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是杜聿明将军的女婿,他们二人有过交集吗?

大不列颠的帝王


杨振宁是杜聿明将军的女婿,杜聿明是杨振宁前妻杜致礼的父亲,他们两人有过三次交集。

一、杜聿明将军的生平事迹

杜聿明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也是著名的抗日名将。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昆仑关战役等,并随远征军赴缅甸指挥作战,立下过赫赫战功。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杜聿明于1949年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


杜聿明被俘后,他的妻子曹秀清带着家婆和除长女杜致礼之外的五个孩子到台湾生活。作为“败将家属”,他们在台湾吃尽了苦头,倍受冷眼、欺辱,生活十分艰难。

杜聿明的长子杜致仁向台湾银行贷款去美国哈佛大学读书,还有最后一年,尚需3000美元就可毕业了,银行却终止了贷款。曹秀清向蒋介石借贷3000美元,可是蒋介石签示只准借给1000美元,并且分两年支付。


当曹秀清的儿子接到只有500美元的支票后,非常失望,心理受挫,竟然服用过量的安眠药自尽。长子的死让杜家陷入了长久的悲痛。

二、杨振宁与杜致礼的爱情故事

杜聿明的长女杜致礼在1947年就到美国留学。两年后在普林斯顿中餐馆“茶园餐厅”邂逅了5年没见的高中时代的数学老师杨振宁。


杨振宁见到杜致礼后,眼前一亮:5年不见,当年那个文弱的女学生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匀称的身材,美丽的容颜,温柔的气质一下子吸引了他。他乡遇故知,这一次邂逅他们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1950年8月26日,28岁杨振宁和23岁杜致礼在普林斯顿举行了婚礼。两人在一起甜蜜地生活了53年。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的获奖,彻底改变了杜家的命运。蒋介石和宋美龄立即亲切接见了杜聿明的夫人,让杜夫人去瑞典祝贺女婿杨振宁,想争取杨振宁到台湾访问。曹秀清满口答应,并借此机会离开了台湾,到女儿、女婿家中居住。

1959年杜聿明也因为杨振宁的缘故被特赫,得到妥善安置,工作生活都很好。

后来曹秀清在女婿杨振宁的鼓励和帮助下,于1963年乘坐飞机辗转回到北京,与丈夫杜聿明久别重逢。

三、杨振宁与杜聿明的三次交集

之前杨振宁教授和杜聿明从未谋面,只有书信往来。直到1971年春中美关系显现解冻迹象,杨振宁携妻飞回祖国探亲,两人才开始有交集。

第一次:1971年7月28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并宴请杨振宁夫妻、杜聿明夫妇和其他家属。

杨振宁因与曹秀清一起生活过,十分自然称她为妈妈,而对杜聿明则称为“杜先生”。周总理听到后立即纠正说,“应该称为岳丈大人。”而且周总理还风趣地对曹秀清说:“你坐到女婿旁边去,丈母娘最爱女婿嘛!”惹得在座的各位都哈哈大笑。


第二次:1972年,杨振宁携妻子回国,他和杜聿明一家亦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和宴请。

第三次:1973年夏天,杨振宁和杜致礼第三次回国探亲,夫妇俩上午到北京,中午就到杜聿明家吃饭。政协机关还专门派人协助购买物品,并派厨师帮忙做饭菜。杜聿明请了一些老朋友作陪。

7月17日下午,毛主席接见了杨振宁教授,还一起合影留念。接着,周恩来又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宴请杨振宁夫妇和杜聿明夫妇。期间,杜致礼还和总理开玩笑说:“你们还是重男轻女,杨振宁是安徽人,酒宴就设在安徽厅。我可是陕西人哩!”总理听了哈哈大笑,不以为忤。

这一次见面后就成了永恒。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在北京逝世。杨振宁夫妇回国奔丧。

2003年10月杜致礼去世,杨振宁伤心不已,并在年底回国定居。次年与小自己54岁的翁帆小姐结婚,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2017年8月26日,95岁的杨振宁正式恢复中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继续为祖国发光发热。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杨振宁确实是杜聿明的女婿,不过杜聿明不是翁帆的老爹,而是杨振宁第一任妻子杜致礼的父亲,两人唯一的交集还是在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的宴会上。

