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辩证的学习传统文化?

现实的完美


我们都知道,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根源之所在,虽然易经有着如此高的学术地位,千百年来,它的智慧哺育着我们一代代华夏子女...

可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易经对于现代人却很陌生,甚至很多人都对易经有着错误的偏见,认为易经就是算卦的,是一本算卦书,他们认为易经头到脚压根就是迷信书,往往都是避而远之。

每每我看见这样的言论或行为,都令我无比的痛心疾首。可悲我优秀的传统易经文化被误会,又可叹我们当代人精神文化需求。所以,我想再次发声,为易经正名,给那些对易经存在认识片面性的群体科普一次。

关于《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衍生著作也是百花齐放。

有人说《易经》是反映历法的,譬如远在古代,就有专门管理天文历法的官职,叫做司天监,说的正是由易经知识结合天文确立的历法。

有人认为《易经》是用来占卜预测的,如“八卦定吉凶”之说。而且,夏、商、周时期国家均专门设立占卜的官员,遇到重大决策时以此来判断吉凶祸福。

有人认为《易经》是用来一本军事政治书,比如古人根据易经研究推演出来的各种军事阵法,知名的有八卦阵、鸳鸯阵等,除此之外,古人还用易经的占卜预测功能和哲学思想输出作为政治统治的工具。

有人认为《易经》是一部医学著作书,易经所讲的阴阳和合之道以及其它方面的易学原理和中医是相通的,古代更有“不知易不可为医”的说法,都说明了易经与中医的紧密联系。

还有人认为,《易经》是反映数学的,如德国的莱布尼兹在1716年就指出:“伏羲氏所推演的八卦中蕴含着二进制原理”。

我告诉大家,这都没有说错,这就是易经。跟我们熟知的《红楼梦》一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与此同时,我还想用一组数据统计结果来说明,易自伏羲创立以后,是从古至今研究人数最多,研究延伸字数最多的一部经典著作,成为儒家、道家、方士争相研究和阐述的对象;即使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也要把《易经》保留下来。后世的历法、占卜、星象、风水、八字命理、相法、军事、医药乃至于人文哲学的研究,莫不以此为基奠。其充满的智慧不仅深刻地浸染着中国的文明,而且对西方的科技和人文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乃至于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一本必学书,易经是我们人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必读书,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

它超乎一切宗派。儒家从自己的角度去阐释它,它就是“儒家易”;

佛家从自己的角度去发挥它,它就是“佛家易”;

道家从修道的角度去研究它,它就是“道家易”;

......

追根溯源,我们从根源上再来探索一下《易经》是什么?

据《易经系辞下》中记载: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有同样类似记载的还有《三皇本纪》

在正史《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通过上面的古文献记载,我们看到易经最初是在人文始祖伏羲氏发明创造的。易经在产生之初就是为大众服务的,原始部落时期可以用它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比如通过观察天文星体的位置来确立时令,看看最近该种什么;又比如今天准备出去打猎,要看看有没有雨;又或者有新人要结婚了,看看哪天是良辰吉日等等。

总而言之,易经的本质可以理解为古人总结出的一套抽象而又具体的宇宙观和方法论,说白了易经就是古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断的总结自然规律而成的一部经典,用于指导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精神生活,让后人可以少走弯路,趋吉避凶。开创了中华最早的文明。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阶级的产生,易经就成为了阶级统治的一种工具,统治阶级(即帝王)用易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目的是为了顺应天下大势,巩固政权、强盛国家。

《易经》是用卦象来反映和认识整个宇宙和事物发展规律的书。是中华文明独有的认识自然和社会运行规律的知识体系,再进一步精确的话就是用一张“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作为运算核心来揭示这种规律和方法论的。

所以说呢,我们当代人要好好学习易经,享受古人留下来的易学智慧带给生活的便利,我们也有必要将这种优秀的传统易经文化传承发扬下去,让更多的人也能体会到这种福慧。


我的黄历


第一、如何辩证的学习传统文化,这个问题问法已经是洋为中用了,辩证法是老外的玩意。至于古为今用,题主大概是有意从老宅子里找找看有没有祖先留下的宝贝了。废物里淘宝这个正是我这个收废品的强项。

第二、学习传统文化,只能说古为今用吧。要想洋为中用,题主估计也是打算好不仅仅学学易经,顺带把古希腊哲学也顺带学了吧。

第三、问题的核心是:传统文化到底有多少可取之处?很多人说传统文化一无是处,也有觉得传统的东西是根,学学就可以修身齐家平天下。

第四、啰嗦一堆,说说我的看法。学习传统文化了,有一个好处就是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应对在当时的自然环境、技术知识下如何对人类社会群体进行组织、教化的。对个体在言行、思维上面是如何要求的。比如为啥有奴隶制?为啥搞封和建?都是为了人类这个群体能适应自然和环境还有能发展。知道祖先在不同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下应对自然挑战以后,我们可以用同样的一些思考和经验应对今天面临的自然和人类组织问题,比如雾霾。也可以应对今天人类遇到的心理问题,比如抑郁。

