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印太戰略」充斥冷戰與對立思維

在出席東亞系列外長峰會前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印太工商論壇上發表了《美國對印太地區經濟前景構想》的演講,闡述了美國“印太戰略”將如何打造經濟支柱。在舉行東亞系列外長會議並訪問東南亞三國期間,蓬佩奧再次闡述並兜售了上述構想。以上行動表明,美國印太戰略漸趨成型並進入實施階段。

美國“印太戰略”充斥冷戰與對立思維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印太工商論壇上發表演講

實際上,從特朗普2017年底的亞太之行拋出印太戰略的概念,到新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從國務卿蓬佩奧在2018年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的演講,再到2018年東亞外長會兜售的印太戰略構想,都充滿了二元對立的思維色彩。

首先,從安全角度看,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充滿冷戰思維。美國印太戰略的關鍵舉措之一是增強美日澳印的四方互動,同時加強與夥伴國的關係以擴大美國亞太同盟體系的範圍。其方法有三:一是直接把中國視為戰略對手,並描述中國為“修正主義”國家。二是許以政治、經濟方面的小恩小惠拉攏所謂夥伴國家。三是通過汙衊中國在南海的行動危及地區和平與穩定,對地區國家主權造成威脅等建構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威脅性形象。通過以上行為,美國一方面拉攏盟友和夥伴國;另一方面誇大中國的威脅離間中國與相關國家的關係。二戰結束以來,日本和澳大利亞成為美國亞太同盟體系中的兩個關鍵國家,而美國亞太結盟體系的目的就是搶佔邊緣地帶遏制共產主義的“威脅”。如今,美國不僅強化美日、美澳同盟關係,還試圖擴大該同盟體系的範圍,其實質是以冷戰結盟和劃分陣營的方式應對中國的崛起。

其次,從經濟角度來看,美國印太戰略的經濟構想對“一帶一路”的反制意圖明顯。早在2018年年初,美國在與日澳印的互動中就提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的倡議,其理由是中國“一帶一路”具有極強的地緣經濟含義,需要對其進行反制。此外,美國等散佈“一帶一路”增加沿線國家債務負擔,將最終使沿線國家受制於中國的言論。如今,蓬佩奧提出的印太地區經濟構想中,宣佈了美國1.13億美元的新計劃,用於支持印太地區的數字經濟、能源、基礎設施等建設,並表示這僅是美國對印太地區和平與繁榮的新時代經濟承諾的定金。儘管蓬佩奧聲稱美國的印太願景不排除任何國家,謀求和任何倡導自由與開放的國家合作,但在當前美國貿易主義保護政策以及中美貿易戰正酣的背景之下,中國顯然不符合其所謂“自由、開放”的標準。

總而言之,美國印太戰略的兩大支柱——安全和經濟,從構想到實踐都明顯地把中國排除在外。美國以集團思維鞏固和擴大其亞太結盟體系,並以塑造中國的威脅性形象為手段,離間中國與印太地區相關國家間關係,這深刻體現了美國印太戰略中所固有的二元對立思維。美國以對立思維推行印太戰略有其根深蒂固的原因:

第一,維護在印太地區的霸權地位是美國最主要的目標。蘇聯解體後,西方以“歷史的終結”歡呼美國民主的勝利,冷戰時期兩強對峙格局被美國全球霸權的一超格局所取代。近年來,中國崛起成為顯見的不可阻擋的事實,美國政界、學界都一致認為中國的崛起挑戰了美國主導的自由國際秩序。換言之,冷戰結束以來,中國的崛起被美國視為其全球霸權的最主要障礙,而霸權天然的排他性則決不允許其它力量挑戰其地位,因此它不得不遏制中國的進一步崛起。

第二,美國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的排他性。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以“美國優先”為施政綱領,在國際舞臺上“退群”不斷,大有“美國是當前自由貿易體系以及多邊合作的‘受害者’”之勢,因此美國以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舉動自絕於當前國際治理進程,實質是以以退為進的策略,憑藉超強的國力,把不符合美國利益的中國等排除在外,另起爐灶構建新的地區乃至全球秩序。