杜聿明将军的军事生涯

杜聿明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他戎马一生,先后参加北伐、东征、长城抗战、淞沪抗战和桂南会战,桂南昆仑关之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后又出任中国远征军副总司令,赴缅甸作战,是国军数一数二的名将。解放战争期间,杜聿明被委以重任,指挥三大战役中的两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结果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被俘。

杜致礼与杨振宁的爱情

杜致礼是杜聿明的长女,她从小跟随母亲曹秀清生活,受到严格教育,酷爱文学和音乐,在1944年就读西南联合大学附中时,认识了大自己5岁的数学教师杨振宁,此时的杨振宁已获硕士学位,并考取官费出国留学资格,不过两人当时并未擦出火花。

1949年圣诞节,在美国留学的杜致礼邂逅杨振宁,此时的她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美丽的面容,匀称的身材,温柔的气质一下子吸引了杨振宁,两人感情迅速升温,次年喜结连理,成为夫妻,从此共同度过了53年的婚姻生活。

杜聿明与杨振宁的交集

杜聿明被俘后一直在大陆生活,杨振宁则一直在美国工作,并于1964年加入美国籍,两人完全没有交集,但1957年,杨振宁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杜聿明写了一封亲笔信托人带给他,祝贺自己女婿取得的成就,杨振宁回信表示感谢,可见两人虽未谋面,但有书信往来。

1971年,中美关系开始破冰,杨振宁首次回国探亲。7月28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杨振宁并设宴款待,杨振宁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岳父杜聿明。

宴席上,大家谈笑风生,气氛十分融洽。因为岳母曹秀清曾在美国和女儿女婿生活十多年,杨振宁跟她十分熟识,十分自然地称呼她为“妈妈”,却称呼杜聿明为“杜先生”。

周恩来总理听后,立即风趣地纠正说:“应该称为岳丈大人。”

这便是杜聿明与女婿杨振宁唯一一次交集,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在北京逝世。

杨振宁的女儿杜致礼于2003年10月去世,杨振宁十分伤心,次年与小自己54岁的翁帆结婚,在当时引起轰动。杨振宁形容未婚妻翁帆为“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很多人对此并不理解,但从照片上看,杜致礼和翁帆相貌神态颇为相似,这很可能是杨振宁选择翁帆的重要因素。

2017年8月26日,95岁的杨振宁正式恢复中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继续为祖国发光发热。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先说一句,在1971年中美建交之前,杜聿明和杨振宁是没有见过面的,但在此期间,有过书信往来。

杜聿明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在中国是很出名的。1949年1月,在解放战中淮海站场被俘。随后被送去功德林改造。而在1950年,在大洋彼岸,籍籍无名的杨振宁和杜聿明的长女杜致礼结婚了。

其实早在50年代中期,当杨振宁还是无名之辈时,周总理就已经指示并安排渠道,通过从美国回来的杨振宁老师张文裕递信,让在狱中的杜聿明与杨振宁取得了书信联系,通过杨振宁告知杜聿明在台湾的家属,杜聿明在北京一切安好,让他们放心。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这在当时是一件很轰动的大事。中国也拍了代表团前去瑞典祝贺。顺道带了一封杜聿明给杨振宁的贺信。内容如下:

亲爱的宁婿:

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杜聿明 即草

随即,杨振宁也给杜聿明回了信,并向杜聿明表示感谢,并表示岳父的关怀使他很受感动。

但碍于当时中美没有建交,美籍华人的杨振宁也无法回国探亲。但他促成了岳母曹秀清回到大陆,同岳父团聚。

时间来到1971年,中美关系开始出现缓和,美国国务院解除了美国公民不准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的禁令,杨振宁便马上给在上海复旦大学的父亲杨武之写信,说他要回到祖国来看望父母、岳父岳母和同学朋友。

对于杨振宁回国,祖国也是非常欢迎的。就这样,杨振宁携妻杜致礼乘飞机到上海,踏上了了阔别26年的故土,成为美籍华人科学家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个人。

