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手記|能扛事、有擔待的山裡人——龔羣

編導簡介

編導手記|能扛事、有擔待的山裡人——龔群

群,《記住鄉愁》編導,代表作品《昭君鎮——能抗事 有擔待》,《倉埠鎮——常懷感恩之心》。

我們用簡短的目光,已無法丈量出歲月深處的厚重,但卻常常能從苔痕星布的熱鬧間,從黛瓦灰牆的莊嚴裡,觸摸到生命安靜處的那一抹情懷。

鄉愁是一片綠水青山,

帶著我們的愛與夢飛翔。

——龔群

能抗事、有擔待的山裡人

做《記住鄉愁》第三季調研的時候,就曾關注過這個古鎮,畢竟有名揚天下的王昭君,一定有值得挖掘的故事。最後卻因時間的關係未能前往調研,但還是通過種種關係拿到了一些不成線條的故事和昭君別院的圖片,關鍵時候又接到另外一個古鎮的選題而放棄了這個地方,成為憾事。

終於,《記住鄉愁》第四季啟動了,冥冥中就好像天註定,昭君鎮順利通過選題申報,我也算得償所願。

編導手記|能扛事、有擔待的山裡人——龔群

《昭君鎮——能抗事 有擔待》

7月盛夏,我們一行來到昭君鎮——一個山清水秀的美麗小鎮。小鎮原名高陽,因楚國公主得名,後因王昭君更名。古鎮位於湖北省西部,地處香溪河畔,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建鎮歷史。

到達當天,我們就召集當地相關部門進行研討,古鎮裡大量鮮活的人物故事在研討會上凸顯出來,經過仔細梳理,決定留下震撼人心的個體和群像。

參與過《記住鄉愁》的人都知道,這個節目最難把握的是主題。它代表著這個古鎮的精神,是這個古鎮的魂。於是,我們開始起了實地調研和走訪。

突然有一天我們發現,當地人到現在還在用揹簍,揹簍裡裝有孩子、生活用品、勞動工具和豐收果實。古鎮人告訴我們,地處大山深處的昭君鎮,世世代代靠著肩上的揹簍,揹負全家的生機和責任,漸漸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揹簍精神。這種精神一直在古鎮裡靜靜地流淌,王昭君、抗戰民夫隊、談錫恩、陳家珍、向濤等等,他們就像鑲嵌在這個古鎮上的一顆顆珍珠,串聯起古鎮的歷史與當下,傳承著一代又一代用於擔當的揹簍精神。

主題很快達成共識,但總覺得差口氣,沒有很好地抓住古鎮的魂兒。於是,一天,我問一位當地人,你們是怎麼表達“擔當”精神的?一位40多歲的婦女告訴我:不就是能扛事、有擔待呀

“能扛事、有擔待”,多接地氣的一句話,卻非常精準地表達出古鎮人的精氣神兒。於是,主題確定。

《記住鄉愁》的開頭有多種形式,古鎮介紹、主持人串場、山歌等等,可謂仁者見仁。那麼如何開好這集的頭?如何既做到和主題相關,又和之前不一樣?

於是,我們又開始走訪和調研,在昭君別院的一個小小博物館裡,我發現一組圖片,它們都和揹簍有關,圖片下面標註著“送祝米”。

什麼是“送祝米”?古鎮人是這樣給我們介紹的:“送祝米”的傳統在昭君鎮由來已久。每當古鎮人家有孩子出生,他的父親就要第一時間前往妻子的孃家報喜,孃家人再約定好日子,邀請親朋好友揹著喜物前來祝賀,賀禮通常都是當年新收的稻米,“送祝米”這個稱呼由此而來。

編導手記|能扛事、有擔待的山裡人——龔群

《昭君鎮——能抗事 有擔待》

開篇有了。

女婿到家來報喜,

不知是男還是女,

接到喜物便知底,

孃家商量送祝米,

雞蛋要有五百幾,

又買花鞋和布匹,

家家麼姨一大群,

熱熱鬧鬧送祝米。

山歌有了。

拍攝時,正好碰到古鎮人家喜添麟兒,熱熱鬧鬧的“送祝米”開場啦!

“送祝米”開場,既扣主題,又和揹簍和當地民俗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萬事開頭難,一切又迎難而解。

這一季鄉愁有小小的創新,就是增加名人回故鄉的章節。

古鎮人給我們推薦了當地的一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向濤。然而,聯繫院士卻異常艱難,古鎮人一直強調院士很忙,恐怕很難接受採訪。可能是怕打擾到院士吧,我們遲遲沒有取得院士的聯繫方式。後來,通過院士的母校終於聯繫到他,誠惶誠恐中撥通了院士的手機,交談中發現,院士的工作非常忙碌,除每週帶有本科生的課程、手上有多個研究課題外,還與多個國家保持著合作研究,每個月都要飛1到2個國家。可意外的是,當我說明情況後,向院士非常客氣,當即答應配合我們的工作,並把自己的空閒時間告訴我們,好讓我們協調好拍攝時間。當我提出,拍攝期間所有費用由我們承擔時,向院士當即回絕:這個你們就不用管了。

編導手記|能扛事、有擔待的山裡人——龔群

《昭君鎮——能抗事 有擔待》

然而,增加一個故事就得刪掉一個故事,手心手背都是肉,刪掉哪一個都疼。萬般無奈我們拿掉了舍小家為大家的伍尉全。

老伍人很憨厚朴實,早在八十年代,他就在古鎮開起了公司,跑起了運輸,1993年實現了年收入達500多萬元。可正當公司蒸蒸日上之時,國家工程要在家門口開工。作為搬遷企業伍尉全損失嚴重,18個門面1300多平,金額達200多萬元。經過一晚上翻來覆去地思考,老伍決定:第一個帶頭搬家。

這樣一位“能扛事、有擔待”的錚錚漢子,讓我放棄有多心疼,可老伍卻對我:“沒事,我背得起失,也吃得起虧。”多麼可愛的古鎮人,關鍵時候他又擔起了責。

編導手記|能扛事、有擔待的山裡人——龔群

《昭君鎮——能抗事 有擔待》

如今,大家都在大談中國精神,中國精神在哪裡?

其實,他們就在你身邊,在大國脊樑隱姓埋名的奉獻裡!在每一個古村、古鎮、古街裡默默傳承著!

文字來源 | 龔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