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时代的婚姻危机,解析婚姻

所谓剩女,就是没有走进婚姻的单身女性。那么,到底是剩女抛弃了婚姻,还是婚姻冷落了剩女?在我们为剩女担忧如何才能帮助她们尽快走入婚姻的同时,却有剩女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何我们一定要走入婚姻?婚姻究竟是什么?它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在相互接触产生了感情,由相知到相爱,然后结婚,在一起生活,生儿育女,共度一生,就是婚姻。

剩女时代的婚姻危机,解析婚姻

这只是婚姻的一种形态,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如果全面的考察,婚姻就不仅仅是这种情形,而且这种回答也没有揭示出婚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因而把它当做婚姻的概念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婚姻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字眼,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长句,古今中外不同的人对婚姻的理解都不尽相同。

现实主义者或许会回答:“婚姻就是合法地同居”;悲观主义者可能会回答:“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享乐主义者会说:“婚姻是围墙”。再去查看一下中外的大辞典:中国的《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婚姻是男女经过合法手续结为夫妻。”美国著名的韦氏大辞典则注明:“婚姻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共同开始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即开始一种合法的以家庭为基础的生活。”我觉得自己还是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难道以家庭为基础但同床异梦的生活叫做婚姻?可见,“婚姻”二字应该拥有更深刻的含义。

婚姻是一定的社会制度所认可的男女两性结合的一种社会形式以及由此而确立的夫妻关系。从本质上来看,作为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婚姻具有严格的规范性,是由一定的法律、伦理和风俗习惯所确认的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其实现程度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法律、道德等状况决定的。可见,婚姻不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形式,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在一定的社会中形成一定的婚姻制度。

剩女时代的婚姻危机,解析婚姻

婚姻是社会对人类性生活方式的一种设置与安排,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志。它具有相对的安全性、持久的稳定性、公认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生育制度》一书中认为:“自古至今,社会如果单单是为了满足男女之间的情爱和两性关系的话,是不需要婚姻和家庭制度的,只要当事人同意就可以了。社会之所以要婚姻与家庭,并用法律来保护它,用伦理来规范它,是因为要用它承担完成一系列的社会功能---主要是生育和抚养功能。”人之所以选择择偶结婚,是因为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婚姻并不完全是个人的私事,而是两个家族或家庭的联合,除了有政治和经济的目的外,更重要的是为了传宗接代。所以,在中国传统社会,择偶结婚并非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父母或家庭。当事人特别是女性更是无权主宰自己的命运。为了浪漫的爱情而择偶,这是现代文化的发展与创造,而不是传统文化的复制。在我国,很多现代人已经摒弃了传统的恋爱观,不再为传宗接代择偶,而是为爱而择偶,这充分体现了现代文明下择偶者的自由意志。

剩女时代的婚姻危机,解析婚姻

​既然人们对婚姻的失望已经越来越强烈,可为什么世界上有 90%以上的人还要选择结婚而不是独身呢?在过去,男人们需要妻子管家、做饭、洗衣服、照顾孩子等。可现在的情况是,男人们已经不再需要妻子为其做饭,他可以毫不费力地从超市买来各种成品和半成品,可以通过网络电商买将各种生活必需品送货上门,衣服可以送去洗衣店,甚至可以找钟点工整理凌乱不堪的房间。难道是为了性生活的需要?回答也是否定的。因为现代男女身旁并不缺少性伴侣。同时作为女人,过去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如今多数女人都在经济上独立,一般不会仅为了一张饭票或性需求而选择结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