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都對,誰讓你是我媽呢?

最近,《少年說》中的小男生付軒昂的媽媽火了。

在節目中,付軒昂說自己的媽媽借用社會實踐課的理由,每天逼著他做家務。現在他除了每天做自己的作業外,還要在家做各種亂七八糟的雜務。

你說的都對,誰讓你是我媽呢?

孩子站在天台上問媽媽可不可以不做。

媽媽的回答非常精彩,贏得了一眾掌聲。

“家務活你長大了必須要承擔……”

“你現在做家務,以後你的另一半會很幸福。”

“我現在很幸福,我希望你將來的另一半也可以說嫁給付軒昂很幸福……”

當媽媽把話題引到另一半時,戳中了全場的歡呼聲。似乎大家更認同這個觀點。

當被父母逼著做飯時,大家會覺得這孩子很可憐,但是當父母以你另一半的幸福為理由時,大家眼中的奴隸似乎就變成了完美的暖男。大家就會覺得父母的逼迫是正確的。

在一陣歡呼面前,孩子的聲音又有幾個人能聽見呢?

親子的溝通往往是一場不平等的遊戲

年前的時候,網上傳出了一個特別火的視頻。

視頻中,一個小女孩坐在房間裡崩潰大哭,一邊哭一邊壓著自己的哭腔,義正言辭地和門外的父母說,“我想冷靜冷靜,行不行?”“我想一個人呆一會,行不行?”

而站在門外的父母依然對她說,“我說錯了嗎?這件事你做的不對。”

孩子繼續說:“那又怎樣,我已經要改了,你還要我怎樣?”

父母繼續不依不饒,覺得孩子態度不端正,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你說的都對,誰讓你是我媽呢?

不少網友在評論中表示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影子。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無理取鬧,我們甚至比父母更想要溝通,但事實卻是我們的地位終究和父母是不對等的。

中國式家長的溝通本質上還是上對下的教育,而不是站在平等位置的對話。他們的教育話術永遠都是“這件事,你怎樣怎樣”“你應該這樣”“你不能這樣”……

父母們能言善辯,句句佔理,他們有豐富的閱歷和溝通能力,但卻沒有一顆要溝通的心。反觀孩子,沒有閱歷,也不會說理。被逼急了只能吐出一句“你要怎樣”。

你說的都對,誰讓你是我媽呢?

《淘氣包馬小跳》中,有一次安琪兒跟媽媽說了一句:“我要跟你對話。”她媽媽居然會覺得孩子有毛病。用“對話”這個詞。

因為在媽媽的眼中,是沒有對話這個概念的。

所有包裝出來的溝通在父母那裡都只是強制灌輸自己的理念。他們眼裡,孩子並不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溝通的對象,只是接受自己大道理的容器。

為人父母最爽的,就是找到了講大道理的對象

我的一位表哥,在退伍前是軍人出身,以前在部隊做過連長。他跟我說,他最享受的就是在當連長時,可以管理一整個連隊的人。

部隊裡講究服從命令,所以他對他連隊裡的士兵都是說一不二。加上他本人是從農村出來,最後卻在部隊裡謀得一官半職,他非常喜歡跟別人吹噓自己的一生。

從部隊退伍後,沒有了士兵。但是他有了兒子。從此兒子就是他吹噓自己的對象。

不管什麼事情,他都喜歡扯上一點哲理跟兒子分享。尤其是在孩子犯錯時,一個道理能反反覆覆跟孩子講一個小時,用各種自己平時看雞湯公眾號學習到的話語。

有一次,孩子犯了錯,他逮住機會對兒子好一頓教育,正好那段時間看了書,恨不得把書裡所有的經典語錄都跟兒子背出來。

這次孩子終於受不了了,“爸爸,你能不能不要講了,你講的我都懂。”

你說的都對,誰讓你是我媽呢?

這可戳中我表哥的痛處了,好不容易有個講大道理的對象,還是我兒子,不聽話怎麼行。

然後,他的語氣越來越差,脾氣越來越急,“我不講道理,你怎麼能懂事?”“老子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不聽大人言,吃虧在眼前。”“我以前在連隊的時候……”

最後,他還動手打了我侄子,氣的我侄子直接離家出走。

作為大人,我們一方面會擔心孩子走彎路,所以喜歡對孩子指指點點,另一方面,我們也會陶醉於自己的大道理中,好為人師。

作為大人,我們在孩子面前會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覺得自己比孩子懂得多。

你說的都對,誰讓你是我媽呢?

我自己本人也是如此,我表哥的兒子跟我關係很好,因為我比他父親更開明。

但有時候我還是會忍不住給他灌輸很多道理,打電話時一講能講一小時,其實翻來覆去就那麼點內容。

要想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首先就得放下大人的傲慢,不要把孩子當成孩子。

合理的引導遠勝於一句話堵死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有這樣一段,小思琪跟媽媽提到性教育,媽媽輕描淡寫地回道:“性教育是對那些有性的人,我們不需要。”

一句話就讓孩子徹底閉嘴,其實孩子主動和母親溝通性教育的問題,說明她開始意識到了性的問題,為什麼會突然有這個意識?

是不是最近遇到了什麼?還是跟同學聊起了什麼?孩子說的這麼正式肯定不是空穴來風。

如果母親稍加思考,可能小思琪的命運就會被改寫。

可是母親沒有在意,回應的雲淡風輕。她甚至根本沒有在腦子裡想過這個問題,只是隨口一答。

孩子對這個世界缺乏瞭解,很多事他們看不懂看不透,他們對世界最基本的認知來源於父母。

如果孩子突然跟你提到一件嚴肅的事,你應該重視起來。

想想孩子為什麼會突然提及,這背後藏著什麼故事。一點點地引導挖掘遠勝於一句話就堵得孩子啞口無言。

你說的都對,誰讓你是我媽呢?

有時候,不講大道理,只說“我懂你”,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在釋放情緒之後,孩子自會做出正確的決定。

教育的美好境界是“有心無痕”。

強制孩子做對的事,雖看起來正確,卻往往適得其反。

對孩子一味要求,不如言行身教。

講一堆道理,不如與孩子平等地溝通,理解孩子的感受。

當你嘗試去理解和感受孩子時,養育中的驚喜和收穫也就不遠了。

你說的都對,誰讓你是我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