随后去了北京,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同自己的岳父岳母见了第一面。席间当总理听到杨振宁称曹秀清妈妈,而称杜聿明为“杜先生”时,立即纠正说,“应该称为岳丈大人。”席间,周总理还风趣地对曹秀清说:“你坐到女婿旁边去,丈母娘最爱女婿嘛!”在座的各位禁不住哈哈大笑。至此,翁婿终得一见。而杨振宁每年都回回国探望。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小王看历史啊


1950年8月26日,当杜聿明在北京功德林监狱写下万字悔过书时,远在美国普林斯顿的长女杜致礼嫁给了当年高中数学老师杨振宁。

1956年的一天,在杜聿明在功德林享受着精心诊治和小号伙食时,长子杜致仁在仅剩一年哈佛大学就毕业的情况下,却再也交不起学费,自杀于暂栖的姐姐杜致礼和姐夫杨振宁家中。第二年,他的姐夫获得了诺贝尔奖。


获奖期间,人民政府安排杜聿明给女儿杜致礼和女婿杨振宁通信,杨振宁把老泰山“还活着”的好消息写信告诉了杜聿明在台湾的妻子曹秀清。曹秀清先去了美国,1963年10月,又从美国飞到了北京,回到了已经特赦四年的杜聿明身边,在大陆陪着杜聿明走过了最后的近二十年人生。

中美关系破冰后,杨振宁、杜致礼夫妇在1971年、1972年、1973年连续三次有机会来到北京,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双亲。1971年,是杜聿明与杨振宁翁婿的第一次见面。当年在西南联大附中求学的杜致礼在1944年到1945年期间曾与杨振宁有过短暂的师生之谊,虽则双方彼此印象深刻,但还没有上升到师生恋的关系,他俩是1949年底邂逅于美国普林斯顿,最终迅速擦出了爱情火花,没几个月后就举行了婚礼。1944年到1945年期间杜聿明从昆明防守总司令调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翁婿之间并没有机会产生交集。

1971年,翁婿第一次会面期间,总理宴请杨振宁夫妇,也请了杜聿明夫妇作陪,宴间,杨振宁称呼岳母曹秀清“妈妈”,却管杜聿明叫“杜先生”,总理当场纠正了杨振宁的这个称呼,“

责令”其改称“岳父大人”。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在北京去世,享年76岁,自从淮海战役兵败被俘后,32年间没有见过除了杜致礼之外的其他5个子女,但他仍对远在台湾的其他四个子女留有遗言,期盼他们能共同把祖国建成现代化强国。

2003年10月,杜致礼辞世,同年底,杨振宁返回北京定居,开始在祖国的土地上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可视为响应杜聿明的殷殷嘱托,翁婿之间的最后一次隔空互动。


历来现实


我是冯杰,2006年前后曾给台北知兵堂出版社写过一本《国民革命军第5军战史》,为此看过大量关于杜聿明的文献。呵呵!说起杨振宁啊,别看学问大,第一次见到杜聿明害羞得不要不要,结果没好意思叫爸爸,你们猜叫什么?且听我慢慢说来。

1972年夏天,杨振宁、杜致礼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探亲、讲学。杜聿明和夫人曹秀清接到电报后那叫一个激动,女儿、女婿长脸啊!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之中接见、宴请杨振宁、杜致礼,杜聿明、曹秀清作培。刚开始场面有些拘谨,杨振宁叫曹秀清“妈妈”,却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恩来一想,“不对呀”,“应该叫岳父大人”。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杨振宁低声改口叫“岳父”,脸上一下子像苹果一般红彤彤。其实也没啥,想想我们自己,第一次叫“岳父”也差不多这样子吧?



