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創業者?

眾創思維東莞創業社群


我們對創業者的看法是:

當我們的資金或能力,

無法支撐起野心與夢想的時候,

請別輕易攬一些幹不了或者可能破壞他人福利的瓷器活。

最近看到幾家上市公司退市,看到多家上市公司的債券都沒法按期兌現,還看到大量上市公司的負債率很高。

凱迪生態,201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11凱迪MTN1”違約,連本帶息欠6.98億元。這家公司據說一共欠了幾十億。

還看到一些公司遭遇困境,有的直接就是倒閉,留下一地雞毛,比如蘋果裝飾、泥巴公社、一號家居網等等,簽約業主的項目都沒法開工,欠了不少材料供應商的款項。

之前,億歐網專門梳理了一份家居家裝行業的倒閉企業名單,其中提到,過去3年時間裡多達113家,包括多彩飾家、柚子裝修、宜居家裝、宅師傅、珂居網、美裝等。

創業者們的出發點很好,模式也並不是差到爆,但就是做著做著就砸了,感覺很憂傷。

如果細細研究,會發現一個比較普遍的原因,那就是創始人野心勃勃,盲目自信,制定有龐大的計劃,但要麼是能力,要麼是可調動的資源卻遠遠不夠。

有野心有夢想其實是好事,哪怕事兒失敗了,從頭再來也沒什麼,有一句話說得挺發“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關鍵是有些公司欠了不少債,還沒法兌現理應給客戶的服務,這就比較坑了。

逼自己可以,別逼合作伙伴、別逼供貨商,尤其是別逼那些無辜的客戶。

有很多人說創業者很辛苦,要擔不少風險,有的人甚至把父母的養老錢、老婆孩子的生活費也要拿出來創業。

我覺得如果是這樣,真沒必要賭這一把,踏踏實實地上班還要強一點,你那些野心與夢想,有其他人幫你完成。

退一步說,當你積累了足夠折騰的資源後,再來走實現偉大商業抱負的路。

有人說,要把公司做大,做成500強,做成百年基業,做世界品牌,手上有了一點資金之後就大肆擴張,將馬雲、馬化騰、許加印、任正非們當成榜樣,這並不是壞事。

但問題是,你根本就沒有管理一家大公司的能力,背後也沒有強悍的投資公司支持你,還不願意拿錢請高手幫忙,結果弄成了運營管理不善,錢不知道花到哪裡去了,還拖欠了一大堆供貨商的錢,幾個月結不了。損害了無數客戶的權益,甚至可能導致部分人家庭遭遇困難。

你說,人家不怪你,還能怪誰?不找你找誰?

舉個更有震撼力的案子,樂視出問題,要債人從四面八方湧來,一些要賬的供應商把帳篷都擺到了樂視的辦公場所,有些人覺得當時的操盤手賈躍亭時運不際,大家應該理解創業者,支持創業者,說不準他還能逆勢而起。

但更應該問的是,那些被欠錢的人,誰理解?誰給他們把賬快點結了。有可能別人發工資就靠這些收入,他們中有些人可能是借錢,或者把家裡的生活費拿出來給樂視墊付項目的。

有些創業者把史玉柱視為東山再起的榜樣,覺得這哥們太強了,從他的經歷與運營能力來講,確實牛,大牛,超級大牛!但假如他後來沒有成功,無疑會拖殘一大撥人。

幸好沒有這個假如,可惜很多創業者恰恰撞上了這個“假如”,根本沒法像史玉柱一樣扭轉敗局。

你可能覺得劉強東做京東,虧損N年還能越做越大。得看它背後,他有快速增長的用戶數量與成交量、耀眼的市場份額提供支持,更關鍵的是贏得了一大撥投資人力挺。

像ofo、摩拜、滴滴、美團、餓了麼等炙手可熱的平臺,真的是團隊能力最強,也不一定,但他們贏得投資機構組團支撐的本領,確實沒有幾個同行能趕上。

所以,在攬瓷器活之前,建議評估自己的份量有多重,可調動的資源有多少。

“NM知本產融服務區”之前推送過一篇文章 《它們為什麼欠那麼多債?》,其中提到,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2018年共有20只債券發生違約,合計違約規模超150億元。涉及春和集團、億陽集團、神霧環保、丹東港、中國城建、大連機床、四川煤炭、富貴鳥、凱迪生態、*ST中安10家公司。

