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賦閒五年培養神童:王洋,一個爲少兒編程而生的人

聽說小碼教育剛成立了小碼研究院,聽說新任的院長大人很不一般

!耗時一週,小碼君終於得到了第一手情報,我有“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教育、別人家的家長”的故事,你跟不跟我走?

小碼研究院院長-王洋:最後一場,謝幕演講,我的一個時代結束,以後或許還有機會到大學裡演講,但那就純屬業餘愛好啦,我用了五年半的時間,做了一千三百多場演講,飛行了526次,63萬公里,我從來沒有因為生病,身體原因,或是起晚了,耽誤過一場演講,誤過一次飛機和火車,這五年有二三十萬學生,聽過我的課,我影響著所處的這個行業,大家都開始研究,怎麼把課講得有意思,行業裡的每一家公司,都在領著學生做打飛機的遊戲,我沒有試圖影響別人,只是盡我全力把我份內的事幹好。

曾賦閒五年培養神童:王洋,一個為少兒編程而生的人

曾賦閒五年培養神童:王洋,一個為少兒編程而生的人

曾賦閒五年培養神童:王洋,一個為少兒編程而生的人

王洋是中國最早的互聯網開發人員。Sun公司發明Java當年,他便通過了Java工程師資格認證,先後負責國投網絡、北京市商業增值網等多個國家重點投資項目的網絡研發工作。

他是中國軟件出口中心首席IT教育專家。

曾任國家雲計算協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的技術講師,五年給清華、北大、北航、北理工等600餘所高校的20多萬名學子進行IT講座。

半生研發者,半生教育者。結合大量實踐研究編程教育的國際化發展趨勢後,他將教育重心從成人轉向少兒。在事業巔峰期,他不顧一片譁然辭職做起家庭主男,耗時五年親手培養出“多項全能”“神一般存在”的孩子

他叫王洋,一段育兒傳奇的主角,一個為少兒編程而生的人!

尋夢頂尖科技 用代碼譜寫未來

part 1

他有“沒想到”的,也有“早知道”的

二十年前,在大學課堂說著蹩腳英語的王洋,不會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因為編程,自然而然地學會曾經無感的英語。

工作之後,他未料到自己竟能趕超一眾名校學霸,率先編譯彼時微軟公司中國地區無人掌握的ISAPI程序。

正如他沒想到自己會成為投資2.5億中國十大軟件項目之一的總負責人,也沒想到會成為三峽工程、二灘水電站、廣深高速公路背後國投網絡的測繪者,更沒想到在那個年代便有機會接觸並構建如今代表科技頂端的人工智能系統。

但他確實知道,自己放棄土木工程選擇的計算機專業,是他不變的信仰與畢生的追求!

part 2

三代人,不同選擇,只因……

談及家庭背景與擇業經歷,這位學者調皮一笑,望著窗外淅淅瀝瀝的小雨陷入回憶。

“我的祖父是解放前中規中矩的大學畢業生,他認為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機械齒輪。我叛逆的父親卻狂熱地迷戀電子,先是揹著我祖父在文革時‘不務正業’偷摸地研究收音機,後又違背其意願放棄機械專業填報西安交大的電子工程系。

受父親寬鬆教育的影響,我特別偏科,從來只在興趣點上下功夫。那時雖然沒有誰家可以買得起幾萬塊錢的電腦,但我接觸了計算機,這輩子就認定了計算機。在得知第一所大學給我安排的是土木工程專業後,我壓根就不去了。

從祖父到父親到我,從機械到電子到計算機,我們每一代人都試圖尋找,這個時代最領先的行業。我們的興趣領域固有不同,但不變的是那份熱愛,那份激情!”

part 3

揭秘,別人搞不定的代碼為何他能編譯?

共四十行代碼,改了四個月,毫無動靜的屏幕上終於有了反應!

這堆美國微軟公司發來的解決ISAPI技術難題的代碼,當時中國無人能成功編譯,除了王洋。

“當技術達到一定程度,遇到問題時,身邊往往沒有任何一人可以提供解決方案。

我一直希望現在的學生能夠明白,很多技術的研究都不是通過有書、有老師、有網站來幫助你,而是通過對專攻行業的理解和經驗一點點嘗試和探索。

哪怕花費很長時間,哪怕遭遇身心困苦,哪怕最終沒有結果,也甘之如飴。”

興趣的深淺決定了能力走向,更決定了走到技術金字塔頂端處於孤立無援狀態下,還能憑藉理解和感覺堅持著繼續走多遠。

將信仰變成生活,將追求演繹到極致,這便是持久的興趣給王洋帶來的豐厚回饋。

巡迴技術講座 用生命影響生命

part 4

把編程講到老年人學會的程度,不服不行!

