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風語咒》:國產動畫電影崛起?許多原創公司如今又做回代工

覆盤《風語咒》:國產動畫電影崛起?許多原創公司如今又做回代工

撰寫|李心語

“59分”,當被要求給自己拍的《風語咒》打一個分值時,導演劉闊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

作為若森第一部院線動畫電影的執導者,劉闊此刻的心中或許五味陳雜,既有對票房預期的失落,也有對電影製作上的遺憾與不甘。

自8月3日上映11天后,《風語咒》的票房目前定格在了1.08億元,根據第三方票務平臺給出的預測票房,《風語咒》最終下映時的票房大約在1.14億左右。單從商業的角度而言,這與若森3億票房的預期仍有不小的距離。

在喊出“國漫崛起”口號的3年後,業內依然沒有出現一部能與《大聖歸來》9.56億票房相比肩的作品。“我不希望大家說什麼’國漫之光’,’國漫崛起’,因為國漫如今依然在窪地當中,根本談不上崛起。”劉闊告訴數娛夢工廠。

覆盤《風語咒》:國產動畫電影崛起?許多原創公司如今又做回代工

也許《風雨咒》本配得上更好的結局。“這個行業內的人都明白,《風雨咒》這個電影應該是什麼樣,在暑期檔競爭這麼激烈的環境下,我們能夠做到一個這樣的數字,其實已經成功了。”劉闊表示。

在低幼向作品佔據動畫市場主流,全年齡向作品遲遲打不開局面,投入風險大、融資難.......的故事裡,《風語咒》的境遇如同產業困境下的一個縮影。也讓人不禁感慨:全年齡向的動畫電影為什麼如此艱難?

覆盤《風語咒》:國產動畫電影崛起?許多原創公司如今又做回代工

誰在為《風語咒》“挖坑”?

對於《風雨咒》的製作有多艱難,劉闊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段子,“讓斯皮爾伯格來中國做《風語咒》只有兩個結局,要麼完不成,要麼回不去。”這個段子背後,是對目前中國動畫工業製作體系發展現狀的無奈,“不是他水平不行,是我們配套設施不夠。”

在做《風語咒》之前,劉闊已經在動畫行業工作了20年,導過的片子有8000分鐘,這個數字已經相當於一個大型國家動漫產業基地一至兩年的產量。而《風語咒》這部電影,也是若森團隊自2013年起,就已經進入構思的項目,在2014年戛納電影節上曾經放出過預告。

然而直到2016年初,華青傳奇進入後,《風語咒》項目才真正進入製作日程。華青進入的機緣還是來自於若森所製作的系列番劇《俠嵐》——華青的董事長陶虹之前陪女兒看過《俠嵐》,而《風語咒》的故事與《俠嵐》有所聯繫。

覆盤《風語咒》:國產動畫電影崛起?許多原創公司如今又做回代工

劉闊說,“大家其實提問題的時候都在假想:你做這個片子的時候,所有(條件)全都具備了,為什麼這個片子還讓人不滿意。其實做的過程當中,外界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個多麼焦灼的狀態。”

在製作《風語咒》的過程中,若森總共合作了上百家公司,片尾密密麻麻的名字後,涉及的工作範圍包括概念設計、角色模型、場景模型、材質、燈光、渲染、特效、綁定、layout、TD、動畫、合成,幾乎涵蓋一部動畫除劇本構成外所有的製作環節。

為此,《風語咒》項目增設了近20個製片人的崗位,在管理流程軟件的輔助下,通過人肉管理的方式,艱難地將項目推進。

劉闊曾自我吐槽“導演做什麼?導演什麼都做。”幾家參與《風語咒》製作的公司做著做著就倒閉了,這讓劉闊成為了“救火隊長”;為了屏蔽管理軟件的問題,他還要自己當TD,寫程序。

覆盤《風語咒》:國產動畫電影崛起?許多原創公司如今又做回代工

導演劉闊

燈光師、建模師在哪家公司完不成任務了,他們要去建模;製作流程上來的時候,又要切換成製片角色。中國動畫電影工業鏈條的缺失,即便是若森這樣動畫界的“老司機”也難以hold得住。

“(這片子)我打59分,本來是能及格的,但是做到後期的時候,我們整個核心團隊連著100多天,天天早晨堵車的時候才回家。在這種情況下,有很多東西不得不做了取捨,做了妥協。很多東西是不滿意的,但是必須得讓它過,你不過片子就出不來了。”劉闊對數娛夢工廠坦言。

覆盤《風語咒》:國產動畫電影崛起?許多原創公司如今又做回代工

《風語咒》的取與舍:

把片子剪短才能增加排片,

但口碑怎麼辦?

