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间失格》说起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先哲的话不无道理。

学习是一个向导,指引我们前进。但,指引的方向正确与否,与你所学的内容关系极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内容教人向上,坏的内容毁人不倦。

太宰治有本书叫做《人间失格》,讲的是主人公从小便有讨好型的人格,可惜身边无人引导,最终颓废,自甘堕落,乃至毁灭。

失格即失去做人资格。书里面着重墨描述了主人公失格的过程和结果,读时背脊发凉,读后亦是久久难以释怀,有一个疑问围绕心头——如何才能避免失格的出现?

细思之下,原来失格的根本原因在于身边缺少好的“内容”。

倘或主人公身边有好的“内容”,无论言传或是身教,哪怕只有一点正面的引导,不失格的概率便会大很多。

由上可见,未遇见好的“内容”便会发生悲剧。遇到坏的“内容”,自然更是不敢想象。

培根的话里说的“凡有所学”指的应该是学习好的“内容”。

好的“内容”是什么?

我觉得,好的“内容”是让你向上的人或物。水滴石穿,教我们坚持,这水是好的“内容”;小马过河,教我们要去实践,小马是好的“内容”;老骥伏枥,教我们壮心不已,老骥也是好的“内容”。

而经典就是历经岁月考验流传下来的好的“内容”。

它们具有生命的灵性: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它们给了现实生活外的另外的轨迹,随着这条轨迹可看见想象之外的别样人间。思维的长度不断扩展,思想的深度不断延申,底蕴也愈加深厚饱满,浅薄的行为与想法自然也不复出现。

阅读经典,让我们能够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更能达到心灵的契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

愿人间不再有人失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