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明朝为什么没有大规模殖民?

汉天子以身许国


这事首先要感谢明太祖朱元璋,前者虽马上得天下,内政外交理念却十分追求和平、稳定。对内朱元璋希望建立一个沉静稳固、和谐温饱的小农社会(这与其出身有很大关系),对外则重塑“朝贡体系”并明确将周边15国列为“不征之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反复强调和教育子孙,切勿“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虽然他也曾对弑主篡位的李朝李成桂、安南陈叔明等藩属国首领严厉斥责,甚至威胁动武(朱棣上台后出兵灭了安南),但用意还是为规范藩邦秩序,构建以明帝国为核心的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从而实现列国“相安于无事”“共享太平之福”的终极目标

朱元璋“不征之国”政策影响深远,有明一代15位皇帝(不含朱元璋)都基本上遵循了这条“祖宗家法”。唯有好大喜功的朱棣忽视父亲告诫出兵安南,结果折腾了20多年、先后遣重兵80余万仍不能完全压服当地叛乱,最终在朱棣死后被迫撤军。这一空耗国力、得不偿失的惨痛教训也反向证明了朱元璋战略决策的高瞻远瞩

不过,也不能讲朱棣完全违背祖制——他在位时发起的“郑和下西洋”军事外交活动,看似兵威浩荡,却对沿途大部分国家友善相待,可见从明朝统治者内心就对海外殖民“不感冒”。

其次,明朝人口压力一直不算很大,特别是明初近70年间,国内人口增长与耕地不足之间的矛盾也较小。史载,直到朱元璋统治晚期的洪武二十六年,明朝官方统计的户籍人口才7000多万,此后历经200余载繁衍生息,到17世纪初明朝人口逐渐增至近2亿,但与康乾盛世末期人口突破3亿还相差很远

可见,用几百万平方公里国土、上千万公顷耕地(朱元璋统治晚期耕地面积突破850万公顷,万历年间突破1000万公顷大关)养活天下子民,起码在明代中前期都并非一桩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对于素有安土重迁观念的中国老百姓来讲,除非遭遇大灾荒或官府强迫,否则很少有人会想着离开土生土长的家乡去异地生活乃至海外殖民

以明朝最有名的几次国内移民为例——无论移民大西南还是移民西北地区,都是明帝国出于镇戍边疆而采取的军事措施。史载,仅洪武年间明朝官府就实施了军民总人数多达1100万的庞大移民计划。

比如明初将50万军民从全国各地移民至河西走廊,其中大部分都是边防军官兵及其家属,还有一些无地流民和流放的罪犯。明朝向西南边疆的移民更是持续了200多年,仅云南、四川的军事性移民(驻军和家属)就有150多万人

而大规模的国内移民,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很长一段时间内明朝对外扩张殖民的动力是比较弱的,因为国内还有大片疆域需要填充人口以便戍守、开发,哪里还有余力去海外拓殖呢?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明朝官府对自发性海外移民的极端仇视和排斥。众所周知,明代海禁政策十分严厉(特别是洪武和嘉靖年间),以至于诱发倭寇、海贼等诸多问题,即使在晚明放松海禁、东南海商集团蓬勃兴起之后,明朝官府仍对桀骜不驯的武装海商集团(有时与海盗也分不清)颇为敌视,甚至主动与占据吕宋(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相勾结以夹攻前者

归根结底,作为一个高度集权的中央王朝,明帝国希望天下子民都老老实实地为朱氏家族当牛做马,凡是敢于对抗明廷、脱离官府掌控的个人和集团都被视作“反贼”而应尽快剿灭。可见,在高层压制、根本得不到官方支持的情况下,明朝还谈啥海外殖民啊!


网言军事


题目就有问题,改成明朝为什么没有开疆拓土才准确,而且关于题目的描述很幼稚。开头先说一下,古典中国的开疆拓土和欧洲开拓殖民地虽然都是征服,但是中国的征服不会像欧洲那样改造为殖民地,而且古典中国本来就没有殖民的概念。

第一、农业文明本身不需要类似于欧洲的殖民地。中国古典时期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的经济生产方式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古典中国关起门来完全可以过自己的小日子。而欧洲以商业起家,再加上航海发达,各国君主、贵族和商人们追求的就是更多的市场、更多的财富,所以欧洲能在地理大发现以后开启全球殖民。

第二、古典中国要的不是殖民地,而是万国来朝这种虚伪的功绩。由于东亚与欧洲长期的地理隔绝,中国在历史上长期无法与世界接触;同时由于东亚农业文明体系,古典中国体量最大因而算得上是东亚地区老大,使得周边国家往往畏惧中国庞大的人口和体量,因而像中原王朝称臣纳贡,也就是所谓的万国来朝;而华夷体系,导致中原王朝并没有征服周边的动力,因此更愿意用“万国来朝”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来掩饰自己虚伪的强大。

第三、明朝海禁使得自我封闭。明初的海禁以及郑和下西洋活动,标志着中国民间航海被彻底断绝,对外交往被局限在官方垄断的朝贡贸易上,因而更不可能对外开拓。而且,居住在海外的中国人,被明朝视为“贱民”,而且明朝追求得就是让这些“贱民”幡然悔悟而回国。举个例子,郑和下西洋摧毁了大量华人据点,这些据点不少都是华人经营了一百多年,结果被明朝连根拔起;西班牙在马尼拉屠杀华人,明朝隔了一年才去了一封信,先是色厉内荏的骂了西班牙一通,然后说——

又中国四民,商贾最贱,岂因贱民,兴动兵革。可以看出,明朝的封闭性。

第四、开疆拓土,你得军队给力才行。明朝曾经利用安南带路党吞并过安南,结果在安南人的反抗下不得不以荣誉投降的方式退出安南,可谓是灰头土脸。又过了几十年,明军在土木堡惨败给矮子里拔大个的也先太师,朱祁镇被抓到草原喝马奶酒吃手把肉,据说也先还给朱祁镇找了个蒙古大妞,还生了个儿子。我们可以看出,明朝军事力量过早衰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卫所制度。卫所制度就是把军士驯化成国家农奴,不仅要服兵役并给国家缴纳田赋,还时常要忍受军饷被拖欠、克扣以及被军官当家奴使唤,而且一旦入了军籍就永远别想脱离,除非逃脱兵役去当明朝户籍制度下的黑户。但是明朝依然维持表面的强大,仅仅是因为

“他们人多”(利马窦书信集),直到萨尔浒大战,明朝这种虚假的强大才被戳破。

第五、由于海禁制度的加持,中国造船大幅缩水。被吹的神乎其神的郑和宝船船队,根据《天妃经》的记录,仅仅是三桅两千料帆船,而且无风根本开不动,同样大小的封舟,去就因为无风趴窝在琉球的那霸港外,最后琉球国出动了大量的小船才把封舟拖进那霸港。随着时间的推进,明朝造的大多是一千料这种小船,水师的规模、战船也大幅缩水,退化成了近海巡逻队,西班牙商人的描述,
“稍微有点风,就匆忙回航”,由此可见海禁带来的恶果。同时期欧洲海军有800吨的大达拉克,甚至千吨的盖伦船,而明朝的船却没有能和洋人一较高下的船型。

全文完


北洋海军陆战队


明朝没有明吹想的那么大,移民往哪移,内地那几个省,哪个省敢接收,那不是串亲戚,哪都是难民,要吃,要喝,要地的。东北,蒙古,新疆。西藏,明朝管的了吗?明粉不说这些都属于大明吗?这点人口还移民不了?(清朝能打脸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