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不符合史實,顛倒黑白!究竟改了多少史實之下篇!

繼續來說《三國演義》中寫的故事和正史中有啥不一樣。這次從赤壁之戰說起,赤壁之戰演義當中的許多故事也是假的,比如就沒有諸葛亮借東風這個事!東風是當地一個固定的氣候狀況,周瑜在當地生活了很久,知道冬天偶爾也會刮幾天東風,這是謀略,不是封建。

《三國演義》不符合史實,顛倒黑白!究竟改了多少史實之下篇!

至於舌戰群儒嘛,也沒有這個事情,事實上諸葛亮確實參與了勸說孫權,但是到了孫權那兒沒有擺開架勢舌戰孫權手下的群儒,赤壁之戰開打後,連環計也不是龐統獻出來的,連環計這個幾次是曹操一拍腦門自己想出來的。接下來草船借箭也是虛的,草船借箭這個事根本就沒有諸葛亮什麼事,類似的事情是發生在赤壁之戰幾年之後,濡須口大戰的時候,孫權趁著大霧乘船去曹營探班,當時曹營一看大霧啊,就開始放箭,把孫權的船上射一邊的全是箭,船都傾斜了,孫權下令轉一邊,讓他們繼續射,那不就平衡了嗎?如果硬要說和正史中想象的,那麼最像的就這麼一次。

《三國演義》不符合史實,顛倒黑白!究竟改了多少史實之下篇!

苦肉計也是不存在的,黃蓋確實是看穿了曹操把所有的戰船都連在一起,不經一把火,所以才獻計的。按照當時的規矩,誰出的主意誰幹活,所以黃蓋就去詐降,當時周瑜並沒有打他。

《三國演義》不符合史實,顛倒黑白!究竟改了多少史實之下篇!

說道周瑜了,周瑜身上的段子可多了,什麼三氣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我告訴大家,這都是假的!歷史上的周瑜形象非常的正面,能文能武、心胸開廣,別人感覺和周瑜交往是如飲美酒、不覺自醉啊。

該馬超了,馬超興兵,演繹當中為了貶低曹操,所以寫成了曹操有錯在先,馬超被迫起兵在後,但是實際上在正史當中的記載,馬超才是始作俑者,他不管自己的父兄還在朝廷當人質,就和韓遂一起興兵造反,曹操為了打通西路,鎮壓謀反,所以才起兵去鎮壓馬超他們的。

《三國演義》不符合史實,顛倒黑白!究竟改了多少史實之下篇!

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有一個典故叫割須棄袍,這個事兒也是虛構的,因為正史當中是沒有記載的,但是我們要確認一點的就是,曹操戰馬超那會,戰況確實非常激烈。還有另外一個典故也是發生在這一段故事當中,就是許褚裸衣戰馬超,演繹當中寫的精彩得很,這個是千古的歷史形象,但是實際上這個事也沒有發生過,事實是馬超來到陣前,想抓曹操的時候,被許褚一瞪眼,嚇得馬超放棄了。

再來說說五虎上將的事,這個事也是不存在的,這是小說當中的排位,在正是當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關羽身邊的周倉,也是虛構的人物,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這麼一號人,至於另外一個叫胡班的人,有人認為很可能就是指的是吳班,被誤傳了。

《三國演義》不符合史實,顛倒黑白!究竟改了多少史實之下篇!

還有關羽的兩樣傳奇的事,一個叫單刀赴會,一個叫刮骨療毒,單刀赴會其實是東吳的魯肅單刀赴會,而不是關羽帶著周倉和隨從跑到東吳單刀赴會,事情正好是相反的。至於刮骨療毒這個事,確實是存在的,但是為關羽刮骨療毒的並非華佗,因為華佗在赤壁之戰前就已經被曹操殺掉了。還有關羽水淹七軍這個事,也是不得不提的,演繹上說的是水淹七軍就是關羽的謀略,但是實際上這就是一次自然災害,于禁和龐德敗的是很冤枉,只是因為駐軍地比較低窪,所以才會被淹掉的。

《三國演義》不符合史實,顛倒黑白!究竟改了多少史實之下篇!

到了後來關羽死了,劉備匆匆忙忙的發動了夷陵之戰,號稱手下有70萬大軍,陸遜那邊才幾萬,所以這是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在正史當中遠非如此,其實劉備的兵馬只有七萬多,而東吳的部隊有五萬多,兩家的力量是有差距,但絕非差距那麼大。所以硬要說以少勝多,這一點是說不過去的。

夷陵之戰失敗後,就是劉備白帝城託孤了,但是白帝城託孤的時候並不是像演義中寫的那樣,只託給了諸葛亮一個人,實際上是兩個人,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李彥,為什麼呢?因為李彥是益州派,當時的本土人士,諸葛亮是荊州派,自己的嫡系,他把這兩股力量湊在一起,就是為了相互制衡,讓李彥代表益州的本土勢力來輔佐諸葛亮的。關於諸葛亮身上,其實有很多傳說的故事也很精彩,但是大部分也是來自於小說和戲曲的。比如空城計,這個也是假的,正史當中沒有記載,不過相同的案例倒是有,趙雲身上就有這個事,他把曹軍騙過來之後,又用一座空寨嚇跑了曹軍,然後自己放箭追殺。至於諸葛亮陣前罵死王朗,這點也是虛構的,精彩是很精彩,但是實際上王朗死於公元228年,雙方並沒有交集的。

《三國演義》不符合史實,顛倒黑白!究竟改了多少史實之下篇!

另外關於諸葛亮的智謀,那也是誤傳,諸葛亮並非一個用兵如神的人,劉備手下有很多的謀士,包括龐統、法正、劉巴、諸葛亮等等,其中龐統是領兵衝鋒的人,法正雖說是小人一個,帶路黨投降派,但是他對戰局的部署,確實有獨到之處,只可惜龐統和法正這兩個人死得太早了,早早離開了劉備,劉備身邊就沒有一個真正出主意的人。諸葛亮的角色其實就相當於當年蕭何對劉邦,他是對內政確實有一套,比如整肅法紀,治理社會,還有調和人際關係,這都是他的拿手強項,但是領兵打仗他確實不如龐統。這一方面,演義確實把諸葛亮給神話了。

《三國演義》不符合史實,顛倒黑白!究竟改了多少史實之下篇!

還有曹操的七十二疑冢,這事兒也是虛構的,因為曹操最後是被埋葬於高陵的。

《三國演義》不符合史實,顛倒黑白!究竟改了多少史實之下篇!

零零總總這麼多事,其實還有好多都沒有提到,其實很多都是演義和戲曲中給描述出來的。本來一本小說能被成為四大名著,肯定有它的獨到之處,確實是流傳古今的經典大作,但是可怕就可怕在把小說當歷史來看,這就要了命了。在這裡並沒有說《三國演義》的不好,相反對這部偉大的作品倍感自豪!只是想讓大家知道不要以為看完了《三國演義》就知道了三國曆史,真的要知道正史的話還要看《三國志》、《資治通鑑》這類的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