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歐公司黃淵普: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很可能成爲先烈

億歐公司黃淵普: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很可能成為先烈

億歐公司黃淵普: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很可能成為先烈

每一次科技革命,帶來更多的是益處,也產生了不少社會問題。接下來的人工智能革命,我們不能僅僅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在積極發展人工智能的同時,要關心和幫助弱勢群體。

2018年6月13日,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政府指導,上海市長寧區青年聯合會、億歐公司聯合承辦的“2018全球智能+新商業峰會”在上海長寧世貿展館舉辦。(回覆“613”可查看大會現場盛況)

本次峰會以“AI落地,產業升級”為主題,現場聚集超過5000位AI行業內外人士,共同探討AI目前面臨哪些挑戰,當下如何商業落地,未來將會怎樣發展等問題。峰會採取“1+8”的組織架構,除了6月13日的“全球AI領袖峰會”外,14-15日將舉辦包括AI消費產品峰會、智能+新出行峰會、智能+大健康峰會、智能+新金融峰會、AI國際化峰會、智能+教育峰會、智能+新服務峰會、智能+零售峰會在內的8場垂直峰會。

在全球AI領袖峰會上,億歐公司創始人黃淵普發表主題演講《AI將造成大量失業,要關注和幫助弱勢群體》,以下為現場演講速記:


在剛才的短視頻裡,第一部分是億歐智庫根據企業數量、政策基礎、學術基礎、產業應用基礎、資本環境五大指標,選出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城市20強。其中,上海排在第二位,在政策基礎、產業應用基礎、學術基礎方面都不錯。

今天,中國科學院的王曦院士,上海市長寧區的顧洪輝區長,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張英總工程師等領導來到了“2018全球智能+新商業峰會”現場支持活動。億歐相信,市場驅動+政府重視,處在起步階段的AI創新,上海能夠持續保持領先。

億歐作為第三方機構,我和我的同事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AI企業裡面,誰做得更好一些?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在過去兩年,很多機構發佈了類似“人工智能100強”的榜單,但是沒有提供定量的評判依據,誰強誰弱實際上分不清;最常被用的指標是融資額,但是大家知道,中國AI公司的融資額,虛報的比例相當大。在2016-2017年,用融資額作為評判標準,整體是合適的。

但到了2018年,“AI商業落地”成為主題時,以“商業化能力”作為標準更有參考價值。我們認為,沒有商業落地能力的AI公司,技術實力再強,也會被市場淘汰。基於此,億歐智庫以非上市人工智能公司在2018年的預期收入為標準、發佈了《2018 中國AI商業落地100榜單及研究報告》。

億歐公司黃淵普: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很可能成為先烈

這個榜單和報告最大的特點是:即便獲得VC融資,但如果商業上做得不好,這類AI公司都沒有入榜。

我們希望,引導AI公司更快從to VC的向真正落地解決行業痛點轉型。我們相信,這個榜單和報告對於整個行業、對有引進AI企業需求的政府部門、和有選擇AI公司進行合作的企業來說,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這100家企業,分佈在12個城市。其中北京有49家,佔據絕對優勢;上海有22家,排在第二,深圳有11家,排在第三。其餘的依次是廣州4家、杭州3家、廈門3家,南京2家,蘇州2家。

億歐公司黃淵普: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很可能成為先烈

創業創新最重要的三大要素是:人、錢、方向。“人”指的是人才;“錢”主要指風險投資;“方向”指能夠提供方向指引的第三方智庫、研究機構、媒體等。像今天的“2018全球智能+新商業峰會”,就屬於“方向”範疇。北京在“人、錢、方向”上都具有絕對優勢。其它城市,都有自己的短板。以上海為例,發展AI的基礎越來越夯實;但需要繼續吸引AI人才、VC資本、第三方機構,來一起營造更好的環境和氛圍。

從細分行業領域來看,AI結合安防、語音交互、醫療大健康的商業化做得最好,都超過了10家企業。AI圖像識別和AI金融各有8家、AI傳感器7家。自動駕駛(汽車出行)、AI芯片、AI零售、AI機器人這些領域也都有不少企業入選。

億歐公司黃淵普: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很可能成為先烈

AI和各行各業緊密結合,商業落地做得好的行業領域一般都有兩個特徵一是行業規模大,無論是安防、醫療大健康、金融、汽車出行、零售都是萬億級市場,想象空間巨大;二是賺錢相對容易、離錢近,AI技術前期投入成本大,需要嫁接離錢近的行業領域。

儘管AI在各行業領域已經開始商業落地,但從整體來看,各AI公司的商業化做得不理想。億歐智庫統計,2017年中國AI創業公司獲得的累計融資超過500億元,但2017年中國AI商業落地100強創業公司累計產生的收入卻不足100億元。

億歐公司黃淵普: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很可能成為先烈

AI正遭遇商業落地之痛,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AI服務或產品價格普遍較高,但用戶體驗卻普遍不好。阿爾法狗打敗世界圍棋冠軍,引發了公眾對人工智能的普遍關注。嚴格意義上來說,人工智能技術只是在理論上到達了奇點,但to B和to C領域還沒有出現革命性的AI產品或服務。

