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为什么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是因为他的战功在李渊之上,当初太原起兵反隋,就是李世民出的主意,父亲李渊被鼓动下,才开始反隋的。那时,他还承诺要立李世民为太子,原因是他这个儿子有远见和胆识。唐王李渊起兵后,率先攻取长安,正式将自己的封号,建为大唐,那时的大唐被隋末军阀包围,它算上只有河东和关中。李世民掀开了统一战争的序幕,李渊那时是很器重这个儿子的,每每出战都用他,因为这个儿子会打胜仗,而其他两个儿子呢,他们三个都是一母所生,他俩都不及李世民的胆识和谋略。这是以后为什么李世民不服李渊这样的安排,立李建成为太子,而不立他,玄武门之变和逼宫退位的种种结果都是因它而起。

为什么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李建成那时已经是太子了,位居高位,他却不满足,生怕有谁抢他的饭碗,那个抢他饭碗的人恰恰确是他的兄弟李世民,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后,在府邸里招贤纳士,培养势力,手下有杜如晦,房玄龄,武将有秦琼,敬德,朝中也有他的支持者长孙无忌。李世民打心底就想显示自己的实力,靠着他们,带兵南征北战,现在大唐在带领下打败了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等,大唐因他而走向统一,这一点,李世民很自豪,原因大唐是他打下的,而坐在深宫享清福的太子哥哥和父皇却对他另眼相看。只封了他区区一个大将军兼秦王,李世民感觉自己被埋没了,他不希望自己靠实力拼搏的功劳化为乌有,一味的给他们打工,于是有夺皇位之心,太子位才是他真正要的,李渊当初承诺成一张白纸。等李世民还没主动出击时,对方已经开始行动了,慢慢钻进自己的设下陷阱里。李建成联合李元吉兄弟俩,处处为难李世民,他们联合朝中有权位的大臣裴寂,魏征等,想将李世民势力排挤出去,两方因此发生冲突,李渊看在眼里却疼在心上,当初立李建成为太子是有他的道理,必须长幼分明,现在他也无能为力,只能任事情发展下去。该到的日子终于来临了,曾经恶意想毒死李世民的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在玄武门被李世民部下当初击毙,走上了隋朝太子杨勇后路,李世民变成隋炀帝,他更果断,凭借强大的军力后盾,逼其父退位,当李渊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死时只能用悲伤擦洗心中的悲愤。他之所以不敢公然指责李世民手足之残,原因他心里明白整个唐朝是他给打下的,这个皇位等于是李世民把他捧上来的。李世民后来当上皇帝,成为闻名于世的唐太宗,与他的超人的远见和才能分不开的,这也是他为什么敢造反的原因。

为什么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为什么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而朱棣为什么不敢造反呢,原因他父亲朱元璋是位政治强人,朱元璋是出了名的狠角色,为人专狠,手段恶劣,他白手起家,从一个无业的和尚,经过风风雨雨,带兵打败一个个对手,推翻元朝,才建立起了明朝,而那时的朱棣呢,只不过是个普通的皇子,排名老四,他是朱元璋一手培养出来的,早年在开平坐燕王,常年随蓝玉征大漠,历练出来的,即便如此,他也还没有胆量和朱元璋叫板。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也是奠基者,他废除了丞相制,诛杀胡惟庸,严办蓝玉案,大力封王于全国,为老朱家控固了江山,燕王朱棣那时也是随父愿镇守北方边陲的。他还算干的不错,朱元璋都曾器重他,原因是这位儿子和他有同样的血性,但抹不去一点就是太残忍了,这是朱元璋为什么不立他为太子的原因,其中还有个原因是长幼之分,应当把长子放首位,没立多久,而他喜欢的朱标恰恰英年早逝。这时候的朱棣已经崭露头角,他和李世民一样,已在诸王子中,战功卓越,可最终插肩而过。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洪武帝朱元璋却将皇位传给了长孙朱允炆,在他眼里,朱允炆要比他器重朱棣好的多,而且仁孝,国家该休养生息了,相反朱棣的残忍会续写他的罪恶史的,若他坐了皇帝,会与他的政策背道而驰。晚年朱元璋的决断,没有让四子朱棣放下念头,他和李世民有同样的观点,皇位应该属于有实力的人,而不是靠恩宠得来的,李世民当机立断逼宫。而朱棣呢,他不敢在强势的父亲面前逼宫,只有等,等到朱允炆时机会来了,趁削藩,靖难之名血腥的夺回了皇位,那时的他就是永乐大帝,朱棣和李世民一样可以说开创了一个盛世,他之后的政策如朱元璋所料成真,明朝自闭关锁国后一段时间走向开放,郑和下西洋带领大航海时代来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