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會不會全球化?

小楊說歷史


會的。

它的重要性就略過了。關鍵是,漢字還蠻容易學。決非以往傳說甚廣的那樣難學。在電腦時代,漢字作為漢語言的二維文字,易學易記易理解,還極為有利於組詞組句舉一反三。相對於世界上那許多的拼音文字,是量級的優越。

它組成詞句,可以不囿於讀音而表達穩定的含義,就如在日語裡那樣。所以是世界語的最佳選擇。

如果外族人們,改用了漢語讀音,和接受漢語的語序,那麼就算是大體學會漢語了。使用電腦和在人工智能幫助下,對於年輕人來說,並不難。

那麼問題來了。網上之前早有內行人發文指出過,中國人的聰明,他們學習掌握知識的多和快,他們思考的速度和廣度,思維的多維度而不是如英語民族那樣的線式思維,都與使用漢語及漢字緊相關聯!英語在知識爆炸時代,由於它的先天不足,已經嚴重限制了他們的思維和思考效率。被稱作垃圾語言,日語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儘管它借用了漢字)。有人做了一些研究,單位時間內,以日語閱讀或思考獲得的信息量,大約是漢語的一半。說漢語使人聰明,依據充分。用漢語漢字,會大大提高效率,也應該不假。

以往時候,出於無知或傲慢,對漢語傳有種種偏見乃至歧視。可將來外人若大規模掌握使用了漢語漢字,必然將大大提升它們的效率和能力,——在大爭之世,那真滴沒有負面影響嗎?

(非專業人士說道語言問題,不喜勿噴)


jhmh26


在教外國人漢字語的過程中,體會到現在的外國人學習漢語情況的變化,可以說明漢字會不會全球化


1、學習漢語的外國人是趨年輕化,以前年紀大的多,現在是年輕人越來越多,兒童越來越多,這種現象不僅是國內的大學,還是在海外的漢語班,都有年輕化的趨勢,本人在深圳大學給老外上課,也感覺到,在深大學習漢語的老外,平均年齡越來越小,澳洲、歐洲的朋友都有這種感覺,很多年輕人工作之餘學習漢語。


2、漢語被列入高考的外語科目,把漢語列入教學大綱中,成為中小學生的一門課程,納入其主流教育體系,如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韓國、泰國、柬埔寨、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已先後將漢語列為大學入學考試的外語科目之一。漢語教學在許多國家的外語教學中的排位普遍提高,也呈現出了低齡化趨勢,在中小學生中開出漢語課程


3、西方精英子弟學習漢語的風潮已經形成,正成擴大之勢

眾所周知:美總統特朗普、奧巴馬、克林頓、副總統拜登、英國前首相布朗的孩子都學習中文,全球各國的精英及其後代學習漢語已經形成了一種風潮,並有向平民蔓延之勢,,英國第一所全中文學校的誕生,俄總理經常告誡學生漢語的重要性等,東南亞漢語課也是從精英階層開始,也就是說一輪由全球精英階層引領漢語熱正向著平民蔓延。


從這些現象,可以肯定的說,漢字肯定是會全球化的,肯定會成為世界語言,當然總有人反對,理由是漢字漢語太難了




外國人學漢語難不難?


按現有的方法,用我們學習英語的方式,教老外漢語,當然是難上加難了。


本人在深大,全中文教學,用《人字學習法》(海外版)教外國學生,零基礎,90分鐘內教會30個字、幾百個組詞、成語及短句。

換一種漢字思維去學習,學完300基礎字,提升到800-1200字就很容易。一般能認500字,日常口語句子基本上能應付了

目標是半年內讓老外學會1800字變得輕鬆,聽,讀,寫等漢字應用同時完成!


個人的實踐表明,這個目標其實一點都不難,把學習難當成漢字全球化的障礙,有點杞人憂天了。



.

.


我是漢字谷主,【專注說文解字、快速識字啟蒙與K12語文教育、海外漢語,古汀漢字谷 獨創的《人字學習體系》(人字學習法、快速識字、漢字創新思維、漢字國學、古詩文)】

漢字創新思維訓練 提升中小學生想象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能讀懂國學經典!歡迎關注、交流及合作!

