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争议最大的孝子:为了母亲,他竟对儿子痛下杀手

历史上争议最大的孝子:为了母亲,他竟对儿子痛下杀手​​​​

《二十四孝》、《搜神记》等历史名著里记载了一篇“郭巨埋儿”的故事,至今饱受争议。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故事详情。


晋代有位名叫郭巨的人,为人忠厚老实,但家境贫寒。家中有一老母亲,年事已高,郭巨和妻子生有一子,还未断奶。母亲非常喜欢孙子,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都要留给孙子,但贫困的家庭提供的口粮有限,母亲因此而日渐消瘦。郭巨看见这种状况,心里难受,便跟妻子商量说:因儿子的存在,导致母亲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自己对母亲没有尽到孝心。他还劝告妻子说,儿子以后还可以有的,但母亲只有一个,错过孝敬母亲的机会,以后就再不会有了,决定将还未断奶的儿子埋了,妻子也无理反驳,同意了郭巨的建议。

历史上争议最大的孝子:为了母亲,他竟对儿子痛下杀手

也有另一个版本,说是母亲想吃奶,但因为儿子每日在吃奶,导致无奶给母亲吃,所以郭巨决定埋儿。显然这个说法有些荒谬,难以让人信服,我们对这个版本不予采纳。


于是郭巨拿着铁锹(具体什么工具不详,暂且这样认为吧),妻子抱着儿子,一同来到野外。郭巨准备挖坑,儿子趴在妻子肩膀上观看,郭巨因想到母亲从此可以吃得好一点,自己能更好尽孝,脸上露出愉快的笑容。想起此幅画面,真心难受,有点像吃了颗青枣卡在喉咙,下不去也吐不出来的感觉。

历史上争议最大的孝子:为了母亲,他竟对儿子痛下杀手

郭巨一铁锹下去,只听“砰”的一声响,挖出一袋黄金,还有字条附上边,写的意思是这是上天赐的黄金,任何人都夺不走。郭巨夫妇有了这袋黄金,儿子也不用埋了,也有钱孝敬老母亲了,故事到此完美结局。


这个故事被后人广为传唱,尤其是在有老人身故时,孝哥里唱得最多,意思是劝告今天的人们要有孝心,多行孝。比如其中有一句歌词唱到:“郭巨埋儿妻情愿,天赐黄金孝感天”,认为老天被郭巨的孝心感动了,故而赐给郭巨黄金,所以民间对此事多持赞赏态度,把郭巨当做孝子中的典型代表。

历史上争议最大的孝子:为了母亲,他竟对儿子痛下杀手

这里肯定要说但是了,好吧,就是这样子。还是有很多人对这个故事持反对态度的,很多时候还把这事拿来做辩论会主题,想来倒也合适。反对的理由当然是认为郭巨太没人性了,竟然能做出将亲生儿子活埋的举动,当然也有人从法律角度说这是犯罪行为,也有人调侃那个无辜的小儿子,看着爸爸挖坑准备埋他时的心理阴影面积。总之“反对派”的呼声很高,理由很充足,有一种要把郭巨从正面人物打为反派人物的架势。比较靠谱的理由也有,那就是纯粹从郭巨是不是真孝顺这个角度分析这件事,认为郭巨在老母亲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她最心疼的孙子埋了,这算孝顺吗?况且,埋子之后,万一老母亲想不开,一气之下出了大问题怎么办?这些理由还算客观公正。自古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般情况下,老人当然期盼儿子早成家,早生子,既然不成家生子已经是最大的不孝了,更何况将好好的一个孙子活埋了呢?



历史上争议最大的孝子:为了母亲,他竟对儿子痛下杀手

如果故事结局是儿子埋了,也没有得到黄金,然后老母亲伙食得到些许改善,仅此而已,这个故事也就没有传唱价值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不做考究,很可能是古人杜撰的。以古人为镜,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郭巨埋儿”的故事主要目的是教育大家要懂得感恩,孝顺父母,初衷是好的。毕竟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孝顺的人会得到老天眷顾,无辜的儿子毕竟没被活埋,又得到了一袋黄金,让母亲衣食无忧足矣。

因为有争议,所以才不会被人忘记,相信“郭巨埋儿”的故事还将流传千古。

历史上争议最大的孝子:为了母亲,他竟对儿子痛下杀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