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失敗者(Loser)逆襲爲成功者(Winner)

現在這個互聯網世界的時代,很多關於成功的信息,到處充斥著成功的案例,我們都很羨慕那些成功者,但是當我們回到眼前的苟且的時候,卻常常感嘆自己是一個失敗者。

這兩者的差別在於哪裡?

所謂的成功者,不一定是財富很多,但是財富也不會很少。而且至少在某一個領域能獲得大家的認可。

而所謂的失敗者,也不是多失敗,只是他的能力放在茫茫人海當中,不太起眼而已。

只是,知道了這些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

有一句話,“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織網。”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成功者呢?

我們可以遵循以下的路徑,一起試一試。

1、豐富你的經歷,參與更多的活動,見更多的人。

成功者往往是一秒鐘就能看懂事情本質的人,而很多失敗者,可能要花一輩子才能看清事物本質。

絕大多數的成功者都要體驗過大大小小的各種經歷。我們常常提到一位奇人,是康德這樣的哲學界被推崇的大神,雖然他一輩子沒有走出過自己的小鎮,最遠到過離柯尼斯堡75英里的普魯士東界小城Goldapp,但是仍能提出很多劃時代的批判性的思想。

然而實際上, 他的社交圈子基本覆蓋了當時的整個社會階層,從市井小販到富商,從普通學生到教授、從平頭老百姓到伯爵,還有上層軍官;從他和好友的通信中,不時地透出他和學術圈內甚至是政府高層打交道的一些經歷。再加上柯尼斯堡本身是一個港口,康德即便總在故鄉生活,他的信息也是當時整個歐洲大陸最先進的。換句話說,只有這些大量的信息的交流才促成了他許多哲學批判的產生與完善。

從失敗者(Loser)逆襲為成功者(Winner)

從小鎮看世界

試想一下,一個人生活在五六線小城市和一個人生活在上海、廣州這種匯聚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才的城市,他們能得到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當然,他們提出來的思想也是相差甚遠的。

所以如果一個人想要取得與眾不同的成就,首先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多和不同的人群打交道,開闊自己的眼界。

2、以成功者為目標,不斷修正自己的認知

這個世界上能夠評價別人的人很多,從古到今都很多。尤其是那些御史,他們一天到晚就是在挑皇帝的刺,他們是以被皇帝賜死為榮的。

但是我們常常說希望能以史為鏡,所以我們看到的都是這些挑剔的人寫的書,於是我們的眼光就被培養成這種挑剔的類型,結果大部分人都成了挑刺的噴子。

而養成這種挑剔的習慣的前提條件,是一個人已經沒有往上發展的機會了。因為御史本來就沒什麼發展機會,也不可能做到丞相,就是個寫書的。

不過以前還好,畢竟御史就算再能寫,但是史書基本是陽春白雪,也是讀書人看,平頭老百姓基本是文盲,也看不懂。

而現在不一樣,每一個挑刺的噴子,他們的言論的影響都可能被互聯網放大。

而大家也習慣了以一個人能不能找問題為能力的評判標準,所以當這個人挑刺的越厲害,就覺得這個人越牛,所以就有了所謂的觀點輸出的文章。

我最近看到一個網紅,在他的文章裡面推送了一個廣告,推薦了一名日本做代購的朋友,結果評論就有人回覆說,購買日本的產品是賣國,希望他發廣告的時候,要注意影響到自己的形象。

且不說到底是中國的產品好還是日本的產品好,如果用國外的產品就是不愛國,或者喜不喜歡哪個國家的產品,這都是個人喜好而已。難道喜歡用德國產品就愛國了嗎?難道華為手機用的索尼鏡頭你就不買了?

帶有這種挑剔觀點的人,就是始終都站在自己的立場在思考問題,他們始終都在噴別人,而不願意想辦法改變自己。

最終的潛臺詞就是:我就是最牛的,你都得聽我的,不聽我的,你就是傻逼。

而一個成功者,雖然表面上可能會桀驁不遜,但是私下裡,還是很會關注其他同行和一些優秀的朋友,看看別人做的有多好,暗自在那裡發力,甚至模仿抄襲。

別看喬布斯表面上很牛,不管你說什麼他都堅持己見,但是蘋果的產品功能卻是無數次被發現是在向同行模仿,而且喬幫主本人也很理直氣壯的說“最頂尖人才的自尊心是不需要呵護的。偉大的人就是要抄襲”。

當然,像喬幫主這種口氣,在中國會死的很慘,而且即使在美國,大部分的企業創始人也不太敢這樣講話,還是要注重情商問題。

在中國做事,既然整個社會環境還是很講究和諧氣氛,所以還是要懂得關注別人的感受。

杜月也說過類似的話,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下等人有脾氣沒本事。

歸根結底,真正優秀的人才關注的是如何把工作做到更好,如何尋找更多的資源,而那些庸才由於眼界所限,他們只能想到“我”的損失,因為在他們的眼中,已經沒有發展的機會了。

