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釘子戶」衆生相:世界正在懲罰不努力考大學的孩子!

高考制度的恢復,讓“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曙光普照中國大地。數以億計的青年學生通過高考走進了另一種人生。

高考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人才的“挖掘機”,也是人才步入社會前的一個“試金石”。有的人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執著,而有的人卻因年少無知,輕易放棄了這條道路。

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有其不為人知的原因。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透過現象看本質,深挖“高考釘子戶”背後值得思考的問題。

1

“高考釘子戶”眾生相

屢戰屢敗型

“高考釘子戶”眾生相:世界正在懲罰不努力考大學的孩子!

近年來,“高考釘子戶”一詞逐漸走入大家的視野。所謂“高考釘子戶”是指那些屢戰高考的人。

現年51歲的梁實被稱為“高考最牛釘子戶”,為了實現自己的大學夢,前前後後一共參加了22次全國高考,迎來的卻是屢戰屢敗。

據瞭解,梁實在1983年首次參加高考,16歲的他落榜後連上三年補習班,依然沒有考上大學,一直備戰到1991年因高考年齡限制而停止。

梁實是一位成功精明的商人,善於抓住商機,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年就賺了上百萬元! 生意場上的成功,讓他對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

2001年,獲悉教育部取消了考生報考普通高校年齡及婚姻狀況的限制,梁實又開啟了他的高考之路。他曾經的目標是四川大學數學系,卻因為多次“滑鐵盧”,調整成了“二本一類學校都可以接受”。

梁實把人生的幸福分成兩類:一類是物質的,一類是精神的。他說,上大學是我這輩子必須攻克的目標,如果說老是考不上大學,即使每天吃好的、穿好的,我也覺得缺失一大塊,還是高興不起來。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英才君認為,對於像梁實這樣的人而言,參加高考不僅僅是為了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而是源於一種精神、一種夢想、一種信念。雖然這種做法不值得提倡,但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還是值得學習的。

屢戰屢勝型

“高考釘子戶”眾生相:世界正在懲罰不努力考大學的孩子!

與像梁實一樣屢戰屢敗的老齡考生不同,四川人張非則是屢戰屢勝。這位“高考釘子戶”還有另外一個稱號“考霸”。

張非一共參加了四次高考,第一次高考時,他考了600多分,被複旦大學錄取。但復旦大學並不是他理想的學校,他的目標是去北京大學讀書。於是,他放棄了去復旦大學的機會,回到高中復讀,準備來年再戰。

2003年,復讀了一年的張非再次參加高考,這次他依舊考了600多分,並且達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分數線,終於如願以償考上了北京大學。不過,上了大學後的張非學習勁頭大不如前,還因迷戀上了網絡遊戲而荒廢學業,竟有7門課程不及格,最終被北大勸退。

退學後的張非回到了家鄉,不甘心的他又去高中復讀。

2005年是張非參加的第三次高考,並考出了703分的好成績,成為當地的理科狀元。這一次,張非選擇了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的學術氛圍極好,但在清華讀書期間,張非再次沉迷網絡遊戲,無法自拔,沒修滿學分的他,又一次被學校勸退。

2007年,張非決定再次回學校復讀參加高考,並且將名字改為張空谷。經過三個月的復讀,他以全市理科第二名的好成績再次進入了清華大學。不過,這一次他換了另外一個專業。已經兩次被退學的張非,下定決心大學期間要遠離網絡,連電腦都不買。

他的老師和同學對他的印象是,雖然成績很好,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不會處理人際關係,自理能力也比較差。

個人認為,他兩次被退學的根本原因源於對大學生活的極度不適應,患上了“空心病”。

空心病是指價值觀缺陷導致的心理障礙,症狀為: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對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得了空心病的孩子,會感受到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伴隨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乏。

不少大學輔導員指出,很多以考大學為目標的同學,一進學校就特別懵,不知道自己的長期目標在哪裡。對未來沒有任何希望,存在感缺失,身心被掏空。或許這才是張非沉迷網絡的真正原因。

不戰而退型

“高考釘子戶”眾生相:世界正在懲罰不努力考大學的孩子!