1973年暑假,杨振宁、杜致礼又一起回国探亲,他们上午到达,中午到杜聿明家吃午餐。当时杜聿明担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政协机关派人协助采买物品,还专门调派厨师做饭。一家人其乐融融。

7月17日下午,毛泽东接见杨振宁、杜致礼,并对杨说:“代问你岳丈好!”周恩来当晚在人民大会堂宴请杨振宁、杜致礼,杜聿明、曹秀清照旧作陪。杜致礼还向周恩来开玩笑说:“你们还是重男轻女,杨振宁是安徽人,就在安徽厅宴请,我可是陕西人。”周恩来不禁哈哈大笑。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病逝北京。追悼会前,邓小平、邓颖超、乌兰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曹秀清、杜致礼、杨振宁表示亲切慰问。政协副主席肖克后来在追悼会上致词:“杜聿明同志和我们永别了,他虽然走过曲折的道路,但他有着光荣的后半生,为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人民将怀念他。”


冯杰


普通人在历史的潮流中容易被淹没,甚至留不下半点痕迹,但是对于杜聿明和杨振宁这二人来说,历史的作用却让他们的相见整整迟到了二十一年。

在1950年之际,这对于杜聿明来说是极其难熬的,败军之将成为了俘虏,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昔日指挥数万大军的气魄,从内战爆发之际,杜聿明也应该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在淮海战役被俘之后,其一度想要自杀,但后来被我党无私的抢救。而此时的大洋彼岸美国,他的长女杜致礼却和一个年轻的学者结婚,此人便是杨振宁,但这时候的他不过只是一个普通的美籍华人罢了。



在一九五七年,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时享誉内外,名声似乎不差于他素未谋面的岳父大人杜聿明。而就在这个时候,杜聿明还在接受改造,而他的夫人以及一家老小都在台湾,他们甚至还不知道杜聿明的死活,而在我党的帮助下,杨振宁和杜聿明取得了联系,并且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台湾方面的杜家老小,因此杜聿明夫人曹秀清准备飞赴美国。



也因为杨振宁的原因,台湾当局并没有驳回他们的请求,后来杜家老小飞赴美国,在杜聿明特赦后,他们绕道回国,而台湾方面还梦想着杜家老小携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访问台湾,确实是痴人做梦。在杜家老小相聚后,我党给其生活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杨振宁因为中美关系的原因,一直不得回国,直到在1971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才出现了巨大的转机。没过多久,杨振宁便飞回了他阔别二十六年之久的祖国大陆,第一次见到了他的岳父大人杜聿明,一个昔日的名将和一个科学家的第一次交集由此开始。



对于杜聿明和杨振宁来说,他们的遭遇无疑是历史所遗留的问题,而在名人的身上,这种作用更是被无限放大。

而如今杜聿明早已经逝去多年,其女儿也相继去世,杨振宁如今也是九十六岁的高龄了,他在去年还恢复了祖国国籍,而陪伴他的还有第二任妻子翁帆,这位对祖国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人才的巨匠,希望他长命百岁。


历史之绝唱


他们见过面。杨振宁是物理科学家,杜聿明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杨振宁又是杜聿明的女婿。

杜聿明有一个女儿,叫做杜致礼,在美国的时候与杨振宁结婚。杜聿明被俘虏以后,杜聿明的妻子和杜致礼以外的儿女都去了台湾生活。在台湾,作为“败军之将”的家属,他们倍受冷眼,受尽了欺辱,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杜致礼的弟弟,杜聿明的一个不甘屈辱的儿子,由于受够了生活的折磨,选择离开了这个世界,让杜家陷入了长久的悲痛。台湾当局对杜家一直漠不关心,一分钱都不给,又惧怕杜家回归大陆,对他们一家予以了监视。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事件轰动了整个世界华人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人第一次证明了自己的智慧并不比外国人低。在当时,各国都予以了隆重的新闻报道,杨振宁享誉世界,成为中国人的民族英雄。

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彻底改变了杜家的命运。蒋介石和宋美龄立即亲切的接见了杜聿明的夫人,让杜夫人去瑞典祝贺女婿杨振宁。杜夫人对蒋介石说,我一定邀请杨振宁到台湾来。蒋介石听了,非常高兴。

大陆方面也在行动,提前特赦了杜聿明。杜聿明给杨振宁和女儿写信,说他被政府照顾的很好。杨振宁一家听了非常感动。杜夫人到了瑞典,与杨振宁见面,杨振宁告诉杜夫人,说岳父在大陆生活的很好,过上了体面的生活。杜夫人问杨振宁,你访问台湾吗?杨振宁不假思索的回答:

