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吴国是个怎样的存在?

夕阳红


吴国,根据《史记》中《吴太伯史家》的记载,吴国人的习俗是断发文身,与华夏诸侯的束发右袒、戎狄被发左袒均不相同。

吴国最早的历史记录是公元前1231年吴太伯奔吴开始的。吴太伯奔吴正值商朝统治,其时大约是殷商第22代帝祖甲时期。吴太伯的父亲是周人先祖古公亶父,也就是周文王的爷爷。

古公亶父因戎狄逼迫自邠迁往周原

古公亶父生有三子分别是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厉。季厉生子姬昌,姬昌自幼年时便是聪明过人。古公亶父屡次在众人面前称赞姬昌贤能,并断言以后光大周族的必定是他。太伯与季厉听后倒也自觉,托言前往南方采药,遂一去不复返以示让位于季厉。虽然文王姬昌后来与其子武王最终代商而有天下,但是太伯和仲雍却不得不混迹于蛮夷之间。毕竟二人来自相对先进的北方,而且周人历来以农业立国,所以太伯与仲雍除了遵循蛮夷断发文身的习俗之外,还传授以及教习周边人先进的生活、生产技术。

时间一长,太伯与仲雍的贤能多才开始远近皆知,人们开始络绎不绝的归附太伯。于是,太伯遂定国于梅里,自号句吴。春秋时代的南方河川交错的情况远比现在复杂,所以吴人十分擅长舟楫。截止到吴国与楚国大规模刀兵相见的这一年,句吴自太伯立国以来已经传了19世,第19代王寿梦自号吴王,即公元前585年。

公元前585年,楚国北进的势头被晋国遏制,无奈之下,楚国分出了一部分兵力开始向淮河流域与长江下游扩张,接连吞并了诸多小国。无独有偶,地处太湖平原的吴国因为东方面海、南方为山地,所以他们的扩张方向是向北与向西。但是吴国无论向北还是向西都受到了楚国或者楚国附庸国的阻挡,吴人虽然擅长舟楫,但是与同饮一江水的楚国作战,他们的特长丝毫没有发挥出来。此外,他们的短板车战与步战也不能与常年大规模作战的楚军抗衡。一时间,吴国被楚国渐渐向西压缩,继位的寿梦对此深感亡国之危。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楚国发生了一个臣子叛逃的变故。而这个名为申公巫臣(春秋第一艳妇夏姬的最终拥有者,史载夏姬三次成为王后、先后七次嫁给别人为夫人,共有九个男人因为她而死,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的楚国人被晋国委派到吴国与之结盟,而且晋国还送了一份大礼:无偿帮助吴军教习车战、步战。但是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吴国必须与晋国结盟对抗楚军。

寿梦大喜,两国遂结盟。依靠学习晋国先进的军事文化,吴国人迅速崛起,随后吴国果然成为楚国的祸患。自寿梦六传至阖闾,吴国与楚国在淮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与楚国进行了长达60余年的战争,并接连夺取了楚国大别山以及桐柏山以东的战略要地,楚国遂退缩至大别山与桐柏山以西采取守势,这也为后来阖闾灭楚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因为吴国对楚国的不间断进攻,楚国北上力量被极大地削弱了,华夏诸侯也得到了一百余年不曾得到过的喘息。


大福读史


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商朝末年,现在比较发达的江南和浙江等地还是蛮荒之地,人烟稀少,当时居住在这里的基本都是蛮夷,也有一些蛮夷建立起来的“国家”,比如越,当时在江南一带还有一个吴国,他虽然建立在蛮荒之地,但是他的建立者却不是蛮夷,而是根正苗红的大周宗室。这是怎么回事呢?

周王室原先只是一个部落,到了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后被周武王追谥为周太王)时期,部落搬到了周原,从此部落以周为名,古公亶父带领大家建造房屋和城市,发展农耕,部落实力逐渐增强。

古公亶父(周太王)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有个儿子叫姬昌,从小聪明伶俐,很受祖父周太王的喜爱,周太王亦有意让姬昌继承自己的“王位”。可是,前面还有泰伯和仲雍,要想传到姬昌的父亲季历头上困难比较大,周太王为了此事十分烦恼。

泰伯和仲雍得知父亲的心事之后,决定让位,于是他们借机逃离了周原,往遥远的东南方向去了,逃到了今天的江南一带,当时那里还是只有少数蛮夷居住的蛮荒之地。泰伯和仲雍并非等闲之辈,他们定居下来之后,开始自己创业,慢慢的在梅里(今江苏无锡梅村)附近建立起了一个国家,被称为句吴。

泰伯没有儿子,所以死后弟弟仲雍继位,仲雍去世之后由儿子季简继承,之后是季简的儿子叔达,叔达的儿子周章,他们一直在江南一带过着有滋有味的小日子。

与此同时,中原却发生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中原改朝换代了。

事实证明,周太王确实很有眼光,他看中的孙子姬昌确实是个人物,姬昌领导周部落之后,发展生产,而且征服了周边一些小的部落,实力大增,慢慢的有了与宗主商朝扳手腕的能力了。

在姬昌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这个时候商朝的统治者是商纣王,这是一位被史书丑化最严重的古代帝王,据史书记载他在位时,残害忠良,过着放荡淫乱的生活,百姓苦不堪言,后来姬发率领周部落以及追随周的部落一起讨伐商纣王,最终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朝的奴隶大军,商纣王在朝歌自焚,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姬发被称为周武王。

