉他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的爱,叮嘱他人生要经得起成功,也要经得起失败,爱情只是人生中的一件事情,不要再为此耗费心神了。

但是沈从文不甘心,他相信滴水穿石,再绝情的姑娘也会在融化在的爱意包围之中。后来沈从文仍然不间断地给张兆和写情书,即使他离开中国公学去了外地也从不间断。就这样,坚持了四年。

一直收到信的张兆和也开始自我审问,到底为什么沈从文四年如一日地坚持写信?是不是自己根本就没有试着去了解这个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开始关注沈从文,然后渐渐发现这个人也不是那么讨厌。

沈从文与张兆和,爱情的对与错谁人能知?

1932年,沈从文前往苏州看望张兆和,得到了张家的认可,张家父母也是非常开明的人,他们很快就结婚了。这一年,沈从文32岁,张兆和23岁。但是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幸福美满。

两人之间有太多互相理解不了的事情。沈从文不明白,为什么在众人眼中崇拜不已的文豪为何在她眼中不值一提?为什么自己写的作品她总是鸡蛋里挑骨头,到处指出问题?为什么自己生病,妻子却不愿陪在自己的身边?

张兆和也有很多的不理解。为什么丈夫一再拒绝自己家的帮助,非要过贫苦的生活?不理解为什么家里没有还要往外借钱?不理解生活下去都困难了,为什么还要收藏那些昂贵的文玩古董?

解放战争时期和文革时期,沈从文都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这位内心强大的文学家就这样一直在与苦难的岁月作斗争。他和张兆和也是也是因为种种的不理解无法共同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1988年,86岁的沈从文去世,他再也不用纠结爱与不爱的问题了。

沈从文去世以后,他的妻子张兆和负责整理他的遗作。她说在沈从文生前,他们之间有太多的不理解,现在她才开始懂得,懂得了他的为人处世,还有他一直以来承受的压力。过去不明白的,现在都明白了。明白了那个娶了自己但和自己吵了一辈子的男人。

人生最可怕的是用错了情,爱错了人,用在这里可能也不太合适,个中的酸甜苦怕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明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