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臨海,四季如春。
走進博鰲,是因為博鰲承辦了亞洲論壇,吸引著我心馳神往。2001年冬,我投入博鰲懷抱,擁抱著博鰲這塊風生水起之地。10多年後,再次來此尋幽覽勝,昔日的小漁港發展成為充滿活力的小城,成了世人瞭望中國乃至亞洲的窗口。
從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乘車到瓊海,聽聞很多亞洲論壇定址博鰲的傳說。二戰後的國際性組織總部多選在美歐,亞洲論壇總部定址何處,各國相爭。據傳日本爭之為甚,給出很多優厚的條件,但由於日本追隨美國,歷史上其在亞洲國家有著斑斑劣跡,各國並不充分信任,也為了防止亞洲論壇在日本手上淪為美國的棋子。越南也想要,可越南國力不足。這畢竟是傳說,現實是論壇定址博鰲。從瓊海到博鰲的路並不好走,尤其是臨近博鰲的一段,彎彎曲曲的滿是泥濘的鄉村道路。經過長途顛簸,在博鰲小鎮下車時,太陽掛在西邊海平面的上空,明晃晃的橙色,漸成落日熔金、暮雲合璧的景象。而小鎮最搶眼的是那首次博鰲亞洲論壇會議舊址,選在萬泉河進入大海的連接處,三面環水,聽泉觀海,頗有國家祥和與世界並不太平的寓意,世界潮流奔湧,各種思潮相互激盪,最能讓人浮想聯翩,心生感懷。
鰲,於海南人來說是一種海魚,字面意義上的“博鰲”其實就沒有多少傳奇。出海為生的疍民,對大海有著無限的眷戀與嚮往,亙古流傳著許多故事。傳說中,鰲是海里的大龜或大鱉,威力無比,在東海中馱著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實際上,在博鰲的大海確實生存著一種海洋珍稀動物——玳瑁,外形似龜,龜頭鯉背,背上有13片鱗甲,中間5片,2側各有4片,有效保護著龜頭不受傷害。鱗甲色彩斑斕,花紋多種,晶瑩剔透,易於製作各種精美的飾物,其製品與象牙製品一樣珍貴。從這個傳說中,不難看出,要想成為獨佔鰲頭者,非一般人能所為,選擇此處建立永久性亞洲論壇會址,應該說有著中國傳統文化上的契合。也有傳說,“龍生九子,鰲佔頭”,它預示著,鰲不僅是兄弟的中老大,更是地地道道的龍子龍孫傳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亞洲各國及澳大利亞的朋友們,來此“華山論劍”,切磋技藝、暢敘友情、共繪藍圖,可謂獨領世界風騷。現在世界,亞洲的確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者,在當今全球經濟不振、區域動盪之際,亞洲的力量是世界的穩定器、推進器。
博鰲亞洲論壇永久選址,定於東嶼島上。東嶼島是萬泉河、龍滾河、九曲江入海口的一個小島,這三江交匯的內河水在此匯合流向大海,並與海浪拍岸相互衝擊形成了一條長長的沙灘半島,謂之玉帶灘。玉帶灘的外側大海上屹立一塊巨大的礁石,頗有玳瑁馱山的意涵,來此觀海的人仰望海石,許是龍王的神來之筆,許是出海人回家的路,巨浪襲來,巋然不動。在玉帶灘與陸地岸線合圍的一片水域中的小島就是東嶼島,如同一葉小舟輕搖在水中,遠眺南海煙波浩淼,近觀漁港山色湖光,呈現的是一幅美不勝收的奇異景觀。在此論壇,氣定神閒,可靜觀風雲變幻,可淡定運籌帷幄。
經不起陪同友人溢美之詞的誘惑,帶著心中對博鰲論壇神秘的那份好奇,於是我們從漁港碼頭乘坐小舟搶灘,即便這裡是河灣通海的小港碼頭,許是有人擔心落海而遲遲不敢登船,見多不怪的艄公、漁家女開腔了,“世界領導人都坐我們的小船,你們還怕什麼”。我們穿上救生衣,穿過小島,登上玉帶灘,真切的感受到大海曠達與波濤洶湧的震撼。
10多年後,我們藉著微風和煦的春光,再次踏上博鰲的土地,道路寬敞、遊人如織,一派氣象萬千的景象,真的是感慨瞬息萬變、歲月豐盈。昔日的小漁港,如今高樓鱗次櫛比,市貌煥然一新。站在博鰲論壇的舊址會議大廳裡,好似穿越了時空,彷彿能感受到當年領袖與聖賢的身影,以及對世界發出的亞洲聲音,感受著如今亞洲發生的日新月異的滄桑鉅變,在世界500強的朋友圈中,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越來越多的亞洲人問鼎這裡的寶座。更有越來越多的世界組織總部,落戶中國。我們情不自禁的坐在主席臺上留下游歷於此的身影,頗感作為中國人的自豪,站在報告席上的那份發自內心的自信,儘管我們不是博鰲論壇的代表,但我們可以做東道主的主人。
今天的博鰲,不僅僅是論壇交流、推動亞洲合作,而更多是展現世界合作、謀求全球和平發展。每一次博鰲亞洲論壇的召開,都是一次在新的征途中揚帆遠航的出征,是一次亞洲力量的集聚與裂變。亞洲屬於世界,今天的博鰲論壇屬於世界,博鰲論壇的聲音是世界發展的強音。在今年的博鰲論壇上,借用海南的一首民歌“久久不見久久見,久久見過還想見”,表達對與會各國朋友的歡迎心聲,表示博鰲論壇致力於“立足亞洲,面向世界,在凝聚亞洲共識、促進各方合作、推進經濟全球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建言獻策”,為世界提出富有價值的“博鰲方案”。
閱讀更多 汪傳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