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戰士大多數來自這兩個省,其中這個縣三戶人家就有一個當紅軍

“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而作為長征的第一站于都,曾經流傳過這樣兩句詩來形容於都人民對於紅軍依依不捨“于都河畔送紅軍,長憶軍民魚水情”。而其所在的江西省更是紅色革命的熱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據地。而其鄰近的福建邊境也是反圍剿的主要陣地,併成立了閩浙贛革命根據地。

紅軍戰士大多數來自這兩個省,其中這個縣三戶人家就有一個當紅軍

由於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離開親手打造的中央蘇區,開始戰略轉移,我們把它叫作“長征” ,紅軍戰略轉移從於都出發。于都位於江西省南部,素有“贛州河東六縣之母”和“閩、粵、湘三省往來之要衝”的稱號,地理位置非常要。中央第一、第二野戰縱隊和第一、三、五、八、九軍團共8.6萬人先後在於都縣的城東等8個渡口渡過於都河,開始了人類歷史上氣壯山河的二萬五千里長徵。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全部集中在江西南部于都附近,以葉劍英為司令員兼政委;

10月16日,中央紅軍各部隊在於都河(貢水)以北地區集結完畢,17日渡過於都河,開始突圍西進。“于都河畔送紅軍,長憶軍民魚水情”,雖然紅軍在於都的時間非常短暫,但于都人民對紅軍的離別卻依依不捨渡于都河前,于都人民不論男女老幼從四面八方湧上橋頭、湧向渡口,他們沒有歌聲,沒有笑臉,心情沉口,送上一杯杯茶水

紅軍戰士大多數來自這兩個省,其中這個縣三戶人家就有一個當紅軍

爭先恐後地與紅軍酒淚道別,泣不成聲地表達蘇區人民的心願:“我們盼你們早日打回來。”紅軍指戰員也懷著沉重的心情與鄉親們辭別。他們依戀著蘇區的人民群眾,依戀著蘇區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難難以割含與蘇區人民的血肉深情。他們向蘇區人民群眾堅定地表示:“我們定會打回來的!"

紅軍戰士大多數來自這兩個省,其中這個縣三戶人家就有一個當紅軍

中央蘇區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著紅軍廣大指戰員的心血、浸透汽區軍民團結創業的辛勞汗水,而此時中央紅軍就要遠征了,就要離開這片親手打造的根據地了,怎麼不叫人留戀呢?時隔50年年後,聶榮臻還深情地說:“一軍團的部隊,是在10月16日以後,先後離開瑞金以西的寬出、嶺背等地,告別了根據地群眾,跨過於都河走上長征之途。對於都河,正當夕陽西下,.我像許多紅軍指戰員一樣,心情非常激動,不斷地回頭,望中央根據地的山山水水,親眼看到中央根據地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出了重大的輛牲和貢獻,他們們向紅軍輸送了大批優秀兒女,紅車戰土大多來自江西和福建,根據地人民給了紅軍最大限度的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鼓和支持。想想到這裡,我不勝留戀。”

史實證明:于都人民為紅軍長征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一一他們響應擴大紅軍的號召,為紅軍送去5000名新兵。他們幫助安置留于都的6000餘名紅軍傷病員,最多的一戶農民主動要求安置7名紅軍傷病員。他們還組織數以萬計的民工運輸隊擔架隊跟隨紅軍長征。

紅軍戰士大多數來自這兩個省,其中這個縣三戶人家就有一個當紅軍

當時于都的人口只有20餘萬人。光新兵就招了5000人。平均三戶人家就有一個男人參加紅軍。而這開始的8.6萬紅軍大多都是閩贛子弟。江西和福建人民為紅軍長征作出了很大的犧牲,作為後輩的我們更應該將長征精神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