如何獲得上述 人字學習法 相關資料,請關注本頭條號,私信 “1001”


漢字谷主


漢字能否全球化,實際上是取決於中國的綜合國力的整體水平。從十九世紀開始,英國的國力是世界上最強的,所以世界一直以英語為世界語,英語也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

接著是美國,由於美國使用的也是英語,而美國至今仍是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所以英語任然是世界上最為通用的語言。

80年代初時,蘇聯國力達到頂峰時,學習俄語的國家增多,隨著蘇聯解體,俄語的影響力下降了很多。

在90年代末2000年代初,日本國力達到頂峰時,日語也一度流行於很多國家,而到了10年代隨著日本國力逐漸被中國反超,日語的影響力逐漸下降,而漢語的影響力逐漸上升。

直到今天,由於美國的綜合國力仍是最高,所以英語仍然是世界上最為通用的語言。

漢語能否全球化,我個人認為仍取決於中國綜合國力的世界位置。

貧弱時的中國,有那個國家建立孔子廟,系統的學習漢語,中國在逐漸發展起來了,才有了許多的國家學習漢語。

試想,如果中國在人均經濟、綜合軍事、綜合科技、等方面超越了美國,綜合國力上升到世界第一時,世界的各行科技人才蜂擁至中國時,那時的漢語,將會在全球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地位呢!


我是江一石


隨著大中國的崛起和復興,漢字會越來越全球化,英語在全球雖然普及,但還沒有說漢文的人多。

畢竟現今世界三大經濟強國,有二個國家以漢字為母語,日文雖是漢字的分支,但還算是漢字。

說及漢字,早在近代及以前就有了蔓延全球的趨勢,只不過隨著近代中國的衰落,讓這些國家逐漸放棄了漢文而已。

近代的朝鮮王朝作為中國的潘屬國就是以漢字為母語。

近代的法屬印度支那(原中國藩屬國)也是以漢字為母語。

近代英屬北婆羅洲郵票上就有漢字的標誌。

近代的柔佛王國(含現在的新加坡等地)郵票上也有漢文標示。

這張珍貴的菲律賓國父黎剎(中國福建人)頭像近代郵票,見證了美屬菲律賓時期也有漢字的印記。

現在的孔子學院在全世界大放異彩,所以說,漢字的全球化正在路上。



湘平古珍郵館


問題在於中國人對漢字本身的認識幾乎全部都是嚴重有誤的,竟然沒有一個文字學家發現漢字是很系統化的,系統化的規則在哪裡都沒一個研究文字的搞得清,秦統一了一次文字,即秦之前文字混亂本身就存在,各國各地各時期都在造字,到漢時,又把秦統一推行的文字棄用了,啟用了隸楷文字,很多人誤認為隸楷文字是小篆發展出來的,這認識是極其錯誤的,隸楷文字其實比秦統一使用的文字更早,這套文字是在孔子手上完成並推廣出來的文字,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家,其實就是推廣儒家的這套隸楷文字,這套文字是有嚴格的設置規範的,而小篆是沒有系統規則的,小篆只是定義文字,即我設定這個筆畫符號要求人們認識這個符合組合的表示意義,它跟字母文字的設置關係邏輯是一樣的,而隸楷文字不同,隸楷文字不是定義文字,而演繹關係的文字,隸是隸屬,楷是規範,隸屬於萬物理論而規範出來的演繹關係文字,隸楷文字的每一個筆畫與組合都是有嚴格意義的,它首先背後有一個筆畫與組合關係推演框架,筆畫與組合關係所表示的意義是在這個關係框架上進行推演出來的,所以隸楷文字是不需要字典的,聖人之聖學與絕學其實也就在這裡,孔子整理出了全人類文明史上唯一的一套不需要字典的文字系統,這套文字是嚴格的按照古人造字以紀數的邏輯進行設置規範出來的文字,孔子是集大成者,古人以數的關係推演宇宙天地萬物,它同樣以數的關係設置了筆畫與組合構成的文字,使得文字與演繹宇宙天地萬物的邏輯同理,到今天為止,世上竟然無人發現孔子才是漢字系統化最重要的整理者與推廣者,如果你明白了古人推演宇宙萬物的那套數學,漢字,是外星人都能夠看得懂的文字!


