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你说啥,娃都说“不不不”!当妈的到底要怎么办?

关注回复 “拿礼物”

送你40个游戏教程陪娃玩

面对总说“不不不”,凡事都跟你对着干的小孩,该怎么做?我找到一篇分析透彻的文章,先了解孩子的诉求,再找对策。

——荐妈

干货|你说啥,娃都说“不不不”!当妈的到底要怎么办?

-“大果,喝牛奶吧?” “不要!”

-“那我们喝果汁吧。” “不!”

-“大果,我们出去玩吧?” “不去!”

-“那我们在家玩?” “不!”

-“大果,不要不停地开关抽屉?” “不行!”

最近,2岁半的大果挂在嘴边最多的词就是“不!”“不要!”“不行!”

说啥都是不,干啥都是不……身为老母亲的我,每天都在她高分贝的尖叫和无休止的哭闹声中头昏脑涨,气到火冒三丈,差个引线就能随时点燃就地爆炸掉!

分分钟怀疑自己是提前撞上了青春叛逆期小孩!后来一查,才知道两三岁真的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

1原来好端端的娃,怎么突然就不可理喻了?

相信大多数妈妈,也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家小天使,也不知道触了哪个开关就开启了小怪兽模式:时刻充满愤怒和不满,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来反对。

干货|你说啥,娃都说“不不不”!当妈的到底要怎么办?

讲道理、安慰她、忽略她、训斥她……所有的方法,通通失效不管用,真的真的是好要命啊!!!

为什么原本好端端的娃,突然就变得这么不可理喻了?

想要解决问题,我们就先来分析下问题,来看看我们的娃到底是怎么了?

自我意识在萌发

瑞士儿童心理专家让.皮亚杰经过观察得出结论:0~6岁的儿童,几乎将他们全部的热情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自我建构中。

而发生在宝宝身上的所有这些不可理喻的状况,都可以科学地解释——自我意识觉醒、自我建构。

在2~4岁(自我意识敏感期从1-2岁开始,最明显是2-3岁)这个阶段的小宝宝,自我意识渐渐萌芽生长,开始非常坚持自我,以此来表示我和你是有差别的,从而构建自我。

干货|你说啥,娃都说“不不不”!当妈的到底要怎么办?

2~4岁的宝宝都拥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常常会用语言来表示自己的主张和独立性,当大人提出一些要求时,宝宝会选择拒绝或者故意说“不”。

“洗澡吗?” “不。”

“睡觉吗?” “不。”

“把小饼干分给小朋友好不?” “不。”

这个看似“处处对着干”的情况,其实只是孩子想要体验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只是想通过说“不”来表明我和他人是有差别,感受“我”与他人分离的快乐;通过说“不”使用自我意志。

说白了,这些都是宝宝的适龄行为,就像6个月左右要开始吃辅食、1岁左右开始学走路一样,说“不”,是孩子的必经阶段。

这样说,妈妈们有没有宽心一些?

秩序敏感期

蒙特梭利说过:

秩序敏感期从出生开始,一直持续到6岁左右,在孩子的九大敏感期中,秩序感是第一位,它影响孩子一生的行为和习惯。

到了自我意识萌芽期,宝宝常常会为了维护自己认定的秩序说“不”。这些都源于宝宝对秩序完美有着很执拗的追求,绝对比处女座还要处女座!

干货|你说啥,娃都说“不不不”!当妈的到底要怎么办?

这种秩序感有多严格?相信妈妈们在带娃中都有很深刻的体会!

干货|你说啥,娃都说“不不不”!当妈的到底要怎么办?

有天晚上,准备给大果洗脸哄她睡觉,但追着赶着她都不洗脸。

后来果爸一句话才点醒我,“果,咱们先刷牙好不好,刷牙、洗脸我们睡觉觉!”大果瞬间变回小天使,乖乖听话刷牙洗脸进入睡觉模式!