另一家市值曾經高達93億元的金盾股份,創始人周建燦墜樓後,引發一系列風波。5月1日的公告顯示,周建燦、金盾集團及相關企業涉及到的債務總額約為98.99億元,金盾集團及相關企業已進入破產程序。

更讓人震驚的是,連續16年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去年名列浙江百強企業第27位的盾安集團,由於負債超過450億元,遭遇流動性困局,向省政府發出“求救”函。

我們一向崇拜的萬科,做房地產的那家,據大貓財經的分析,萬科的負債合計1.03萬億,負債總額在上市房企中算是絕對的高位,資產負債率達到了84.04%,即使很會掙錢,但這個負債也是驚出了天際。

《21世紀經濟報道》一篇文章裡寫道:從2018年一季報來看, 630家上市公司負債率超過60%,其中有18家上市公司的負債率超過100%,多為ST公司。

原因出在哪裡?經營惡化,投資激進導致入不敷出,以及實際控制人的資金鍊風險往往成為“黑天鵝”的誘因。

一些瘋狂擴張,試圖通過資本遊戲套現的上市公司,正在吞食惡果,但問題是,很多股民被害慘了。

說起股民被坑,必須提兩家要退市的公司,5月22日,根據上交所公告,*ST昆機與*ST吉恩成為2018年第一批退市股票。隨後,有人甚至用了10萬股民"命懸一線"的提法,來形容這次退市可能引發的虧損。

這兩家上市公司都有地方國資背景,上市歷史悠久,都是連續三年虧損後,在第四個會計年度觸及了股票終止上市條件。即使是國資,也沒有拿到免於退市的“免死金牌”。

根據Wind系統數據,這兩家公司的股東戶數共有10.3萬,流通盤市值合計達133億元。

根據《股票上市規則》,這兩家公司將於5月30日進入為期30天的退市整理期,公司被摘牌後,沒有退出的股份將進入股轉系統進行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兩家公司都有嚴重的負債問題,而營收、利潤卻沒有顯著增長。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ST吉恩海外投資規模巨大,債務負擔很重,截至2017 年末,流動負債逾107億元,有71億銀行借款已逾期,18.5億元債務已被債權人起訴。

最近影響很大的蘋果裝飾危機,想必可以給很多創業者一個提醒。

這家公司現在的情況非常危急,多名業主的項目停工,跟蘋果裝飾存在關聯的米蘭大宅、檸檬樹、置青春等,都遭遇幾乎相似的問題。

創始人李齊公開在官網與公眾號上發佈道歉信,除了向業主、材料商、項目經理道歉外,還提到給自己3年時間,他會把欠的錢全部還上。

道歉信裡,同時檢討了自己在經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包括目標過於冒進、簡單追求規模、薪酬體系設計不合理、聯邦制管理模式漏洞、責權利不平衡、日常管理過於寬鬆等眾多問題。

2003年時,蘋果裝飾在湖南創辦,據公開報道,當時只有7個人。隨後的8年時間,公司發展並不出色,在一二線梯隊裡沒有佔得突出的一席地位。

但核心成員還是賺到了錢,至少沒有發生大量業主項目被擱置、材料商款項被拖欠的問題。

畢竟很多創業者不會甘於平庸,總想著在江湖上鬧點動靜,拿到更顯赫的地位。公開報道顯示,2012年,創始人李齊提出“摘蘋果、分公司”的號召,蘋果裝飾採取母公司出資控股,優秀員工共同入股的模式,鼓勵優秀員工內部創業。