從失敗者(Loser)逆襲為成功者(Winner)

不斷尋找機會

3、提出建設性的方法

大部分人在做事的時候,總是想到“不可能”三個字。有一些稍微好一點的,就能想到這件事的好處,結果天天就跟朋友吃飯喝酒的時候說這個事情怎麼好怎麼好,可以怎麼飛黃騰達。但是他們在不斷畫餅的時候,還是沒有搞清楚一件事,成功是做出來,而不是想出來的。

而成功者在做事的時候,想的是“我怎樣才能把這件事做成?”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一定涉及到具體的行動方法。

曾經有人問羅振宇和脫不花,你們為什麼會選擇快刀做合夥人,最看重他的什麼能力?

脫不花回答:正向行動力。

“快刀有個特別突出的優點,無論我和羅胖提什麼需求,他的第一反應是拿本先記下來,而不是急於否定。這種能力真的太寶貴了。”

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情可做,如果凡事你都先用一個“不可能”的框架把自己框住,連試一下都不敢,基本是沒有成功的可能。我真的有見過有的人因為覺得過馬路太危險,結果一個星期不上街。這種人註定一輩子都很平凡。

但是就算你相信自己能成功,還是要有具體的方法加上行動,可能不是每一步都是對的,但是隻有這樣,才能不斷的去糾正自己的做法,慢慢得到正確的方法。

從失敗者(Loser)逆襲為成功者(Winner)

正向思考

4、打造自己無法取代的價值

我們常說的平庸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特點”。

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但是我們卻為什麼沒有辦法做到獨一無二?

因為我們處在工業化時代。

工業化的最大特徵是什麼?就是標準化!

但是標準化也帶來了好處,就是效率高!

管理學之父泰勒曾經發現:

如果讓一個人獨立生產一枚釘子,他每天只能生產12枚釘子。

如果讓一幫人分工協作,每個人分別負責捶打、拋光等環節,那平均下來一個人一天可以生產3600枚釘子。

亨利·福特根據這個理念創立了流水線生產製度,大大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是產品和產品的差異性也因此沒有了。

同樣的,教育體系為了讓學生能夠快速高效的成才,所以沿用了工業化的思路,最終把各大學子都培養成了差不多的專業才能。但是作為個體因為同質化,競爭能力可能反而是下降的。

但是教育系統卻沒有明說這套體系只是把學生打造成毛坯房,每個人還是要在後期對自己進行精裝修。

而大部分的我們看到的所謂成功人士,基本是在本科以後才開始實現人生價值的自我塑造。當然除了繼續學術上的深造,也有在商業上取得不凡的成就。但是他們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質,就是不斷的打造自己在行業當中的不可替代的能力。

這些能力,可能是一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豪情壯志,也可以是十年磨一劍,不斷超越同行,不斷超越自我,通過後天努力得到的。

說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表率,很多知名藝術家都有這種氣質。大家都知道著名藝術家達利,從小就是一個渴望別人關注但又平平無奇的孩子。

後來他想了一個很特別的辦法,就是長期不洗澡,用油膩的頭髮和嚴重的體味來昭示自己的特殊。再後來他甚至從很高的樓梯上跳下來吸引別人的關注,結果是摔斷腿在醫院躺了幾個月。後來達利的畫也是通過求新求異贏得關注,最終達利獲得了成功。

但是,這往往是很多人看到的一些“怪人”而已的,而大多數的精英,都是進過十年如一日的修煉才獲得成就。

這些人其實更多,但是很多都沒什麼名氣,這些都是真正的中產階級當中的精英。箇中的翹楚,應該是蘋果公司的現任CEO庫克。很多人認為庫克沒有喬布斯的魄力、霸氣、創造力等等,當初接任蘋果的掌舵大印的時候,很多人都質疑他,但是很少人知道,庫克這種人是那種運籌帷幄的專才。他在蘋果公司的角色,無異於蜀國的諸葛亮,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但是絕無紕漏。

庫克這種人,做事嚴謹,作風正派,工作勤懇,基本沒有什麼缺點。

但是就算不是特立獨行,只要能做到在崗位上比其他人都完美,這也是無法替代的能力。

從失敗者(Loser)逆襲為成功者(Winner)

庫克:無可替代的人才

總之,

如果一個人想要從一個普通人逆襲成為一個成功者,要做到這四步

1、豐富你的經歷,參與更多的活動,見更多的人。

2、以成功者為目標,不斷修正自己的認知

3、提出建設性的方法

4、打造自己無法取代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