楊宇林745


漢字會不會全球化?我的回答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漢字太深奧了,用錯一個字,道理就大不一樣。就連本國人有很多都學不好,何況世界呢?要說漢語能全球化,那一定有可能的。因現在的中國已早就今非夕比了,富強而繁榮了,就有世界各地的人和我國打交道,而語言又是第一關,不會漢語懇定交流起來一定會有很大障礙。我想,既然他(她)們愛上了中國的繁榮,分享我國的成果,就一定會努力學好漢語文化的。


分享566


我不認為漢字可能“全球化”。

語言文字的複雜程度直接關係到“文化輸出能力”(建議百度瞭解概念)。

以漢字與英文作比較,漢字以常用的3500算,英文以26字母算,英文的“輸出力”約為漢字的一百倍。

以漢語和英語比較,漢語有23聲母,24韻母,4個聲調(最難),不考慮借母,也不考慮無字音節,共有23*24*4=2208個字音。英語國際音標有元音20個,輔音28個,一個音節有重讀和不重讀之分,若不考慮音節後有輔音,則共有20*28*2=1120個音節。也就是說,英語的“輸出能力”是漢語的兩倍左右。

也就是說,不論漢語還是漢字,輸出能力都在英語之下。如果說漢字和漢語哪個更容易輸出,那也是漢語,而不是漢字。漢語的輸出能力是漢字的50倍左右,即——即使漢語國際化,漢字國際化依然天方夜譚。

英語是世界上最簡單的語言,漢語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我們保持不被同化就很不錯了,同化他們幾乎不可能。


長恨客191


用流行來回答,流行後就不熱了。因為因為因為大多數外國人對漢字評價沒有例外:太難學了。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要怪在國外的孔子學院沒有正確採用適合外國人思維教學方法讓外國人學習漢字很痛苦,為什麼非要用毛筆寫字?為什麼繁簡都用?為什麼不採取直觀教學卻採用漢英對照,要知道漢字本身是圖。總之多了學習成本很不划算,像西方國家勢利,理解漢字表面就夠了,不必深入形神意層次了。

還有一個原因,中國太低調了,沒有主動宣傳自己文化,只有重要場合才宣傳的,不像西方無時不刻見縫插針不遺餘力堅持不懈地宣傳西方文化。像中國新四大發明、美食等靠著外國人主動免費宣傳的,而中國坐在那裡看著外國人宣傳而迸發自豪感,我呸!歪嘴的和尚念壞了經,難道等發現不對才要求改正?唉,晚了。人家只記得第一印象。


user5097028413743


會!

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逐漸繁榮富強。投資環境優越,市場開發寬大,引來外商和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漢語越來越受其他國家推崇,中國傳統文化更與世界經濟文化相生相親。許多國家也更重視親情,家國情懷。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儒家思想,已飛向世界各地……

在不久,漢語將是全球必修的語言。因為作為母語的中國——富強,繁榮,安全 ,全球最嚮往國家。



四季如春79715


文字的輸出是由經濟和科技處於強勢地位的國家向處於弱勢地位的國家輸出的。上個世紀日本崛起,歐美流行學習日語,隨著中國崛起日本衰落,歐美又興起了漢語熱潮,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漢語能夠成為國際化的語言,這跟日語不能成為國際化的語言是一樣的。

從使用的廣泛程度看,世界上主要的大國都把英語教育作為重中之重而不是漢語,世界不同國家的人交流還是主要使用英語。無論是科技還是文化,目前英語作品都處於強勢地位,我們的電影、歌曲、動漫對外輸出都不太成功,而英文作品則正好相反;科研方面,讀懂英文文獻是科研工作者的必備技能,而國外的科學家則不必要會漢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