第三,“上帝選民”的“天定命運”使美國以救世主的姿態參與全球乃至區域秩序的構建。

清教徒立國的宗教基因是美國對外政策的底色之一,美國建國以來,它正是以上帝選民的身份進行擴張並取得了成功。長期以來,美國接納中國融入當前的國際體系,期望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演變成美國所希望的國家。但隨著中國實力變得愈發強大,中國政治體制的優越性進一步顯現,美國對改變中國已經變得力不從心。因此,在美國看來,對中國的包容戰略非但不能“拯救”中國,反而使得中國變得更加強大。於是“非民主、非自由”的中國成為它不得不遏制的對象。

簡言之,美國“印太戰略”的構想以對立思維為基礎,目的是把威脅美國國家利益且無法被“拯救”的中國排除在外。雖名為“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但實質上,該戰略既不自由也不開放。

當然,美國對立思維下的印太戰略取得成功的關鍵還取決於印太地區國家的支持,但印太國家支持與否還要看其能否從中該戰略中獲益。美國印太戰略的目的是建立一個遏制中國的排他性集團,該戰略有兩個明顯的特徵:一是美國的主導地位,即美國在印太戰略中擁有絕對主導權;二是美國標準,正如本文開篇中所提到的蓬佩奧演講中闡述的“自由、開放”等秩序觀念。從以上特徵來看,印太戰略並不總是符合印太地區國家的利益。

第一,美國主導地區秩序進程不符合印太地區國家的戰略利益。長期以來,印太地區存在著構建地區秩序的主導權之爭。印度長期把印度洋視為自己的後院,並追求在印度洋地區的領導地位。若印太戰略形成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排他性小集團,印度將失去在中美之間周旋的靈活性,進一步地,印度或將屈從於美國在印度洋地區的主導地位,這將有損於印度的戰略利益。實際上,莫迪總理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中,明確表達了印度對印太戰略的認知,即“不把印太視為一個戰略,也不認為印太是隻具有特定成員的俱樂部”。莫迪在演講中不僅表達了印度洋對於印度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印度的六大印太願景,明確反對了建立印太小集團的構想。東盟一直以來強調它在地區事務中的中心性和獨立性,若印太戰略形成一個排他性的小集團,東盟則不得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這不利於東盟以獨立的姿態參與地區秩序的構建,和東盟的戰略利益相悖。

第二,美國標準不符合印太地區國家的經濟和發展利益。蓬佩奧提出的美國印太標準是自由和開放,所謂自由是“所有國家都能捍衛自己的主權,不受他方脅迫”;在國內層面上,則“意味著良好的治理,保障公民享有的各項基本權利和自由”。開放是指“公平和對等的貿易、開放的投資環境、國家間透明的協議和為促進地區關係加強相互聯繫”。儘管“自由、開放”表面聽起來十分美好,但是自由開放隱含的前提是美國主導。例如,菲律賓為完善國內治理而發起的反毒、反恐戰爭被美國指責為違揹人權。再如,它對中國與東盟國家致力於維護南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努力視而不見,並在自由航行行動以及軍事行動方面不斷加碼。從經濟方面來看,開放也是美國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的藉口,其目的是以開放的名義建立美國為主導的單邊貿易體系。實質上,以美國絕對的經濟和政治優勢來看,任何印太國家都很難從美國倡導的單邊貿易體系中獲益。從實踐上來看,蓬佩奧在東亞外長會上體現出的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傾向受到了冷遇,原因在於,東南亞國家很難在這種排他性的戰略中獲益。實際上,美國退出TPP的單邊行為,已經讓其印太盟友意識到了貿易保護主義對他們利益的傷害,所以日本才轉變對“一帶一路”的態度,並表示願意和中國進行溝通,東南亞國家也繼續和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保持密切合作。

總之,美國主導下的印太戰略充滿了對立思維,該戰略的目的是以政治經濟手段維護美國的霸權地位,並以貿易保護主義的行徑構建以美國為主導的單邊貿易體系。不僅中國需要直面應對美國的遏制,就連印太國家也將很難從這種排他性的小集團中獲益。

(作者:賀先青 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