這事兒也沒錯,很多有實力的公司都有員工創業計劃,像海爾這樣的大鱷,都做成了平臺型的企業,內部孵化了很多小公司。

蘋果裝飾的內部創業制度激活了員工的主動能動性,創業激情得以空前的釋放,同時成功拓寬蘋果裝飾快速擴張的道路。有公開報道顯示,2012年到2017年,蘋果裝飾的年產值增長率一度達到了200%,員工數量近萬人,配套的施工隊超過3萬人。

但用來約束內部創業的機制卻走錯了方向,

從5月16日署名李齊的《蘋果裝飾債務解決方案》裡瞭解到,蘋果裝飾曾制定了三步走戰略,先做大再做強再做好,價格利刃開路,粗放式擴張。

薪酬體系也發生了變化,以前是看利潤,後來改成以產值作為提成標準,各地開始單純追逐產值,利潤率卻非常低,甚至虧損。

在5月5號的蘋果裝飾公眾號裡,以李齊的名義推送過一篇文章,其中對危機的發生同樣做了分析,認為一些大區總經理本身不具備創辦新品牌的條件,卻盲目開設新品牌、盲目開店,造成鉅額虧損。

更嚴重的是,部分大區、子公司為了獲得更多個人提成,採用虛報產值、以極低毛利率甚至是負毛利率簽單、費用開支毫無節制的方式衝刺產值,項目經理、材料商的應付結算任意拖延,最終導致2017年產生鉅額虧損、現金流斷裂的嚴重後果。

另外,李齊認為自己駕馭大公司的能力不夠,於是把經營權、人事權和財務權都下放,結果卻沒有認識到地方公司的總經理也出了問題。權利倒是下放了,各地收到的項目款也沒有收到總部,卻又控制了60%的股權,導致分子公司出問題後,上級公司手上沒有錢,還得承擔責任。

李齊稱,由於集團採用信任和聯邦式的管理機制,對子公司真實的財務情況缺乏審計和監督,等到2017年發現問題嚴重時,實際上已經無法採取有力的改進措施,到2018年3月武漢案件爆發後,整個集團產生連鎖反應,最後爆發全國性的支付危機。

蘋果裝飾經歷的事兒,曾經走過的路,其實很多公司都正在經歷。創業後的幾年時間,以盈利為主,看起來是小打小鬧,但日子過得還不錯。

完成一定的資本積累後,手頭上有一些錢,想著做點大事,提煉出一種新模式,開始複製與擴張。

對照蘋果裝飾這十幾年的創業線索,大家可以反觀自己,有沒有正在陷入同樣的經營邏輯。

如果想讓創業更幸福一點,讓合作方與客戶受損的可能性降低一點,建議大家的步子可以穩一點。

NM知本產融服務區,尋找各行業產融經典案例,彙集優秀公司的經營韜略,挖掘趨勢大潮裡的財富機會,洞悉新鮮商業模式! 賦能所有在奮鬥路上的企業家、創業者與中高層管理者。在這裡,成就知本產融高手!


NM知本產融服務區


我們不提倡各幹各的事,各創各的業,我們提倡的是全民創業,大眾創新。缺乏凝聚力的創業,或者說沒有向心力的創新,也就是說單槍匹馬很難成功。沒有人民的支持和政府的扶助,永遠是一隻孤獨的鳥,一葉漂零的舟。


風火中人



天使狐狸



500強股東


創業本身就是有風險的,無論是創業者本身或者投資方都應該清楚的瞭解,雙方的關係也很明瞭,我覺得你有前途,給你錢去發展,賺了錢你要記得回報我。經營不善也不存在是誰給誰"擦屁股",創業者都是懷揣夢想拼搏的,誰也不想失敗,而投資是為了回報,想要有高額的回報,風險是必須要承受的,我出錢你出力,結果是雙方共同承擔的。


酸溜溜的白菜


我不這樣認為。首先,風投的錢是不容易拿到手的,他們閱人無數,沒有可靠的人品,風投是不會投給你的,所以投項目就是投人。其次、項目本身就很出色,只有合適的人去做合適的事,當然需要資金來運作,成功的幾率就大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