可以理解的是,大多數AI公司需要先夯實技術產品,2018年才剛剛開始探索商業化。但對於AI創新企業來說,如果在2018年無法在商業化上取得突破,將面臨嚴峻的發展困境。億歐智庫統計,伴隨著2016年之後的AI投資創業大潮發展起來的AI企業,90%以上依然處在虧損階段,2018年行業將迎來一波倒閉潮。

億歐公司黃淵普: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很可能成為先烈

關於討論的人工智能非常多,我們究竟處在什麼階段?業內把人工智能分為弱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ANI)、強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超人工智能(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ASI)。我們把時間維度拉長,在2018年這個時間點,毫無疑問我們處在弱人工智能的階段。如果我們再把弱人工智能分為早、中、晚期;我們很可能還處在早期。也就是說,我們整體處在弱人工智能的早期階段。

億歐公司黃淵普: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很可能成為先烈

認識到我們處在什麼階段非常重要,人工智能的發展除了面臨技術困難,還有很多的社會、文化方面的制約因素。今天AI領域的絕大多數創業公司,很可能只是行業的先烈;我們所期待的很多AI技術,離真正大規模應用還有很遠的距離。

我們什麼時候能達到強人工智能,也就是人類水平的人工智能(HLMI:human-level machine intelligence)呢?英國牛津大學教授Nick Bostrom調查了被引用數最高的100位AI研究者,得到的答案中位數是 2040 到 2050 年。關於這個調研結果,有人質疑Nick Bostrom的嚴謹性。保守一些,2070年達到人類水平的人工智能,質疑聲就少很多。

億歐公司黃淵普: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很可能成為先烈

也就是50年後,人工智能大概率會達到人類水平;這意味著什麼?今天現場的嘉賓們,如果我們注意鍛鍊身體,將在有生之年用到AI機器人提供的各方面的服務。

當我們老的時候,陪伴我們的很可能是一個AI機器人,就如同電影《機器人與弗蘭克》裡面的一樣。當我們懷念去世的親人時,我們可以把他在網絡上的各種資料進行整理,讓機器學習後,複製一個“親人”來陪伴我們,如英劇《黑鏡》第二季裡面的《馬上回來》。

億歐公司黃淵普: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很可能成為先烈

這兩部劇裡提到的AI機器人,實際上他們並不理解很多微妙的人類情感,最終讓人有些失望;正式因為這樣,反而顯得相對真實。悲觀的人認為,人工智能超過人類後,人類將面臨生存威脅;樂觀的人認為,人工智能永遠沒法超過人類,即便超過,也將始終為人類服務。

無論是悲觀還是樂觀,業內的一個共識是:人工智能將取代很多工作崗位。

2013年,英國牛津大學的兩名教授Carl Benedikt Frey和Michael A. Osborne做了一項研究,主題是“未來哪些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後來的研究者根據這個研究,把各個崗位將被機器人取代的概率定量算了出來。未來十年,被取代的概率較高的包括:電話推銷員99.0%;打字員98.5%;會計97.6%;保險業務員97.0%;前臺95.6%;客服91.0%;保安89.3%等。

億歐公司黃淵普: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很可能成為先烈

我們看看一些公司的做法就知道了:生產環節大規模機器換人,這在珠三角已經很常見;用倉儲機器人取代倉庫工作人員,一些電商巨頭已經廣泛在應用;用智能客服逐漸取代人工客服,互聯網公司幾乎都在用。

在美國和英國聯合制作的電視劇《真實的人類》(Humans)裡面,人工智能已經發展到強人工智能階段,AI機器人在各行各業承擔了工作的角色,比如AI清掃人員。劇中的主要人物之一的喬·霍金斯(Joe Hawkins)在一家公司擔任區域物流中心經理,物流中心幾乎全是AI機器人,Joe主要負責監督和協調一些需要溫度的人際關係。但工作了14年後,公司還是決定讓AI機器人來接替他的工作。Joe後來找工作也不順利,只好開了一家小的果蔬店。

億歐公司黃淵普: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很可能成為先烈

《真實的人類》算是科幻片,但裡面提到的工作崗位被取代,卻顯得非常真實。每一次科技革命,帶來了更多的是益處,也產生了不少社會問題。接下來的人工智能革命,我們不能僅僅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在積極發展人工智能的同時,要關心和幫助弱勢群體。這需要政府、需要大公司、需要更廣泛的社會力量一起努力。

億歐公司黃淵普: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很可能成為先烈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斯圖爾特·羅素(Stuart Russell)教授曾舉了一個例子來試圖提升大眾對未來的緊迫感。他假設外星人向地球發了一段話:地球人,我們將在50年後到達地球,請做好準備。這樣,相信很多人會非常有緊迫感。50年後,外星人未必能到達地球,但人類水平的AI機器人大概率會出現。

億歐公司黃淵普: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很可能成為先烈

對於未來,我是一個樂觀派;但在這裡,我寧願“危言聳聽”地呼籲大家,我們確實需要以更緊迫的心態,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去應對人工智能將要帶來的巨大挑戰。

最後,億歐公司長期關注新科技、新政策、新理念的產業應用;過去兩年,我們出了20多份人工智能的報告,是行業裡面研究人工智能最多的第三方機構。

億歐公司黃淵普: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很可能成為先烈

2018年5月,我們把以往出的報告進行了總結,出版了《AI進化論:解碼人工智能商業場景與案例》一書。

億歐公司黃淵普: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很可能成為先烈

在探索人工智能的道路上,億歐希望和大家一起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