看到没,在大果的世界里,睡觉的程序是刷牙→洗脸→睡觉,

而我搞错顺序妄图先让她洗脸,就是破坏了她的固定程序,这对两三岁的她来说会很要命。

因为我们眼里的小人儿已经开始有了“我”的意识,她会想要控制一切,却又几乎什么都控制不了。一旦大人的行为不符合她的要求,加之内心的冲突会让她非常痛苦,痛苦的表现极有可能就是大哭大闹的宣泄情绪。

所以,宝妈们发现自己的小天使开始执拗地追求完美秩序,一定不要觉得是宝宝“作”,要开心(假装骗下自己也挺好),这是我们的孩子通过一步一步地体验,在慢慢形成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2小天使变小怪兽,老母亲到底该怎么破?

尽管我们都知道,无论是自我意识的萌发,还是执拗的秩序敏感期,都是我们的宝宝在成长.

但是处处对着干、无休止的哭闹、任性、一根筋,也绝对能分分钟点爆我们老母亲的暴脾气啊,这个时候该拿家里的小人儿怎么办??

引导宝宝表达,“不”背后的真实需求

上面我们也说了,这个阶段孩子说“不”、大哭大闹,并不是她要故意拒绝我们或者想和我们对着干,很多时候源于她有需求却不知道如何合理表达,内在冲突让宝宝不得已选择了我们认为“糟糕”的方式来传达情绪、表达需求。

因此,在遇到小天使生气、闹脾气的时候,不要压抑,鼓励他用语言表达,用一些简单对话来帮助宝宝更好的表达情绪和需求

如果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特别好,试着引导或者帮宝宝组句子来重诉心情:

“宝宝想帮妈妈按电梯,没有按到你很生气,对不对?”

“我们睡觉的顺序不对,所以你才不洗脸,是不是?”

总之,面对正在执拗情绪中的宝宝,大人一定要冷静,引导宝宝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干货|你说啥,娃都说“不不不”!当妈的到底要怎么办?

这个过程,往往也能帮我们找到宝宝无理取闹的真正原因。

如果这些不能帮助宝宝平复情绪,试着把他拥入怀里、给他一个亲亲,抱着他直到情绪平复。

一次次的平复情绪,也是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对他的一生都至关重要,万不可缺席。

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其实是个很好又很不好的方法,全靠发挥咯!

对待“第一反抗期”的宝宝们,着急上火的爸爸妈妈没有必要冲上去就讲一堆大道理。

一方面,两三岁的娃压根不能理解你口中的大道理;另一方面,还在情绪中的宝宝,哪能听得进去这些大道理。(不是说道理不能讲,可放在宝宝情绪平复之后,讲究方式)

只需要冷静一些,用一些新鲜的、有趣的、正面的事情,把宝宝非要的玩具、一心想做的事、非要实现的想法给转移一下下。

昨天临吃晚饭前,大果就吵着要吃蛋糕,不给就躺地上哭!想了想,问大果:

“大果,现在就想吃蛋糕啊?”

“嗯,现在就要,就要!”

“那果果喜欢什么样的蛋糕,上面有水果的还是有小兔子的?”

“要吃水果的!”

“水果有很多种啊,宝宝最喜欢什么水果呀?”

“草莓!红红的草莓最好吃!”

“那我们吃颗草莓好不好!”

“好!”

干货|你说啥,娃都说“不不不”!当妈的到底要怎么办?

这个其实是很考验爸爸妈妈的灵活运用,

不建议采用不可实现、兑现的承诺来欺瞒孩子,切记

爸爸妈妈自己不要经常说“不”

我们对孩子说话的方式,会成为他们内心的声音。

有人曾做过试验:全天开着摄像机记录一个妈妈带孩子的过程。回放时,那个妈妈自己都震惊了,她一天里对着孩子说了太多次“不”。

处于语言学习期的孩子,第一模仿对象就是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当她每天触达到的都是“不”这样的否定词汇,那她首先学会的自然就是说“不”。

在日常生活中,大人一定要谨慎使用“不”,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做正面的引导强化。

举个例子,“不要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不如说“让玩具回家咯,要不然他们会哭哦!”。

但是,对于危及孩子生命安全的事情(比如玩插座、玩火等)要坚定地说“不”。

干货|你说啥,娃都说“不不不”!当妈的到底要怎么办?