第五、现在时代变了,是否是祖宗不可法?祖宗和我们有一样的DNA,所以祖宗经历过的东西还是可取的,关键是如何取?以我多年收废品的经验,我觉得关键的就是:学习之、批判之、学习祖先的思考方法和精神,同时批判其在当时科学技术下采用的一些应急、应时之策即可。

第六、建议题主来收废品,收废品多了,自然懂得变废为宝!哈哈,也知道如何古为中用,洋为中用啦。


废品之家


这个问题问的好!

近几年提倡重视学习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但有很多学者教授在一些讲座上照本宣科,将一些传统文化读本直接讲解一遍或者更有甚者将一些陈腐观念也重提复辟,这是有违zfzy精神的。

或许大家都知道学习传统文化应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不明白如何分辨何谓“精华”,何为“糟粕”。

这就需要“思辨能力

”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一直在强调思辨能力,需要“悟”,悟的过程就是思辨过程。

当你思考一个问题时,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无论接触到何种理论,或者是谁直接告诉你答案,都不要急着全盘接受。而是在心里分析下该答案的合理性、严谨性、适用性。再与其他类似的答案进行对比,各有什么区别。

凡事多思考,多辩证,自然就会锻炼出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仿若是你自己的一把万能尺。拥有了它,你无论读古文、宗教圣经、外文译本,还是与人讨论、上网浏览信息,一切知识来源都会经过你自己的梳理,不会随波逐流,不会人云亦云,不会被蒙骗洗脑。


姝子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可谓是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但传统文化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先说糟粕,比如封建迷信,在现代就不能用了,针对于这我们应该先从思想上杜绝在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素养武装自己然后用这些先进的文化去改造他们。

而精华则是我们的祖先通过传统文化变现出来的。就比如儒家文化时刻影响着我们。谦和和基本的谦卑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在此基础上出现的。再比如道家的崇尚自然,修身养性也渐渐成为现代人的养身方法了嘛。现在的富强、文明、自由、平等、公正、法制、诚实、守信、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也是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出来的。

现在的时代除了科技和经济就只有文化这一软实力能够支撑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中国梦和永远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应该对待我们的文化有自信有信心。


冲向宇宙的人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法就是德国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老子》后的新名词洋包装!这是中为洋用的例子,这是文化领域的出口转内销现象,毛主席是传承学习并灵活应用传统文化成功达到古为今用的光辉榜样,现代人不要崇洋媚外,应该要有民族自信!传统文化是个宝,千百年来也有草。放开思维古今找,阴阳中用好不好?从你的提问表现中似乎难以达到你所希望的目的,好象是骑着千里马在慢慢地找驴。当然这种表现也很常见,在中国哲学界更是如此,洋墨水喝高了,迷糊也就难免了!


太上中华


大学时有本教材里讲“文化是人化的自然”

文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文化一般都是经过一定的时间的筛选的结果。即便已经是筛选的结果也不免会有糟粕夹杂其中,更重要的是,任何东西都有其双面性,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辩证思维,以辩证的态度去对待,还要结合时代的特征合理运用。无论是古为今用还是洋为中用,都要保持觉醒的状态,避免厚古薄今,厚外薄内。当然辩证的思维需要慢慢练出来,但是对所学内容的全面了解也尤为重要,没有全方位的了解,你脑海中的“坏”就有可能正是人家的“精华”,反之亦然。


老娜年方十八


首先要学会吧,我的方法是掘井式深挖。我最开始受父亲“仁义礼智信”口头语的影响,主攻孔子儒学,后因为心理问题接触到心理学,又功心理学,把儒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形成心理学人格框架,发现人格发展的数字原理,又主攻《周易》像数,探讨宇宙数字模型……


郁子城


明是非,为根本。尔后广泛涉猎,批评与借鉴,吸收及消化,形成自己的世界理念。

拙见,仅供参考。
图自《视觉中国》,谢谢。


流liu西瓜




和你携手健康人生


题主的问题很好!说到学习传统文化,还要古为今用!还要洋为中用!就不得不说一个根本的问题!既然要学习传统文化就得学懂!学透!吃透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知道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泊!如果对一个事物只是一知半解的又怎么去正确的做到古为今用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