安徽的徐孟南曾經也是一個好學生,即使排不到最前面,“考個二本是沒問題的”。家裡世代務農,就希望把他培養出來。但上了高中的徐孟南開始叛逆,甚至覺得教育體制有問題。

進入高二,徐孟南不再學習。他上課看課外書,還琢磨出一套“三人行教育體制”。簡單地說,他希望各年級的學生都能因愛好而學習,初中培養愛好,高中根據愛好分科,再選拔進大學。

他給韓寒、蔣多多、教育部長寫信,表達自己對高考制度的不滿,結果都石沉大海。失落的他開始沉迷網絡,成績一路下滑。

2008年參加高考時,他故意在每張試卷的答題卡後面寫上“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號是×××……”寫上了自己的理想,明確希望高考能得到0分,引起社會關注,以表達他對現行教育制度的不滿。

他的願望最終實現了,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甚至讓他覺得很激動,認為自己“考零分很牛”。當身邊的同學都拖著行李上大學時,他卻開始了打工生涯,在流水線上工作,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如今他後悔萬分,在10年之後又重新準備高考。對於當年的做法,他說“太幼稚了”。2018年3月25日,徐孟南在安徽省蒙城參加了高等職業學院分類考試,現已如願考上一所大專院校,專業是新聞學。

他說,自己的寫作水平不夠,想學寫作。除了韓寒全集,完整的書他就看過《平凡的世界》。他也看到韓寒在年初發表的文章《我所理解的教育》。這位當年諷刺教育制度的作家,轉而開始肯定現行教育制度的合理性。

“高考釘子戶”眾生相:世界正在懲罰不努力考大學的孩子!

徐孟南說,他認可這個觀點,他會讓兒女接受現行教育。

是什麼驅使“高考0分考生徐孟南”十年之後重新參加高考呢?個人認為,已經為人父的他再次參加高考,說是為了體驗大學生活,重拾當年的青春,不如說是在遭遇社會不公之後,對之前無知做法的醒悟與悔改。

2

吃得了學習的辛苦有多重要?

從大概率上來講,吃得了學習的辛苦,能在考試中脫穎而出的那部分孩子,生活的苦頭會少很多。

之前,在朋友圈裡看過這樣一張照片:

“高考釘子戶”眾生相:世界正在懲罰不努力考大學的孩子!

圖片附加文字:“北京海淀某頂級小學奧數課的教室後面,跟著旁聽的家長,筆記、攝像一個不落,以便回家複習鞏固和提問孩子。”

當大家鼓吹“讀書無用”時,中國教育資源最豐富、最強大、最頂尖的海淀區的父母們卻拼著十幾萬一平的學區房,給孩子報著幾百甚至上千塊錢一節的奧數課,並在後方這樣盡心盡力地跟著。

是這些父母傻嗎?

當然不是,而是他們太明白讓孩子進入一所好初中,一所好高中,一所好大學的重要性了。僅僅在中小學階段,好學校的學生們享受的資源就已經令人羨慕不已:

人大附小五年級所有的實驗,所有的科技課程,直接輔導老師都是中科院院士。國家重點實驗室,這個班的小孩隨便用。

肯努力、分數高、成績好、適應性強,配以良好的教育資源,即便預測不了一個人發展的上限,也足以決定一個人發展的下限。

3

比你起點高的人,比你還努力

韓寒說:“我現在所接觸到的富二代已經越來越強,普通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經濟條件更優越的家庭難道不會這麼想嗎?”

的確,從《爸爸去哪兒》中的那些明星家裡懂事乖巧的萌娃,到最近通過《最強大腦》被熱議的澳門賭王之子何猷君……我們發現“比你起點高的人,比你還努力”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

“高考釘子戶”眾生相:世界正在懲罰不努力考大學的孩子!

層次越高的家長,好像越不會滿足於“衣食無憂”。因為這些家長清楚地知道,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比拼的不僅是孩子本身,也是家長的教育水平、眼界閱歷、物質條件、軟性資源、教育參與度、以及對孩子投入的時間精力等等的比拼。

如果讓普通家庭的孩子跟這些佔盡天時、地利的孩子們,在高考時還要拼素質、拼特長、拼某種專項技能,遠遠不如拼應試來得公平!

儘管目前的高考制度還有很多的不公,但依舊有許許多多的人通過高考以及高考之後的繼續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一步一步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便最後沒有達到期望,你也可以通過學習使自己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的角度以及眼界得到改變,並受用一生。

總之,高考不一定會讓你過上理想的生活,但一定會改變你的生活。高考未必會讓你無憂,但真的能讓你無悔,而任性,最終是要付出代價的。

龍應臺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