成為講師,立於講臺給學生傳授著自己熱愛一生的高端行業知識,王洋卻在幾個月後遇到了最大的考驗。

“我講課時,尤其是技術類課程,學生特別容易聽不懂。然後就如其他課堂一般,他便不聽了,睡覺了,幹別的去了。”

王洋並不認為課堂這部分學生的存在實屬正常,反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通過訪談交流,他找到造成這一現象的罪魁禍首,竟是老師在講課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帶入了大量的專業詞彙。

為了將專業詞頻降低,王洋每次備課前都進行完整的錄音。站在學生的角度,反覆傾聽,捉出突兀詞彙,逐一分析,能減則減。

對於那些必須出現的專業詞,他費心尋找對應的生活案例。

當老師講課的進度隨著學生困惑的難點停下,將其擴展變幻成一個個生動易懂的故事,又何愁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王洋成功了。

《成為軟件高手的第一課》已成經典,在網上廣為流傳。每年,他都受邀進行二百五、六十場講座,為新生樹立入行的信心。

然而,他並不滿足。

他認為將編程技術講到通俗易懂的極致,就是去給老頭老太太講課並讓其弄懂學會。這在一般人看來無異於痴人說夢。

他帶著設備,穿梭於北京海淀和朝陽的大街小巷,一個小區一個小區地尋找老年活動中心。

找到之後將投影儀架好開講,每講一節就耐心地問大爺大媽:“這句/這段,聽得懂嗎?”

在四十餘個老年活動中心留下足跡後,他終於將課程塑造成自己期望的連老年人都易於接受的狀態。

他不但幫助無數大學生點燃學習的激情,重拾學習的信心,而且受聘成為中國軟件出口中心首席IT教育專家、國家雲計算協會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的技術講師。

他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必然。

part 5

事業急轉!為何放棄成人編程教育轉教少兒?

經過多年奔走教授並深度研究國外的編程教育,王洋迎來人生中又一轉折。

他發現,一個人在二十歲後開始學編程,晚了。

二十歲的人學編程只能學到一些技術,沒辦法真正理解計算機所構成的世界的運轉方式。

二十歲的人能沿著別人發明的編程語言學習指令,但他已沒有機會思考前人為什麼可以發明這門編程語言。

一個人,只有在青少年階段學習編程,才能建立起計算機思維文化。

認清事實,王洋毫不猶豫地選擇事業轉型,將教育重點從成人轉向少兒。

他滿懷激動地說:“我給成人教編程,他將來可能成為軟件工程師,可能成為技術員,但他們只是在單純地幹活。

但我用對的方法給小朋友教編程,他可以發明新的技術、新的編程語言,甚至從小就開始思考,計算機在人類社會里可否完成各種‘天馬行空’的‘壯舉’,由此推動行業的發展,引發我們意想不到的變革。

教成人編程,我解決的是他生計問題;教小朋友編程,我幫助他形成的是利用信息技術改變世界的能力!”

part 6

緊跟時代,他助學齡兒童興趣編程

最成功的學習模式是什麼?

王洋等成功人士的經歷已給出答案:慾望+堅持,即持續的興趣。

為使編程課堂更適於青少年聽講,他總結出一套完整的基於認知曲線的建構主義教育體系。

以認知曲線為導向,蒐集整理並分析小朋友學習編程的認知過程。

建構主義教育,即讓課堂知識一改直接呈現的傳統方式,轉而根據興趣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嘗試,去培養對“科學權威”理論持懷疑態度的批判性思維,及自行思考發覺新知識的探究能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持續獲得成就感,並擁有堅持學習的慾望。

生於只有少數人有能力考大學接觸計算機的編程1.0時代,經歷IT培訓機構短期催熟程序員投放緊俏市場的編程2.0時代,二十年後我們將面臨編寫代碼如使用智能手機一般稀鬆平常的編程3.0時代。

只有大幅降低學習門檻,調整教育方式,才能找到廣泛的、具有普適性的編程教學方法,才能使孩子具備面向未來、面向AI、面向編程3.0時代的競爭力,才能使中國兒童與世界同步!

全職培養神童 造家庭教育傳奇

part 7

他說,這是他做的最瘋狂的一件事!

你會為孩子辭職嗎?

你會在事業巔峰期為孩子賦閒在家嗎?

問得有情懷些,你會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捨棄自己輝煌的事業只為教育和陪伴,親手培養出一個神童嗎?

