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和則「印太」興

10月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開啟訪華行程,中日關係回暖向好趨勢明顯。26日,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分別與安倍首相舉行會談,雙方表示願在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各項原則基礎上發展面向未來的關係。安倍表示,願以此訪為契機,“開啟化競爭為協調的日中關係新時代”。安倍此訪使中日兩國在第三方市場合作、海上危機管控、本幣互換、維護多邊自由貿易體系等方面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和成果。中日友好在美國特朗普政府推行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和以對立思維為特徵的“印太戰略”背景之下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

中日和則“印太”興


第一,中日友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印太地區對立的地緣政治緊張。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以對立思維推行“印太戰略”,其中的關鍵環節是構建“美日澳印”的四邊關係,把中國樹立為“美日澳印”四邊關係的共有威脅,“印太戰略”提出伊始,日本積極參與美日澳印的四方互動,甚至在南海地區也加入了“攪局”的行列。在美國主導之下,印太地區似乎一度形成了“美日澳印”與中國對立的局面。安倍此訪加強了中日兩國在地區經濟和安全領域合作的共識,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印太戰略”給中國帶來的戰壓力,淡化了“印太戰略”造成的地區局勢緊張。

第二,中日友好為印太地區的合作增添了強大的動力。近年以來,日本逐漸改變了對“一帶一路”的態度,安倍此訪中國,雙方簽訂了本幣互換協議,達成了在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共識,同時兩國總理還表示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及其他區域自貿區建設上共同努力,攜手推進。此外,雙方同意推動建立自由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為世界貿易和世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在美國發起貿易摩擦之際,中日兩國在經貿領域達成的諸多共識有助於提振地區經濟的發展信心,也化解了中日地緣經濟的競爭矛盾,逐漸把競爭轉移到協調發展上來,為地區經濟合作增添了強大的動力。

第三,中日關係的緩和是印太地區和平潮流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2018年以來,因朝鮮的主動示好,半島局勢雲開霧散,為地區和平增添了強大的信心。此外,近年來在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努力下,南海局勢降溫並趨於緩和,COC準則磋商也正在取得重大進展。中印領導人武漢非正式會晤以後,中印關係步入了良性發展的快車道,積極有力地維護了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總之,印太地區國家都為地區和平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形成了印太地區緩和與和平的潮流趨勢。安倍首相訪華,兩國領導人在海上危機管控以及相關領域合作方面表達了誠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為地區和平與穩定增添了強大的動力,成為了地區緩和潮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儘管中日關係的緩和對地區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中日關係依然面臨一些挑戰。

一是中日兩國在安全方面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困擾著兩國關係的長遠發展。長期以來,日本依靠日美同盟維護自身的安全。特朗普上任以來,在其《國家安全戰略》、《國防安全戰略》等官方文件中明確把中國視為戰略對手,加大遏制中國的戰略與軍事投入,8月13日,特朗普簽署了美國《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明確提出要加強對軍事盟友的軍事支援。換言之,在美國安全戰車上的日本,很難擺脫對美國的安全依賴,某種程度而言,日本必然捲入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之中。此外,安倍第二次就任日本首相以來,積極推動日本成為一個“正常國家”,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修改和平憲法,突破二戰以來日本軍力發展的法律限制,美國從出於需要盟友分擔責任和遏制中國的戰略出發,對日本的修憲行為存在一定程度的默許,這最終將會危及二戰後形成的地區安全秩序,進而危及中國的國家安全。

二是因歷史、領土爭端等問題造成的民意對立恐將影響兩國關係的深入發展。儘管今年中日兩國民眾對中日關係的評價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好轉,但負面評價仍佔主流,推動兩國關係向好的民意基礎仍不牢固。2018年10月13日,由中國外文局和日本言論NPO共同實施的第十三屆“北京—東京論壇”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表明,中國受訪者對日本構成軍事威脅的擔憂增加,歷史問題對中日關係的負面影響依然存在。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民眾選擇對中國構成軍事威脅的國家時,選“日本”的受訪者比例最高,為79.4%,較2017年上升11.8個百分點。在中國受訪者“感到日本是威脅”的原因中,“日本與美國聯手在軍事上圍堵中國(70.1%)”、“日本長期侵佔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並否認存在領土爭端(54%)”,成為中國受訪者擔憂的重點。歷史問題對中日關係的負面影響依然存在,46.8%的受訪者認為“歷史問題沒有解決,這是中日關係決定性的大問題”。在NPO對日本民眾的調查中,有高達86.3%的日本民眾對中國“印象不是很好”。總而言之,兩國民眾的互不信任感依然是兩國關係中不得不直面的問題。

中日關係的持久和平與友好,對於維護雙方地緣政治格局、應對逆全球化挑戰和貿易保護主義均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但是,中日關係的潛在矛盾也不容忽視,下一步兩國應加強兩國高層往來,以戰略引領指引兩國關係的發展方向,把安倍首相此次訪華所達成的一系列成果與共識落到實處,進一步推進務實領域的合作,防止在第三方市場、“一帶一路”合作上的惡意競爭,管控海洋領域的分歧,防止因不理性的挑釁讓兩國關係陷入停滯。最後,敦促日本正視歷史並積極開展公共外交、民間外交,夯實兩國關係的民意基礎。

(作者系中國南海研究院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