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后,将王室成员和有功之臣分封为大大小小的诸侯,封完之后武王想到自己能有今天多亏了两位先祖泰伯和仲雍让位给自己的祖先季历,于是派人去南方寻找泰伯和仲雍的后人。

派出的人不负众望,终于找到了泰伯和仲雍的后人建立的吴国,此时当政的是周章,于是周武王顺水推舟将周章依然封为吴王,封地依然是吴国,另外将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在夏朝首都的故地,称为虞国。

后来,吴国在阖闾与夫差手上达到了鼎盛,并且将越国灭亡了,可惜夫差中了范蠡的美人计,被勾践卧薪尝胆,反过来将吴国灭亡了,吴国由鼎盛而瞬间灭亡不得不让人感慨。


天涯看点历史号


吴国前期的确不显山不露水,当然他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这里头有一个过程:

1、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两强争霸持续的时间很长,两国为了争夺霸主之位屡次发生战争,但是又互相奈何不了谁,在宋国的努力下,晋楚两家一度讲和从而发生了“弭兵会盟”:干脆两家平分霸权!

2、全家被令尹子重杀害的楚国大夫申公巫臣流亡到晋国,受到晋国礼遇。为报家仇,他促成了吴、晋结盟以制楚,并亲自出使吴国教其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使弱小的吴国迅速强大。吴王寿梦时期,强大起来的

吴国吞并了多个周边小国,而且频频派兵征伐楚国,果真让楚国令尹子重疲于奔命,最后心脏病发作而死,吴楚争霸由此拉开帷幕。

3、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任命孙武为大将,亲率吴军三万,对阵楚军二十万,五战五胜,顺利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几乎灭掉楚国,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感动了秦哀公,才使秦国出兵助楚复国。打败楚国后,吴国从此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

4、吴王阖闾率军进攻越国是,被越军在姑苏(今江苏苏州)打败,战斗中吴王阖闾被越国大夫灵姑浮斩落脚趾,后重伤而死。吴王阖闾的儿子夫差即位后,发誓一定要为父报仇,几年以后就在夫椒(无锡太湖马山)击败越国,攻入越国都城会稽(今浙江绍兴),越王勾践求和,夫差答应。

5、击败越国后,夫差志得意满,北上与齐晋等诸侯争霸,连年战争,使吴国消耗很大。

6、这时候,虽然投降的勾践悄然起事,趁吴王北上争霸之际在背后偷袭吴国,吴国从此一蹶不振,并逐渐被越国所灭。

吴国就是这么一个存在,一度称霸而后又迅速灭亡。


历史人物故事会


正准备写一篇春秋吴国来龙去脉的文章。吴国确实是春秋时期一大黑马,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是真真正正的昙花一现,燃亮天际!


吴国故事我们分三段讲:

一.吴国来源

吴国和西周是一样的,都是姬弃后代,周太王古公姬亶躲避西戎侵扰,带领部族从陕北迁移到了岐山。通过与当地部落联姻,实力迅速壮大,激发了周部落和商朝一决雌雄的壮志,于是古公对继承人的挑选格外严格,驱逐了长子和次子,而选择了小儿子季历做继承人,并转而传承到雄才大略的孙儿周文王姬昌手中。



而被驱逐的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则逃去了东南方蛮夷之地,文身断发,以示不与季历相争。太伯自己起了名号叫:句吴。没想到,居然依靠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吸引了荆蛮依附,于是建立了吴国。太伯无子,死后传位给弟弟仲雍。三代之后,周武王伐纣灭商,正式分封仲雍重孙周章(也是武王侄子)为诸侯。


二.争霸中原,讨伐楚国,收服越国,击败齐国。

吴国被册封后,一直是个东南小国,直到300年后的东周时期,楚国大臣申公巫臣逃亡到吴国,教教吴国建立车马武器,吴国才强盛起来,开始东征西讨,有意争霸中原。于是和新称霸的楚国摩擦不断。


经过3代共5位吴王的经营,吴国国立昌盛,于是复仇之神伍子胥兵神孙武辅佐吴王阖庐讨伐楚国,几乎灭亡楚国,而伍子胥鞭尸楚平王报父兄血仇。

之后,吴王夫差南征越国,越国称臣。北伐齐国,连战连胜。终于经过黄池会盟,被诸侯公认为霸主。


三.昙花一现

吴王夫差无疑是历史上为数不错的,站的最高,摔得最惨的大人物!

就在夫差黄池会盟成为春秋舞台上最后两位霸主的时候,老巢姑苏却遭受了越国的背后袭击。吴王返回姑苏后却无力向越国寻求报复,因为吴国经过20多年中原争霸,早已精锐丧尽,而能臣伍子胥也早已死于吴王猜忌。于是争霸大业戛然而止,吴王夫差从霸主大位转眼成为勾践板上鱼肉。夫差请求越王能像当年自己保留越国一样,保留吴国,越王不肯,于是夫差羞愤自刎而死。吴国被越国和楚国瓜分,退出历史舞台。


吴国尽管兴盛的时间不长,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七百年后的三国时江南依然被成为东吴。而其历史故事和人物更是波澜壮阔,充满了波折和戏剧性,至今让人慨叹不已。有兴趣的欢迎去搜索下伍子胥,吴王阖庐,吴王夫差的故事,怎一句波澜壮阔可以描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