善用孩子的模仿天性,身教先行

2~3岁的小人儿,最擅长的就是模仿啊!所以,很多我们希望她做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去跟宝宝讲道理,做给她看就好了

干货|你说啥,娃都说“不不不”!当妈的到底要怎么办?

比如地上一堆玩具,我希望大果可以乖乖帮忙收拾玩具。

“我们把玩具都收起来,好吗?”

“不!”(意料之中)

于是,我不再问她,而是蹲下来,静静地看着大果,开始收玩具,边收边自言自语:

我要把大果的玩具都收起来,送他们回家咯,要不然他们会哭哦!

大果要不要帮妈妈,我们一起收玩具,送玩具宝宝回家啊!

再抬头,发现我们家大果就自己过来了,蹲到我旁边,开始捡玩具说着要送玩具宝宝回家了!

干货|你说啥,娃都说“不不不”!当妈的到底要怎么办?

这些“惹人烦”的小人儿表面上看着处处与你作对,其实一言一行都在模仿你。面对又哭又笑、情绪起落大的小宝贝,“身教”胜过讲道理。

顺着孩子来

情绪是叛逆的核心,情绪状态变了,逆反的行为也必然随之改变。

尹建莉老师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里讲过一个例子:

一个3岁孩子一到晚上睡觉时间就闹着要去楼下玩。妈妈告诉他楼下没人,风又大,等明早睡醒了再去。

孩子不听,一直哭闹,连续好多天之后,这个妈妈有些神经衰弱了,很苦恼。尹建莉老师建议她满足孩子一次。

于是,在孩子再一次说要去楼下玩的时候,她听话地抱着孩子到楼下逛。

结果,刚到楼下走了几步,孩子就要回去睡觉。更神奇的是,之后再没提出这种任性要求。

有时候,在孩子提出一些看似无理取闹的需求时,如果不是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的那种,大人完全没有必要太跟孩子死磕

干货|你说啥,娃都说“不不不”!当妈的到底要怎么办?

例如宝宝夏天非要戴最爱的绒线帽,就让他戴,让他体验不舒服的感觉,他自己就会把帽子摘下来。而这个过程,让宝宝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宝宝的小情绪也会随之平息。

给孩子设置规矩

我们说“顺着孩子”、“不要经常说不”,但父母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让孩子遵守基本的规则,这样将来孩子才能有规矩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马舒雅说自己是一个很好妥协的妈妈。

干货|你说啥,娃都说“不不不”!当妈的到底要怎么办?

干货|你说啥,娃都说“不不不”!当妈的到底要怎么办?

这是很多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想过要有原则,说过要给孩子设规矩,但孩子一哭一闹就缴械投降。

小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如果有一次他们发现哭能解决问题,就会形成“只要我想要的,我哭一下,就能得到”的心理,很快,父母无原则的节节退让,只会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超级任性撒泼的“熊孩子”。

所以,一开始,在规矩面前,做父母的就不能轻易去妥协。利用好这个时间段,给孩子设立好规矩,用规矩教导孩子判断自己言行是好还是坏。

比如,科学的作息时间、告诉宝宝想要的东西需要努力获取、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坚持原则,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成长为一个品行健全的人,是我们的责任。

干货|你说啥,娃都说“不不不”!当妈的到底要怎么办?

将来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来源于自我意识的敏感期的自我构建。

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趁早,抓好第一叛逆期,教孩子规矩,引孩子了解自我,帮孩子掌控情绪……

如果妈妈们能在这个阶段认真应对,这个叛逆期就会变短;如果这个阶段偷懒瞎应付,孩子的问题和毛病一定会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加倍地爆发出来。

当父母的,一定要加强学习,不可松懈,要不然连一只话都说不明白的小娃都斗不过啦(哈哈哈~其实很多时候都觉得斗不过了

干货|你说啥,娃都说“不不不”!当妈的到底要怎么办?

)。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