大多數人必定因各種不可抗拒因素搖頭否認。

但王洋,做到了。

“我所做的最重要、最瘋狂的一件事情,就是陪伴孩子長大到五歲。

父母的陪伴,在很多時候比什麼都重要。

一個講師,如果連自己的孩子都培養不好,那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教育的成功者。

五年間,我親手寫下500萬字的育兒筆記,思考其成功原因與不足之處,將我提出的教育理論進一步實踐,完善。”

part 8

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究竟全能到什麼程度

這是大家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他能特別好地照顧和管理自己。

五歲時,和麵擀皮調餡包餃子有模有樣;八歲時,清蒸鱸魚級別的一桌大菜毫無壓力。

四年級時,雙親因故在醫院連待十天。他自己管理生活組織期末複習,拿了全校第五。

他見解獨到,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家長解憂。

父親需要英文名,讓他出謀劃策。十一歲的他最終敲定“Neil”,連同起名原因,代表含義,被歷史上哪些行業哪些名人用過,逐條分析得頭頭是道。

父親在工作上有變動,徵求他的意見。他回覆:“無論別人給你多少錢,都是因為你值那些錢,如果你能讓自己更值錢,就該另擇他路。”

他會保持著廣泛的興趣,不管幹什麼都能特別投入。

喜歡圍棋,小學便達到二段特長生級。

體育很好,全速跑步十公里,游泳兩千米,不在話下;他是北京市青少年最牛足球隊的主力隊員,同時也是擊劍高級運動員。

毫無繪畫學習經驗,但八歲在香港參加大中華區的藝術節,提筆落紙,一舉奪冠。

酷愛魔方,三階六面約1分20秒能拼出來,四階4分鐘可以搞定,三角形魔方40多秒就能復原。他不但自己玩,還在網上發佈了教別人玩魔方的視頻分享教程,那時,他年僅八歲。

曾賦閒五年培養神童:王洋,一個為少兒編程而生的人

熱衷編程,八歲接觸Scratch和Java,幾乎每天都會寫程序。在北京市機器人比賽中他是唯一現場編寫併成功執行程序的參賽者。參加了惠靈頓公學編程夏令營,第一天是學生,第二天成助教,第三天就當上了講師,當即得到清華附中國際部老師特招的入學邀請。

但他拒絕了,只為十歲埋下的國際學校的夢想。

從宣佈考國際學校的那天,他便知道自己與夢想的差距。

由於起步晚,十歲時,他的英語水平只相當於四歲的孩子。綜合年齡等因素跳級,他毫無疑問成為班裡最後一名。耗時兩月,他又連跳兩級,但這次,是以全班第一的身份。

而後嫌進度太慢,他決定棄班自學。整個寒假除關門時間,一天六小時待在英文圖書館瘋狂惡補,即使最終如願考入名校,英語半路出家的他仍然處於劣勢。

在國際學校學習了半月,他再次以全班第一的成績直接跳級踏入初中。

因為,沒有什麼差距是持續的興趣彌補不了的。

part 9

編程,是興趣引導的遊戲;興趣,讓優秀變成習慣

教育是一個特別系統而完整的體系。

每一個興趣都對能力的發展有所助力,所有的興趣共同成就瞭如此優秀的孩子。

讓孩子在少兒時期接觸編程,並不是子承父業讓他追尋自己的腳步,王洋對這點早有考量。

“任何一個孩子都好奇事情背後產生的原因,大多孩子都有興趣翻開汽車後蓋欣賞‘內部風景’。

生活在被互聯網改造的世界裡,孩子不可避免地用到手機和電腦,他會好奇這些好玩的遊戲好用的程序到底如何編寫運行的。

這是天性。

對他們而言,編程就是一個自由度極高的遊戲,只要進行正確引導,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們研究編程的興趣。

我們家長要做的,是盡其所能對孩子的興趣進行保護並投資,順應社會趨勢,引導其往有利的方向發展。”

求索十年,王洋在編程頂尖平臺追尋了他的夢想。

輾轉十年,他又在編程教育領域燃燒了他的青春。

實踐五年,他親手培養了一個“神一般存在”的孩子。

當問及接下來的打算,這個為少兒編程而生的人遠眺幢幢高樓道:“未來的世界一定是被科技改造的世界。我兒子的夢想,是用科技改造這個世界。而我的夢想,是用教育改造這個世界。

我覺得我在做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這件事情我恰好在做,又恰好有體力和能力去做。生命不止,奮鬥不息,不管路有多遠,不管多苦多累,我都不會放棄——過去,現在,和未來!”

後記

致力實現用教育改變世界的夢想,王洋老師現任小碼研究院院長。

小碼研究院,以研究世界少兒編程特點及規律為導向,創造適合中國少兒編程的課程體系,制定少兒編程行業標準。以編程為載體,全面培養具有探究能力、批判思維、創造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專注力的面向編程3.0時代的未來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