在劉闊對《風語咒》的取捨中,最難割捨的應當屬將原本118分鐘的片子剪到了96分鐘,“只為了影院每天能多排一場。”而損失的代價則是一些情節上的缺失,結尾大決戰的倉促。

這是國產動畫電影話語權缺失下的無奈。但在院線方面看來,這屬於“常規操作”,而若森是“懂規則的聰明人。”“因為90分鐘的片子才是影院查漏補缺的優先選項。”一位影城經理對數娛夢工廠表示。

覆盤《風語咒》:國產動畫電影崛起?許多原創公司如今又做回代工

但凡國內的電影院,一個影廳每天從上午10:00開始放映,到晚上23:00最後一場結束,期間一共14個小時,840分鐘。也就是說,120分時長的電影只能排7場,如果中間穿插了120分鐘、100分鐘、90分鐘的不同時長影片,就會導致這個影廳可能剩餘80分鐘可排片時效,此時接近80分鐘片長的影片優勢就出來了,排片經理會安排一部進去把影廳排片塞滿。

最終,《風語咒》獲得了首日12.7%、平均10%的排片率,比當年的《大聖歸來》首日9.2%的排片要高出了3.5個百分點。但我們無從計算增加的這一場排片,對於《風語咒》的票房收入有多少帶動?而被剪掉的篇章,又是否因此而拉低了口碑轉而又影響了後續的票房?

針對社交媒體上吐槽比較集中的“價值觀設定的解釋”、“主角如何修煉風語咒”種種問題。劉闊對此的回覆是“大家提的問題後面我一定注意,這部電影裡我的遺憾很多。我只能說,拿著我現有的經驗去做這部電影,我盡力了,但是它絕對不是一個最好的答案。”

覆盤《風語咒》:國產動畫電影崛起?許多原創公司如今又做回代工

《風語咒》所面臨的種種一切問題其實由來已久,《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電影與2016年的《大魚海棠》是為數不多能在首日排片佔比能超過20%的動畫電影:前者主要來源於喜羊羊IP的長期發展與寒假檔期的雙重加持,後者則是前期長效持久的口碑營銷、點映成績與《大聖歸來》的光環加持。

而排片能在10%上下游走的動畫電影的數量也並不多:諸如《搖滾藏獒》《媽媽咪鴨》《貓與桃花源》這樣宣發較弱,評分不高的作品排片普遍在5%左右徘徊。類似於《大聖歸來》這樣前期排片在10%,後期依靠口碑發酵衝上20%的作品,更是除此一家,別無分號。

覆盤《風語咒》:國產動畫電影崛起?許多原創公司如今又做回代工

現在又回去做代工了

劉闊記得,前兩年從《大聖歸來》之後出來做原創的公司,現在又都回去做代工了。這意味著資本正在撤退,至少在動畫電影領域,“國漫崛起”的願景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拍的人越少就越出不來好東西,越出不來好東西大家就越不可能關注。這會是一個惡性循環。”作為動畫行業的一員,劉闊有他自己的擔憂。

覆盤《風語咒》:國產動畫電影崛起?許多原創公司如今又做回代工

據數娛夢工廠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動畫電影票房總量為47.17億元,較2016年減少了22.87億元,同比下滑32.7%。其中,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總量為13.29億元,僅佔總體票房的28%。上映國產動畫電影共39部,與2016年持平,但其中有9部都是往年動畫電影的重映,新片數量嚴重縮水。

截止至今年7月,共立項動畫電影68部,從作品介紹及名稱上其中判斷,全年齡向的作品已經寥寥無幾。除了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入圍動畫單元的定格動畫《女他》,正在上映的《風語咒》,閱文的《全職高手之巔峰榮耀》等少數幾部外,大多仍是傳統的低幼向動畫。

統治票房的也仍舊是低幼向動畫。今年上半年,主打全年齡向的《貓與桃花源》《大世界》票房均不理想,而《熊出沒之變形記》《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等低幼向的票房表現強勁。其中,熊出沒以6億的票房佔據了今年國產原創動畫市場68.72%的份額。

應該說,近兩年大部分主打全年齡向的國產動畫,最終都敗給了同一個對手——劇情。由於口碑平淡或是欠佳,繼而無法通過“自來水”獲得票房和排片上的逆襲。

有分析人士認為,市場對於低幼動畫的劇情瑕疵包容度很大,因為它的主要觀眾群體是兒童,而非成人。只要看的開心,低幼動畫就有它的市場。反觀全年齡向動畫,觀眾是拿真人電影的標準在衡量比較。但真人電影在劇本開發上舍得投入,許多片子動輒就是上千萬的量級,相比之下全年齡向動畫的劇本開發投入明顯不足,這種矛盾導致瞭如今的落差。

“但無論局面有多麼惡劣,我們都會繼續往前衝,要相信一部會一部強,我們要不遺餘力的去努力。”劉闊說。

覆盤《風語咒》:國產動畫電影崛起?許多原創公司如今又做回代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