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太战略”充斥冷战与对立思维

在出席东亚系列外长峰会前夕,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印太工商论坛上发表了《美国对印太地区经济前景构想》的演讲,阐述了美国“印太战略”将如何打造经济支柱。在举行东亚系列外长会议并访问东南亚三国期间,蓬佩奥再次阐述并兜售了上述构想。以上行动表明,美国印太战略渐趋成型并进入实施阶段。

美国“印太战略”充斥冷战与对立思维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印太工商论坛上发表演讲

实际上,从特朗普2017年底的亚太之行抛出印太战略的概念,到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从国务卿蓬佩奥在2018年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演讲,再到2018年东亚外长会兜售的印太战略构想,都充满了二元对立的思维色彩。

首先,从安全角度看,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充满冷战思维。美国印太战略的关键举措之一是增强美日澳印的四方互动,同时加强与伙伴国的关系以扩大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范围。其方法有三:一是直接把中国视为战略对手,并描述中国为“修正主义”国家。二是许以政治、经济方面的小恩小惠拉拢所谓伙伴国家。三是通过污蔑中国在南海的行动危及地区和平与稳定,对地区国家主权造成威胁等建构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威胁性形象。通过以上行为,美国一方面拉拢盟友和伙伴国;另一方面夸大中国的威胁离间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关系。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和澳大利亚成为美国亚太同盟体系中的两个关键国家,而美国亚太结盟体系的目的就是抢占边缘地带遏制共产主义的“威胁”。如今,美国不仅强化美日、美澳同盟关系,还试图扩大该同盟体系的范围,其实质是以冷战结盟和划分阵营的方式应对中国的崛起。

其次,从经济角度来看,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构想对“一带一路”的反制意图明显。早在2018年年初,美国在与日澳印的互动中就提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倡议,其理由是中国“一带一路”具有极强的地缘经济含义,需要对其进行反制。此外,美国等散布“一带一路”增加沿线国家债务负担,将最终使沿线国家受制于中国的言论。如今,蓬佩奥提出的印太地区经济构想中,宣布了美国1.13亿美元的新计划,用于支持印太地区的数字经济、能源、基础设施等建设,并表示这仅是美国对印太地区和平与繁荣的新时代经济承诺的定金。尽管蓬佩奥声称美国的印太愿景不排除任何国家,谋求和任何倡导自由与开放的国家合作,但在当前美国贸易主义保护政策以及中美贸易战正酣的背景之下,中国显然不符合其所谓“自由、开放”的标准。

总而言之,美国印太战略的两大支柱——安全和经济,从构想到实践都明显地把中国排除在外。美国以集团思维巩固和扩大其亚太结盟体系,并以塑造中国的威胁性形象为手段,离间中国与印太地区相关国家间关系,这深刻体现了美国印太战略中所固有的二元对立思维。美国以对立思维推行印太战略有其根深蒂固的原因:

第一,维护在印太地区的霸权地位是美国最主要的目标。苏联解体后,西方以“历史的终结”欢呼美国民主的胜利,冷战时期两强对峙格局被美国全球霸权的一超格局所取代。近年来,中国崛起成为显见的不可阻挡的事实,美国政界、学界都一致认为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主导的自由国际秩序。换言之,冷战结束以来,中国的崛起被美国视为其全球霸权的最主要障碍,而霸权天然的排他性则决不允许其它力量挑战其地位,因此它不得不遏制中国的进一步崛起。

第二,美国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排他性。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以“美国优先”为施政纲领,在国际舞台上“退群”不断,大有“美国是当前自由贸易体系以及多边合作的‘受害者’”之势,因此美国以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举动自绝于当前国际治理进程,实质是以以退为进的策略,凭借超强的国力,把不符合美国利益的中国等排除在外,另起炉灶构建新的地区乃至全球秩序。

第三,“上帝选民”的“天定命运”使美国以救世主的姿态参与全球乃至区域秩序的构建。

清教徒立国的宗教基因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底色之一,美国建国以来,它正是以上帝选民的身份进行扩张并取得了成功。长期以来,美国接纳中国融入当前的国际体系,期望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演变成美国所希望的国家。但随着中国实力变得愈发强大,中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进一步显现,美国对改变中国已经变得力不从心。因此,在美国看来,对中国的包容战略非但不能“拯救”中国,反而使得中国变得更加强大。于是“非民主、非自由”的中国成为它不得不遏制的对象。

简言之,美国“印太战略”的构想以对立思维为基础,目的是把威胁美国国家利益且无法被“拯救”的中国排除在外。虽名为“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但实质上,该战略既不自由也不开放。

当然,美国对立思维下的印太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还取决于印太地区国家的支持,但印太国家支持与否还要看其能否从中该战略中获益。美国印太战略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遏制中国的排他性集团,该战略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美国的主导地位,即美国在印太战略中拥有绝对主导权;二是美国标准,正如本文开篇中所提到的蓬佩奥演讲中阐述的“自由、开放”等秩序观念。从以上特征来看,印太战略并不总是符合印太地区国家的利益。

第一,美国主导地区秩序进程不符合印太地区国家的战略利益。长期以来,印太地区存在着构建地区秩序的主导权之争。印度长期把印度洋视为自己的后院,并追求在印度洋地区的领导地位。若印太战略形成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排他性小集团,印度将失去在中美之间周旋的灵活性,进一步地,印度或将屈从于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的主导地位,这将有损于印度的战略利益。实际上,莫迪总理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中,明确表达了印度对印太战略的认知,即“不把印太视为一个战略,也不认为印太是只具有特定成员的俱乐部”。莫迪在演讲中不仅表达了印度洋对于印度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印度的六大印太愿景,明确反对了建立印太小集团的构想。东盟一直以来强调它在地区事务中的中心性和独立性,若印太战略形成一个排他性的小集团,东盟则不得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这不利于东盟以独立的姿态参与地区秩序的构建,和东盟的战略利益相悖。

第二,美国标准不符合印太地区国家的经济和发展利益。蓬佩奥提出的美国印太标准是自由和开放,所谓自由是“所有国家都能捍卫自己的主权,不受他方胁迫”;在国内层面上,则“意味着良好的治理,保障公民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开放是指“公平和对等的贸易、开放的投资环境、国家间透明的协议和为促进地区关系加强相互联系”。尽管“自由、开放”表面听起来十分美好,但是自由开放隐含的前提是美国主导。例如,菲律宾为完善国内治理而发起的反毒、反恐战争被美国指责为违背人权。再如,它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努力视而不见,并在自由航行行动以及军事行动方面不断加码。从经济方面来看,开放也是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其目的是以开放的名义建立美国为主导的单边贸易体系。实质上,以美国绝对的经济和政治优势来看,任何印太国家都很难从美国倡导的单边贸易体系中获益。从实践上来看,蓬佩奥在东亚外长会上体现出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倾向受到了冷遇,原因在于,东南亚国家很难在这种排他性的战略中获益。实际上,美国退出TPP的单边行为,已经让其印太盟友意识到了贸易保护主义对他们利益的伤害,所以日本才转变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并表示愿意和中国进行沟通,东南亚国家也继续和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保持密切合作。

总之,美国主导下的印太战略充满了对立思维,该战略的目的是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并以贸易保护主义的行径构建以美国为主导的单边贸易体系。不仅中国需要直面应对美国的遏制,就连印太国家也将很难从这种排他性的小集团中获益。

(作者:贺先青 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