我要是回国访问,第一个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杨振宁又劝岳母回大陆定居。杜夫人听从了杨振宁的安排,转机飞往北京,被外交部的人盛情接待。杨振宁又掏钱从欧洲购买了空调,洗衣机,冰箱等,送回大陆,提供给岳父一家使用。 台湾当局知道后,恼羞成怒,大骂杨振宁是“杨匪”,“第五纵队”。

1971年,杨振宁作为第一个回国的海外科学家,访问了祖国,与岳父杜聿明在人民大会堂宴会上见面。周总理予以作陪。杨振宁向杜聿明鞠躬,说,杜先生您好。周总理笑着说,你应该喊岳父大人。杨振宁和杜聿明都笑了。

杜聿明去世以后,杨振宁和夫人回国予以了奔丧。


怀疑探索者





user4085133121121


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是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女儿,而杨振宁先生因为在一九五七年和科学家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闻名内外,但是在此之前,他还没有见过他的岳父大人杜聿明,因为这时候的杜聿明还在接受改造,当然在他第一次见杜聿明的时候,已经是几十年之后了。



早在杜聿明闻名天下的时候,杨振宁还是个毛头小子,这时候的杜聿明除抗战名将的身份之外,他还是老蒋的心腹爱将之一,所以在内战打响没多久杜聿明便奔赴东北“剿共”,在东北国军失利后,杜聿明又被老蒋派向淮海战场,出任徐州“剿总”副司令,但最终三十万大军被我军包围于陈官庄被俘虏,做为重要的内战战犯之一,其免不了牢狱之灾。



在杜聿明被我军俘虏后,就成为了功德林里的一员,而此时的杨振宁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只是一个普通的学者,但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一时名声大震,台湾方面和大陆方面都对其拉拢,而因为杜聿明的夫人也就是杨振宁的岳母及其他杜家成员都在台湾,所以杨振宁的去向问题有着一定的政治影响,后来杜聿明的夫人曹秀清提出要去美国看女儿和女婿,这才他们一家人有了团聚的机会,但此时的杜聿明依然是在功德林里接受改造。



在一九五九年杜聿明被特赦后,他和杨振宁的见面问题也有诸多不便,后来中美关系改善,直到几十年后的一九七一年,杜聿明才第一次见到女婿杨振宁,在此之前,他们一直没有见面,但是却有书信来往。在杜聿明接受改造之际得到自己的女婿荣获诺贝尔奖时曾给杨振宁写信道:“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而杨振宁也为其留有回信。

而回往过去,他们一家人迟到的团聚是历史的悲剧,在1950年两个年轻人的邂逅却因为政治原因不能看望家长,在时隔二十一年之后,他们才再次相聚,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绝笔历史


杨振宁和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也是师生恋。早在1944年的时候,杨振宁就是杜致礼的数学老师,那个时候杜致礼是高二学生。两年以后,18岁的杜致礼来到美国正好遇到了杨振宁,师生见面分外亲热。两人迅速相恋,一年后便结婚了。

在1971年到1973年3年间,杨振宁四次回祖国探亲,两个人是有过不少交集的。其实早在20多年前的时候,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作为岳父的杜聿明就曾写过祝贺信,并且杨振宁也同样写了回信。不过由于当时美国并没有解除对中国的封锁,杨振宁和妻子无法返回大陆探亲。

在封锁解除以后,杨振宁便返回了中国探亲。他见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并且在北京见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和其他朋友。同时,这样也是他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岳父杜聿明。作为美籍华人科学家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和岳父杜聿明一起受到周总理的宴请。后来的几次回国探亲中,甚至还得到毛主席的接待。

说实话,杜聿明结局还算不错的。毕竟他在抗日战争期间还是有大功劳的,加上自己认错比较好。在关押了10年以后,他便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被释放了。其实准确的算起来,杜聿明还是烈士家属。杜聿明的弟弟杜聿德是革命烈士,曾经做过皖北工农红军的副总指挥,22岁壮烈牺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